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22 17:48:57a-shun

平息煩惱波濤

有正思惟、正見、正念,才能產生無量智慧光明,破除心靈煩惱波濤。

 

離婆多尊者在出家修行前,曾經在一處亭子裏過夜,朦朧中,看見甲鬼背了一具死屍來到亭子裏,不久有乙鬼前來爭奪;兩鬼都說死屍是自己帶來的,想獨占自享,要尊者評理。尊者據己所見而答,乙鬼憤怒地扯斷尊者的手足而食,甲鬼取屍體的手足為其補上;兩鬼食畢死屍而去。
天明破曉時,尊者對於身體是否還是自己所有起了疑惑,逢人就問:「你看見我的身體了嗎?我有手、有腳嗎?」恰有比丘經過,了解其故,告訴他:「你的身體並非己所有,是他人的遺體。」尊者當下覺悟此身是假合而成;出家後精勤修行,漏盡得道。
《阿含經》有言:「坐禪入定,心不倒亂者,離婆多第一。」晨語時間,上人引此佛典故事開示:「離婆多尊者從涼亭中的遭遇,頓悟此身乃四大假合,破除『我執』而消除煩惱;歸依佛陀座下修行,心靜定而不動搖,終能成就道果。」
上人再言另一則故事--
畢陵伽婆蹉尊者過去五百世,皆為印度四姓中最高階級的婆羅門,養成憍慢習氣,即使出家後仍有餘習,每每要渡河時就輕慢地喚河神:「小婢止流,令我過去。」佛陀得知,要尊者向河神懺悔,尊者立即合掌向河神說:「小婢莫瞋。」在場眾人忍不住好笑。佛陀遂言,尊者實無慢心,乃習氣所致。《阿含經》云:「樹下苦坐,不避風雨者,畢陵伽婆蹉比丘第一。」上人引以教導,如此精進的修行者,習氣卻難以改過,故知「行」難修,要時時顧好一念心。「畢陵伽婆蹉尊者的名字是『餘習』之意,習氣日積月累,形成後難以改正,常在不經意間顯露。修行就是要下功夫,徹底改正習氣。」心念稍動,煩惱魔軍立即現前。「古云:『愛河千尺浪,苦海萬重波。』欲念煩惱就如波濤洶湧,接連而來。『欲免輪迴苦,虔誠念彌陀。』當以智慧定心。」「阿彌陀佛」為無量壽、無量光之意。上人教示,無量智慧光明,由正思惟、正見、正念而來,精進修行、破除心靈的煩惱波濤,就能「自拔自度悟妙法」。                                                      本文引用自《慈濟月刊》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