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4-19 11:05:12霧丸

雨後的吳哥午后

此處通常為遊客造訪吳哥遺跡中第一個拜訪的景點,城門前左右兩側各有54尊石雕像,此為印度史詩中創造天地之神話~乳海翻騰之代表。左側為善神 (天神) 、右側為魔鬼 (阿修羅),雙方以七頭神龍 (NAGA) 之身體做為拔河的工具,象徵自古以來善與惡之對抗。

參訪大吳哥之起點
通往大吳哥城之橋樑,居民與旅客人來人往好不熱鬧

此時 天空不再下大雨,只剩下微微的雨絲
心中感概為何不在昨日下呢
如此遊洞里薩湖時會就不會有擱淺的危機

在這裡跟團,吃完午餐都會有段午睡時間
下午行程約二點半或三點開始

護城河東側由眾阿修羅並列而成之護欄
位於南門之七頭蛇(龍)NAGA
眾善神並列
小黃狗也悠遊其中
由54座大大小小寶塔構成一座大寶塔;其中最特殊的設計,是每一座塔的四面都刻有三公尺高的加亞巴爾曼七世的微笑面容,兩百多個微笑浮現在蔥綠的森林中,國王的微笑勝過建築本身的宏偉,而成為旅客最深的印象,被尊稱[高棉的微笑]
寺廟之牆壁上仍保存著豐富且生動之雕刻,舉凡古代戰爭記述、尋常百姓之生活百態、洞里薩湖之湖畔風光…..等皆充分透露著當時之情景,絕對是不可不看的珍貴史蹟。那一幅幅活靈活現的壁畫彷彿訴說著一段段遙遠的故事...
東面南側:
此面壁畫描述的是吳哥軍隊與占婆族士兵戰鬥之激烈情景。吳哥戰士的特徵為長耳垂肩、眼大唇厚、手持長矛;上層英姿颯颯、身騎戰象的便是賈亞巴爾曼七世國王戰場上容光煥發的模樣。

軍隊行軍之隊伍當中不僅只有男性,亦有婦孺隨行,幾乎是舉家出動;生動寫實的壁畫記錄著如:婦女肩挑扁擔負責運糧的工作、家禽家畜亦跟隨著隊伍前進、小孩拿著弓箭瞄準樹上之飛禽……等讓人看了不禁發出會心的微笑。
建於11世紀中葉,為一信奉印度教之寺院。

元朝使者周達觀於真臘風土記中記載...金塔之北可一里許,有銅塔一座,比金塔更高,望之鬱然...由此可知此寺 ( 又稱大銅塔 ) 之高度原本高於巴戎寺(Bayon)。
寺院前之參道底部為並列之矮圓柱所支撐,其中最大之特徵為由遠處觀之,參道彷彿飄浮於半空之中,因此又被譽為,空中走廊之美名
建設年代從十世紀末開始直至十一世紀初;其功用是給國王舉行祭祀儀式而建,是一座小型金字塔之寺廟,象徵印度教所說的須彌山。

傳說宮殿上住有一個由九頭蛇幻化而成的美女,每晚招喚國王交媾,如國王未到則必招受詛咒、若此魔女一日不現,則國家必招災難。
巴肯宮殿,此宮殿是吳哥地區少數建於山頂上之印度教寺院,為亞修巴爾曼一世於西元900年左右建造。巴肯山高度約為60公尺,從上面可飽覽周邊之風景,往東南方可俯視小吳哥全景、往西可遠眺西巴來池….當夕陽西下沉沒至地平線時,每每吸引無數之觀光客駐足其中,此處亦為觀賞日落之最佳景點之ㄧ
很可惜我們去的不是時候,終於走上山卻沒見著夕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