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10 00:52:12喜羽

【二級古蹟】城門城門幾丈高?兌悅門下走一遭



台南府城在清代是台灣府所在地,
是當時的台灣行政中心,
整座府城最多時設有14座城門來防衛。

內城曰『城』,外城曰『郭』,
為了鞏固民心,城郭可以不斷修築擴建。
清道光15年(1835年),從小西門到小北門間,
外環修築月城以拱衛府城。
大西門外城曰『兌悅門』,(正西方)
小西門外城曰『奠坤門』,(西南方)
小北門外城曰『拱乾門』,(西北方)







兌悅門位於現今文賢路與信義街交叉口,
旁有一棵高大的烏榕。
據說當年兌悅門完成之後,
因為其門洞看起來像是一把弓,
而底下鋪著石板的巷道像是一支箭,
兩者合一便是一組蓄勢待發的弓箭,帶有煞氣。
為了化解這股煞氣,
便在城門旁供奉一座石獅爺來坐鎮。
現今將石獅爺蓋廟供奉。
























兌悅門四周緊鄰民宅,
是台南僅存唯一還有通行功能的城門。


基座以珊瑚礁築成,珊瑚礁又稱為咾咕石,
所以兌悅門又名咾咕石城。

兌悅門的臺座是用咾咕石為材料,
上面再砌上紅磚、用白灰粉刷,
內部則用夯土而成,
而在牆角處則有用花崗岩來補強。












原本城門有設置門板,但已不知何時遺失。
城門的西立面比東立面略高,
而且在西立面這邊還設置有垛牆鎗口
(東立面無鎗口)。

西外三城門,除了兌悅門外,
其餘均已拆除。
(奠坤門遺址位於大德街與大勇街交叉口)
而兌悅門所在的信義街,
古稱古老石街,
隨著電影的場景而吸引來大批遊客,
每到假日
,從城門下經過的車水馬龍,
漸漸改變了這條原本非常閑靜的老街。







這樣的改變是好是壞?
那就見仁見智了!
(記於2014/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