2013-04-11 17:52:27a-shun

原始佛教的教理思想

原始佛教,講民主,講自由,講適應環境,但它萬變不得離其本,那就是由佛陀在菩提樹下親證實悟的四聖諦。四聖諦是說明人生生死的原理,以及如何脫離生死的方法。現在逐層介紹如下:

(一)什麼叫作四聖諦?

四種由大聖佛陀所開示的真實不易之理,便稱四聖諦。要想超凡入聖者,必須明此四種真理並且如此修行,所以叫作四聖諦。這四種真理的大意是這樣的:

1. 苦諦

生命的現象是苦的果報。一切眾生之有生死之苦、病痛的苦、衰老的苦、恩愛離別的苦、怨家見面的苦、欲求不得的苦、種種由於生理和心理互相衝突的苦。整個生命,無非是一大苦惱之海。雖在人的感受之中,並非完全沒有愉快歡樂的時日,例如: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乃被古人稱為人生的四大賞心樂事。但是從其結果上說,仍舊是苦。佛陀將如上一切現行的苦,叫作苦苦。喜愛的事物,憂慮它們將會損壞消失的感受,叫作壞苦。一切可喜可樂的事物,當其正在出現之際,實則已在轉變消失之中,這叫作行苦。世事無常,那有永恆的歡樂?沒有不散的筵席,亦無不凋的鮮花。樂事如夢,曲終人散,末了,必以苦的心情向這世間揮手告別。若不解脫,死後又生,生了再死,永無了期!苦由何來?這就要講到集諦。

2. 集諦

是指苦的原因。眾生從無始以來,由於愚癡煩惱而造作種種的善業及惡業。善業的果報,生於人間及天上;惡業的果報,生於地獄、鬼趣、傍類眾生。因為惡多善少,所以生於人及天上的機會較少。縱然生到天上,壽命仍有極限,仍不能夠出離生死的苦海。同時,一邊接受苦的報應,正在接受苦報之時,一邊又造下了新的生死之業。所以,造業而受報,受報而造業,周而復始,永無了期。受報是苦諦,造業便是集諦。如何不再造業?那是滅諦的境界了。

3. 滅諦

滅除了愚癡的根源,滅除了煩惱的根源,證入了無我的境界,不起人我之見,不著善惡之相,不介是非之爭,寂寂默默,清清淨淨,不生不死,無罣無礙,那是滅諦。如何親自證實這個滅諦的境界?那是要靠道諦的工夫了。

4. 道諦

由修行而證悟寂滅(涅槃)之道的方法,稱為道諦。也就是斷「集」、離「苦」、入「滅」的修行法門。主要有八大項目,稱為八正道,此到下面再講。

現在我們要把四聖諦的內容,換一個角度來介紹它,那就是十二因緣、三法印、八正道。十二因緣是解釋苦集二諦的,三法印是解釋滅諦的,八正道是解釋道諦的。

本文節錄自「原始佛教」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