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2-03 17:47:37a-shun

無緣大慈 同體大悲

從佛教的觀點,「慈」是「無緣大慈」,同也是智慧、良知的省思。「悲」是「同體大悲」,隱含著毅力、良能的意義。智慧的發揮,要靠毅力不斷持續,若僅具智慧,久缺勇氣與毅力,也是無法成學業、事業與道業。
人,與生俱來有良知,面對景象能立即發揮良能,此謂之「慈悲」。社會上人人都說需要愛,有愛的人生才算幸福。不過,社會上也因愛而產生許多問題。人因愛慾而生貪,因貪自然生起做惡的罪源,這都是由愛而轉造惡業。
而慈也是一種愛、是一種清淨的,完全無污染的愛。一般人的愛,只愛和我有關係、和我最親近的人,只想讓這些人快樂;這樣的愛,是凡夫俗子的愛。在佛教領域中,愛的範圍便推及得相當廣大,和我無緣無故的人,我依然愛他們,依然想使他們快樂;這不帶任何色彩,毫無私我的大愛,必定需要發揮智慧,才能使其廣被──讓被愛的人感到快樂,愛人的人也不覺得煩惱,這就是「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