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啟蒙變懵懂 明是非真教育
孩子們跟著老師與師姑師伯到貧苦人家做家訪,來到孤苦的老伯伯家中,孩子以恭敬的心跪坐在老伯伯面前,雙手合十問候,且恭謹地捧著物資奉送。
親身體驗苦難 啟發喜捨心
這是泰國清邁慈濟學校每月的戶外教學,上人在早會時稱之為「生命見苦教育」:「老師會教導孩子,若要送東西給人就要起一分尊敬心,這就是規矩、這就是禮教,讓他們懂得敬老。懂得敬老才會愛護幼小的弟弟妹妹,而且要讓孩子懂規矩,這是最好的教育。」
泰國孩子受「敬老」教育,馬來西亞慈濟人也安排幼童家訪,讓他們懂得「撫幼」。老師與慈濟人帶著他們走過偏僻崎嶇的道路,到達照顧戶破爛的棲所,引領孩子與 案主接近,牽起同齡的貧苦孩子的手撫慰他們。小朋友經歷如此的體驗後,體會到困苦人家的艱難而啟發愛心,以稚嫩的語氣分享,自己擁有的玩具太多,下次要帶 玩具來送給這些朋友。
「很多孩子生活優渥,師長若只是口頭教導節約儉樸,他們無法理解也無法體會苦難人的境界,所以藉由家訪,帶著孩子到 困苦的生活與髒亂簡陋的環境幫忙清理,他們就能知道自己所過的舒適生活不是理所當然,並非人人能有,這正是『見苦知福』的生命教育,不但啟發孩子的喜捨 心,也教育同行的家長,收攝虛榮享樂的心態。」
教之啟蒙 育之善念
上人指出,為人啟蒙、傳道的教育不能有絲毫偏差。走上正確的道路,生命才能開闊;走錯路,就會危害社會也毀害自己,所以教育工作者必須「教之啟蒙,育之善念」,才能為社會培育人才、培育希望。
傳道、授業、解惑,為師者之責。上人則言,即使是叮嚀生活中的飲食衛生等事也是教育:「幼兒懵懂,家長、老師如何教導,他就會接受如何的教育。例如在華人的 生活,吃飯時使用筷子,不但是注重食儀也顧及衛生,有這樣的環境教育孩子,讓他們從小就學會『龍口含珠,鳳頭飲水』,懂得飯前洗手等,在生活中這樣輕輕提 醒、教導他們懂道理守規矩,這也是『傳道』、『啟蒙』。」
孩子有無教養,從日常舉止可見。上人說:「『教』就是要啟蒙孩子懂得規矩,『養』則是要培養良好的習慣與禮節,還要培養一分善念,這才是良好的教育。」
遵守倫理規矩 社會循正運轉
「社會紛亂,就是因為人們不分是非,如未經啟蒙一般地懵懂、聞聲起舞,這樣的『懵懂人生』很可悲。」上人嘆言,現在的人對於教育,大多隨著潮流高喊「自由、開放」,卻不瞭解自由的真義,一味放任、放縱,非常危險。
「崇尚自由,要以尊重別人的自由為前提,不能只憑自己喜歡就為所欲為,妨害別人的交通自由、生活自由等。古禮教育不可以廢棄,要教育大家彼此尊重人權,人人有規矩,守本分,這才是真正的自由社會。」
舉目所見天下的人禍,都是人們為了自己的自由,開放自己野蠻的個性而致。上人遂言,大環境如此,教育者更要負起傳守倫理規矩的使命,教育道理、培養善念,才是世間之福;否則只說「開放」、「自由」,就亂了秩序。
「還沒有將軌道鋪設完整,就開大門讓人去衝、去跑,實在是很危險。明辨是非的教育才是真教育。」上人強調,盡本分才能傳達善念,所以人人一定要守規戒。戒,就是防非止惡,不可以照著錯誤的示範一再傳播,每個人心裡要有所預防,守禮節而不逾越規矩,如此,社會才能循正軌運轉。
本文摘自:《證嚴法師衲履足跡》 二00六年‧秋之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