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21 17:11:52a-shun

導人心 歸正軌

「為何『發心容易,恆心難』?因為世間充滿財、色、名、食、睡的陷阱,引人墮落,使善良的初心迅即消失;這也是修行最困難之處。」上人勉眾立志堅定,「守之不動,億百千劫」。
「面對人間種種境界,須有勇猛果決之心,精進入禪定,才能不受動搖。真正的禪定,是對境不生心——無論面對何等境界,皆持正知、正見而不受影響。」宇宙萬事萬物,無不具真諦妙理,上人勉眾要把握時間,細心體會,「守志修習不怠」。
「應以般若智慧修禪定,不只是靜坐追求禪定境界。在日常生活中,用智慧面對一切事物,體會其微妙之理,皆為禪定。」上人叮囑大眾,修禪要在人群中,面對複雜的人事而不動搖道心。
遵行人倫 順天時
人類自詡為「萬物之靈」,總是憑恃聰明而為所欲為。上人慨嘆:「蠢動含靈皆有佛性,應平等尊重以待,和所有生命和平共處。但是現今人倫道德不彰,人不守本分,不但不能負起保護大地眾生的使命,甚且戕害生靈。」
上人表示,唯有透過教育,引導人遵行人倫道理,奉行禮節、情操;人心調順,才能進一步使天時地理調順。
上人舉泰國宋干節(潑水節)也是新年為例;傳統習俗是子女替父母淨身,表達孝順;後來慢慢演變成潑水活動。就在新年前夕,慈濟人對長期照顧戶例行發放時,遵循傳統,恭敬向老人家奉上一杯水,讓他們清洗臉和手;長者們流露出歡喜感動。
「富有敬老與孝順意義的傳統習俗,卻隨著時間演變成潑水嬉鬧,反映出社會人心的變異。」早會時間上人表示,慈濟人以身作則,履行孝道,視天下長者為自家長輩,常至孤苦貧病的長者家中為之洗浴、淨身,這是「感念親恩、眾生恩」;常以佛法洗滌內心塵垢,就是「感念佛恩」。
泰國清邁慈濟學校創校已逾五年,已成為充盈人文精神的莊嚴教育道場,當地教育部基礎委員會, 2010年特別委託慈濟舉辦人文研習營,挑選五十二所佛教學校參加,希望這些學校能實踐志願精神、提升素質。
「剛開始,許多校長抱著不情願的心態,認為泰國也是佛教國家,為什麼要學習台灣的方式?但在營隊圓緣後,校長們感到非常震撼,認為慈濟有心辦教育、慈濟老師富有使命感,讓他們很能接受慈濟教育人文,更願意回學校推動。」
泰國教育界肯定慈濟人文教育,即將展開第二梯次營隊課程。上人欣見慈濟學校師生的人文風範受肯定。「在社會人心脫序的此刻,應提倡復古——回復過去的禮儀道德。導正人生軌道,才能使社會平安、天下和諧。」

本文引用自2010.06.25《慈濟月刊》第523期衲履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