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26 09:09:21陳醫師

小腦萎縮 中醫及遠絡治療案例

 

小腦萎縮 中醫及遠絡治療案例


小腦萎縮 中醫及遠絡治療案例  陳弘儒醫師

     第一次看到教授,他坐在輪椅上由家人幫著推進診所,

年輕的棒球帽下面,是一張略為消瘦的臉龐,

因為他微弱不清的語音,他的家人替他略說病情,

臺大醫院給他的檢查顯示是”小腦萎縮”……

這時候我注意到教授繫著一條折成三角形手帕

的左手很不自然的屈曲,緊緊鈎彎在輪椅的扶手上,

他長期因為左手上臂肌肉感到疼痛而來就診。

 

   “小腦萎縮”具體名稱是”脊髓小腦萎縮症”或

”脊髓小腦運動失調症”(Spinocerebellar Ataxia,簡寫為SCA),

在現代醫學仍找不出明確的原因,且其臨床表現非常多樣複雜。

 

     我們知道小腦的生理功能主要是維持身體平衡及隨意動作的協調

,小腦萎縮主要病變處在小腦的神經元,故初期症狀

表現出步態不穩,動作反應遲緩且準確性降低,

中後期後表現說話不清,肌肉不協調感加重,無法站立,

眼球運動控制及吞嚥等障礙。

 

     經過問診發現﹕才一兩年的時間,原本活躍於台港學界

及政治領域的教授,病情發展快速,除了站立步態不穩、

語言低微不清外,因為左手上臂及左側胸長期疼痛,

臺大醫院在幾個月前幫他在肩膀進行手術,但術後疼痛仍未改善,

左肩外展及上舉更加困難,目前西醫給予服用巴金森症

等的藥物治療,但家人表示服用藥物後,

疼痛及行動力並未有明顯改善。

 

   在診間經觸診後我發現:教授左上臂肱二頭肌、胸大肌異常緊繃,

也因此造成左手前臂持續屈曲,上臂肱骨內收緊夾不放,

這個動作我想像就如同罰一個人24小時拿著很重的啞鈴一般,

難怪左手上臂疼痛不止。

 

     肌肉長期不自主收縮引起的疼痛,已經超越教授尿失禁、

容易流涎、說話不清、臉部肌肉表情僵硬,獨立站立行走困難等

一大堆症狀所帶來的痛苦,而這種肌張力障礙及筋固縮及

上述多種症狀的出現,已經不單純是小腦萎縮部分造成,

它應當已牽涉到小腦以外包括腦幹、部分大腦皮質、間腦

等處的病變,以及脊髓部的機能障礙。

 

      叫人慶幸的是:教授的智能與意識尚未受到影響,

對於旁人的對話他一清二楚,但從另一角度思考,

一個曾經活躍於學界及社交圈的學者在很這麼短的時間內,

身體受到這樣大的禁錮,而意識卻又如此清晰,

這樣的折磨又豈是肉體上的疼痛所能比擬?

 

    在第一次的治療後,連不是醫療專業的家人,

都可以感覺到教授左手上臂二頭肌放鬆了不少,

胸大肌連到肱骨結節方向肌腱也不像治療前那樣緊繃,

當然原本困擾已久的疼痛也逐漸減輕,更令人意外的是,

平常一夜要醒來四次更換尿片,在第一次治療後當晚,

竟可以一覺到天亮。

 

     ”一覺到天亮”對於我們來說稀鬆平常,但我想起了多年前

一位疑似巴金森症及多發性系統硬化症的患者,

意識非常清楚,但因為長期行動不便及多種肢體上的障礙,

曾經飛揚的心靈霎時被綑綁在僵硬的身體裡,

那位患者曾語重心長的告訴我說:

「要睡覺時,是我一天中最快樂的一刻!」

這種藏在患者心中的煎熬吶喊

,彷彿描述小腦萎縮症患者的《 一公升 的眼淚》

及《帶一片風景走》等影片那樣叫人椎心!

 

      目前教授經過幾次的治療,左胸臂因為肌肉不正常的張力

引發的疼痛逐漸減少,原本流涎、腳部常不自主踢翻墊腳椅、

以及先前眠淺易醒的狀況等都得到改善。

 

    在現代醫學的眼中,小腦萎縮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

西醫師勸家屬不用再照腦部掃描,因為怕比較前後怕會更傷心。

 

     我想:醫師不是神仙,我們或許無法扭轉世間某些已成的事實,

但我們絕對可以盡力改善病患每一天的生活品質,更進一步,

若醫病共同相信”奇蹟”,誰說小腦萎縮不能停止它的退化?

 (全昌堂 陳弘儒 醫師祝福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