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4-05 00:46:16尚未設定

另類醫療的省思

另類醫療的省思

http://www.kfsyscc.org/patients/other/sub01.html
何謂另類療法?

何謂另類療法?得先對現代醫療下個定義,基本上是根據1984年克萊門(Kleinman)於1984年所提出的 健康照護系統模式所衍生而出的當代主流醫療。因此,凡不在此系統內含括的任何治療行為皆稱為另類療法。其種類之多樣及複雜令人嘆為觀止,其所消耗的社會資源相當龐大,估計全美國全年有 40億美金,台灣有250億台幣的消費市場。

簡而言之,由病人主動地採取,而認為此行為能改進或 保護身體健康的任何行為模式皆可稱為另類療法。 大致可分為:

宗教另類療法:信仰可得痊癒(Faith Healing)、算命、卜卦

精神另類療法:靜思、冥想

生理另類療法:巨量維他命(成藥、祖傳秘方、特異功能、健康食品種種)
以上種種方法絕大多數經由病者的家人或親友介紹,與現代的醫療有相違背時,病人的選擇通常 不是完全拒絕,便是完全接受,但絕大多數的人是採取兩者並用的方式來治療。一般認為如果 不接受親友的建議,則是對他們善意的協助給予不盡人情的回應,會傷害了彼此的關係。 又因為不可預期提供治療的醫師的反應,深恐會引起醫病關係的緊張,因此大多數人也不將 另類療法告知他的醫師。在一個調查中發現,國外有30%的癌症病人認為他們的醫師在鼓勵或暗示他們尋求另類療法,12%的人認為醫師的想法是中立的,而39%的醫師卻採取相當反對的態度,還有另外10%的醫師 甚至拒絕再看到他們。

醫師對於另類療法的看法及立場會根據不同的國情,不同的疾病以及不同專業的受訪醫師而會有相當大的差異。無論是在歐洲、以色列、紐西蘭或是北美,普遍性的研究結果 顯示似乎在北美洲,醫師對另類療法採取較為正向的態度,但這不能代表每一個案例皆如此。 好比多年慢性的頭痛經歷各種檢查皆找不到原因,一般的家庭醫師或神精內科醫師皆會建議病人 嚐試另類療法,這種情況非常普遍。而面對一個可治癒率極高的何杰金氏淋巴瘤,假設病人要尋求草藥時,面對他的腫瘤科醫師,內心十分焦急,在苦勸之餘,說不定還換來一頓訓斥。

因此針對病人採取另類療法時,主要會有三種因素來決定醫師的反應: 第一,此另類療法的侵襲性如何? 第二,是否具有排他性? 第三,病人本身的疾病以現在的醫療成績如何?

有人認為另類療法並不全然是不好或具有傷害性的,譬如飲食改善、物理治療、腳底按摩、 宗教信仰、精神治療 種種皆有報告可促使病人免疫力增強,心情穩定以及間接的幫助了疾病。 然而有些醫師卻認為另類治療雖無害但可能剝奪了或延誤了病人接受一個可能根治此疾病的機會 與時間,則這個另類療法便是有害的。此外更有人認為另類療法常常提供了一個假性希望, 而這種假性希望與疾病現實狀況及治療的結果形成巨大的落差,會使病人有無比的失落感, 而終究對病人形成無情的打擊,對病情也是有害的。

面對病人採取另類治療時,醫師的心中常會覺得可能是病人對自己或現行的醫療沒有信心, 而一部份的醫師會覺得只要這類治療不會妨害現行的治療,他們是可以接受。有部份的情況下是 醫師知道或懷疑病人在採取另類治療,或是病人也意識到醫師已經懷疑或是知道他們正在如此做時, 假使雙方並沒有面對面的討論這些事情,將使彼此的關係陷入尷尬的情況。有一位腫瘤科醫師甚至覺得, 假設病人能夠坦然的告知他們正在採取另類療法,則他反而會覺得心情輕鬆,因為這表示醫病的關係 並沒有那麼緊張到無法溝通。有些令人了解的另類療法,或許對現行的治療有所助益,並不需要加以 反對或打擊,尤其當病人已經接納它成為對抗癌症的武器時。而且疾病的形態假設是非癌症, 則醫師對另類療法的看法也較為正向及樂觀其成,假設是癌症的另類療法則醫師的態度會傾向比較排斥。

絕大多數的醫師對於另類療法都缺乏訊息,因此另類治療最大的問題在於只有“見證”式的個案報導, 卻沒有經歷客觀嚴謹的科學實驗。多的是嘩眾取寵、誇大不實、害人以利己的劣質療法少見有學理依據, 療效卓著又肯公諸於世的真材實料。這是另類無法納入正統醫療成為主流的最大原因。而且只要疾病 及症狀無法根治的地方,便有另類生存的空間。在現行多樣而混亂的醫療中如何避免精神、錢財的耗損, 追求身心最大的福祉正考驗全體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