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2-29 10:52:49史密斯先生

向彼德˙杜拉克借鏡學投資(上):高效能投資者自我養成篇

  現代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F.Drucker)雖然在日前以95歲的高齡辭世,但依舊獲選為英國金融時報「2005年最受推崇的管理大師」第一名。杜拉克提出的許多理論,譬如「知識工作者」、「目標管理」、「企業社會責任」…等重要觀念,至今仍歷久彌新,甚至愈顯輝煌。對於投資人來說,杜拉克對於企業管理的真知灼見,無論是對投資人的自我養成,或是投資標的的選擇,都是一部寶貴的「投資啟示錄」!




  早在五○年代,彼得˙杜拉克就經過推論,提出「知識經濟時代」即將來臨(儘管當時網路、晶片都尚未出現,而一般企業的思維仍是「產品製造力」掛帥)。這項說法對當時以「製造控管」為主的管理學界造成相當震撼。然而時至今日,卻已經成為理所當然,因為企業的製造能力發展到一定水準後,決勝關鍵就在於企業的創新能力,唯有創新,企業才能創造出差異化。

  而在企業內部工作的個人,也不應把自己看作僅是小職員,應該將自己視為一個知識工作者:取代「職階」,而以專精的知識領域為傲。杜拉克更進而在六○年代出版的《有效的經營者》(The Effective Executive)提出,即使不是管理階層,個人仍應將自己視為一個「經營者」(executive),所謂「經營者」不只限於「管理者」,凡是擁有專業、負責在某個環節中做出決策的人,都能算是「經營者」。因此個人應該積極管理各種身邊的資源(包含最重要的資源---時間),爲組織作出貢獻,爲自己創造出個人價值(這項看法也影響現代「內部創業」概念的產生)。也難怪即使是英國管理大師韓第(Charles Handy)也曾這樣評論:「幾乎企管理論的每個細節,最後都可以回溯到杜拉克身上。」
  ■「高效能投資者」的三大法則

  事實上,杜拉克各項近乎「預言」式的精準推斷,不是來自靈光一現的天啟,而是來自於廣泛的知識涉獵與思考。這一點對於必須時時處理大量資訊、做出正確決策的投資人來說,更顯重要。事實上,許多人經常耗費大量時間在研究股市線形、收集市場資訊,卻將精力用錯了方向,沒有做好自己的「資源管理」,以致白白浪費了寶貴的時間,投資成效不彰。這方面,不妨參考杜拉克對於「高效能的經營者」的重要建言,雖然看似簡單,卻是字字珠璣:

  善用時間
  自我提升
  專注

  在「善用時間」方面,杜拉克建議要先進行「時間診斷」,記錄時間的運用,剔除不必要的時間浪費。再來進行「系統化的時間管理」:整合破碎時間(因為只有一大段完整的時間才能讓人的思考充分運作),以利在投資決策時能不徐不急地深入思考,提高投資效能。

  而在「自我提升」方面,杜拉克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個人該如何在長期的歲月、變遷的時代、年復一年的工作和生活中,一直維持效能?相信這也是許多人在心中的揮之不去的重大課題。

  杜拉克舉了一個自我訓練的方式,相當值得投資人參考。杜拉克在年輕時曾擔任記者,負責國際及財經相關事務的撰稿。由於寫稿必須涉獵相當多專業範疇,因此杜拉克強迫自己利用時間唸書,並採取系統化的學習方式:每隔三到四年就挑選一項新主題來研究,範圍涵蓋統計學、經濟學、歷史甚至日本藝術。於是六十多年來,杜拉克累積了相當可觀的知識,並且在遇到問題時,能運用不同的方法學來解決。而這正是杜拉克能做出精準分析的內在能量。投資人唯有藉由系統化的學習來自我提升,才能不依賴電視媒體上的分析老師要帶著上天堂或者住套房。
  最後則是「專注」。杜拉克認為,「知識工作者專心的首要法則,就是割捨不再具有生產力的過往活動」。這一點對於高效能的投資者來說,更顯重要!高效能投資者會確保自己的資源(包含時間與金錢),是專注在優質的投資標的上,去除分散押寶的心態。「割捨」與「專注」,確保有限資源能充分運用,正是《純正投資》所強調的「專注型投資」的核心意義。

  事實上,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的許多理論依據,都來自於內在深沉的心法。因此建議投資人在閱讀一代管理大師的經典著作時,也必須反觀諸己,問問自己是否有充分運用時間、不間斷的自我提升,並在投資決策時以紀律做到專注型投資,進而朝「高效能投資者」的目標邁進!(待續)

  【預告】在下週出刊的專文中,將以杜拉克企業管理方面的真知灼見,來深入分析投資人應當如何選擇優質的投資標的,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