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17 17:21:46a-shun

道心不退 悲心不失

世間災難偏多,而苦的根源,乃眾生無明、共業所成;欲減少苦難,必須從人人自我改變做起。
「人心調和,則天下四大調和;四大調和,人人發揮清淨無私的愛,世間就能祥和無災難。」
菩薩道是成佛之道,必先在「人間中覺有情者,成等正覺,於眾生中,啟慈用慧,悲智雙運」,才能「拔除世間難忍苦」。
布施 掌中出寶
「菩薩勤修佛智,自利利他,精進不息。雖然眾生剛強,但菩薩有大慈心,期待眾生皆能得救、有福而平安。慈濟人要效法菩薩覺有情精神,提起救世、救心的使命。若只顧自己往前行,失去度人的心念,僅自利而不利他,道心雖無退轉,悲心卻退失——捨棄眾生,只是獨善其身而已。」
芸芸眾生苦難偏多,而能不斷付出,財施、法施、無畏施,就是「接物利生」。
「『寶掌菩薩』掌中出寶,意即布施要用雙手付出,給予之寶,能令眾生身心安樂。」就如慈濟人在眾生飢寒時,生一堆火溫暖其身、送來糧食使之溫飽,上人說,這都是菩薩應眾生所需,及時現身付出,使其身心得到安穩快樂。
「行菩薩道必定要發大心、修大行,分秒精進,啟慈用慧,悲智雙運,才能拔除人間難忍之苦。」
惜物 身心環保
環保菩薩疼惜物命,即使身有病痛,也能放下心靈煩惱,專心致志、渾然忘我投入資源分類與回收,身體愈做愈健康,心靈的垃圾也隨之清淨。故常說「環保是道場」。
「茹素也是落實環保。科學界已證實素食可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量,改善全球暖化。愛惜物命,不只是珍惜平時使用的物品;人、動物等生命體亦是『物』,都要用愛疼惜。慈濟人身心都要環保。」
雲林縣古坑鄉桂林國小兩年前開始推動吃素,現在全校一週三天蔬食,有半數學生每天營養午餐不吃肉,回家還鼓勵媽媽多煮菜。這學期校外教學,原本安排學生吃一餐漢堡,學生卻齊聲反對:「我們不吃肉,要節能減碳,不做傷害地球的事!」
許多大人耽於口腹之欲而難以改變飲食習慣,反而是幼小的孩子能受教。「了解蠢動含靈皆有佛性,如何忍心去傷害生命來『補』自己的身體呢?況且,肉食不但不能補身體,反而會使動物身上的病菌進入身體,導致病從口入。」
力行環保必須從心念到行為一致。環保志工是真正做到「以慈修身,善入佛慧,通達大智」,救世、救心、救大地。
【靜思小語】啟慈用慧,悲智雙運,拔除世間難忍之苦。

證嚴上人開示於20100327《農二月十二》
本文引用自2010.04.25《慈濟月刊》第521期衲履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