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2-24 00:46:06尚未設定

醫試情緣第108期~93年第一次中醫師高考

醫試情緣第108期~93年第一次中醫師高考

作者: b22911356 /喜來樂 心情: 
時間:2004-02-24 00:25
--------------------------------------------------------------------------------

發刊日期:2004-02-23
發刊期數:  發刊頻率:不定期發送  發行量:223  發行者:醫道

醫試情緣
93年第一次中醫師高考


》 93年第一次中醫師高考選擇答案
》 93年第一次中醫師高考診斷學
》 93年第一次中醫高考藥物學
》 93年第一次中醫高考方劑學
》 93年第一次中醫師高考內科學


此為本人解題!轉載請註明來處!


93年第一次中醫師高考選擇答案

1.中醫診斷學
CCBDBBDBDC BDBBADBDCD ABDCDBADCB CACBDABACB
2.中藥藥物學
ABAACAABAB AACACAACAA CADABBADDA AACADBABCC
3.中醫方劑學
BCDDCBCDDC ACBCBDDBDA DACBAABCDA BCDBDCDAAD
4.中醫內科學
ADCBBCDCDC CACDAACCBD CBCBBAABBB CBABBCBADB
5.針灸學
CDBCBADBCB ACBCCDCACB DABDABDBCA ABDDBACDBD
6.中醫眼科學與中醫傷科學
ADCCBDBAAC ABAACBCBCB ADCDACDACB CBDBBCDCBD
7.中醫婦科學與中醫兒科學
CCDBABCBCA DBDBDBCCDC CDADCBDACB CBDBABACDC
8.中醫外科學
DBDDBADDCD BDCBABCDBB ACDBDACACB ACCACAABCC
9.國文(閱讀測驗部分)
CDCBAACDBB DCACA
- - - - - - - - -< t o p >- - - - - - - - -

93年第一次中醫師高考診斷學

一.平人之常氣稟於胃,胃者平人之常氣也,人無胃氣曰逆,逆者死。試依素問玉機真藏論、終使始篇說明何謂有胃氣之脈。
[張氏類經(素問)](10分)
答(一)如玉機真藏論曰:脈弱以滑,是有胃氣。
(二)終始篇曰:邪氣來也緊而疾,穀氣來也徐而和是皆胃氣之謂。
(三)大都脈代時宜無太過無不及,自有一種雍容和緩之狀者,便是胃氣之脈

二.痰若留於肺、心、胃,各會出現何症狀?
[中醫診斷學](10分)
答:
(一)痰留於肺:產生喘咳、痰多。
(二)痰留於心:引起心悸、神昏、癲狂。
(三)痰留於胃:引起惡心、嘔吐。

三.八綱中?寒、?熱之證候各為何 ?
[中醫診斷學](10分)
答:
(一)?寒:畏寒,口不渴,心嘔吐,腹痛泄瀉,肢冷。
(二)?熱:發熱,口渴少津,目赤,唇赤,煩熱擾亂。

四.如何由寒溫,欲見人及不欲見人,區別病之屬藏屬府? 說明之。
[難經本義](10分)
答:(一)五 十 一 難 曰 : 病 有 欲 得 溫 者 , 有 欲 得 寒 者 , 有 欲 得 見 人者 , 有 不 欲 得 見 人 者 , 而 各 不 同 , 病 在 何 藏 府 也 ?
(二)然 :病 欲 得 寒 , 而 欲 見 人 者 , 病 在 府 也 。
病 欲 得 溫 , 而 不 欲見 人 者 , 病 在 藏 也 。
何 以 言 之 ?
府 者 , 陽 也 , 陽 病 欲 得寒 , 又 欲 見 人 。
藏 者 , 陰 也 , 陰 病 欲 得 溫 , 又 欲 閉 戶 獨處 , 惡 聞 人 聲 。
故 以 別 知 藏 府 之 病 也 。

五.素問三部九候論云:五藏已敗,其色必夭,夭必死矣。試述其理。
[張氏類經(素問)](10分)
答:
色者神之幟,藏者神之舍,
其色夭者其神去,其神去者其藏敗,故必死矣。
夭者:枯暗不澤,而色異常也。
- - - - - - - - -< t o p >- - - - - - - - -

93年第一次中醫高考藥物學

一.延胡索能行寫血中氣滯,氣中血滯為治血利氣第一藥,可治療那些症狀?
[本草備要](10分)
答:
(1)治氣凝血結,上下內外諸痛,癥瘕崩淋,月候不調。
(2)產後血暈,暴血上衝,折傷積血,疝氣危急。
(3)為治血利氣第一藥。

二.冰片又名龍腦,其性味,主治各如何?其品質何者為良?
[本草備要](10分)
答:
(一)性味:辛溫香竄
(二)主治:
(1)治驚癇痰迷,目赤膚翳,耳聾鼻瘜,喉痺舌出,骨痛齒痛。
(2)痘陷,產難,三蟲五痔。
(三)品質:出南番,云是老杉脂,以白如冰,作梅花片者良。

三.酸棗仁生用,炒用有何不同?
[本草備要](10分)
答:生用酸平,療膽熱好眠。
炒研用:療膽虛不眠,酸痺久瀉。

四.請簡述[生脈散]中麥門冬之功用,何者忌用麥門冬?
[本草備要](10分)
答:(一)同人參五味名生脈散,蓋心生脈,肺朝百脈,主肺清心則氣充而脈復,又有脈絕將死者,服此能復生之,夏月火旺灼金服之尤宜。
(二)禁忌:性寒而泄,氣弱胃寒人忌用。

五.試依神農本草經讀,說明何首烏之功效.
[神農本草經讀](10分)
答:
功效:主瘰歷,消癰腫,療頭面風瘡。
治五痔,止心痛,益血氣,黑髭髮,悅顏色。
久服長筋骨,益精髓,延年不老。
治婦入產後,及帶下諸疾。(開寶)
- - - - - - - - -< t o p >- - - - - - - - -

93年第一次中醫高考方劑學

一.健脾丸治脾虛氣弱,若證見脾陰不足,飲食不為肌膚時,應如何加減?
[醫方集解](10分)
答:本方(健脾丸:陳皮、人參、白朮、山楂、麥芽、枳實)
去山楂、麥芽、陳皮,
加當歸、芍藥、芎藭、麥冬、柏子仁,
名「養榮健脾丸」,
治脾陰不足,飲食不為肌膚。

二.腎著湯由乾薑、茯苓、甘草、白朮組成,治溼傷腰腎,但方中並無使用腎藥,試問其理為何?宣明用本方治何證?
[醫方集解](10分)
答:
(一)(1)1.甘草─甘平和中而補土。2.乾薑─辛熱以澡溼。
(2)此腎病而皆用脾藥,益土正所以制水也。
(二)宣明用治胞痺,膀胱熱痛,濇於小便,上為清涕。

三.三拗湯與麻黃湯中,所用之麻黃、杏仁、甘草有何不同?並說明其故.
[醫方集解](10分)
答:(一)1.麻黃湯:麻黃(去節)、杏仁(去皮尖)、甘草(炙用)。
2.三拗湯:麻黃(不去節)、杏仁(不去皮尖)、甘草(生用)。
(二)麻黃留節,發中有收。
杏仁留尖,取其發 ; 連皮,取其濇。
甘草生用,補中有發也。

四.傷寒汗吐下後,大邪雖解然胃氣弱而不和,虛氣上逆,致生痞硬、噫氣之證,試問宜以何方主之? 其組成如何?
[醫方集解](10分)
答:(一)生薑瀉心湯
(二)組成:黃連、黃芩、半夏、乾薑、人參、甘草、大棗 、生薑。

五.仲景何方為萬世制治痢之祖? 主治何證? 組成如何?
[醫方集解](10分)
答:
(一)黃芩湯
(二)1. 主治:治太陽少陽合病,自下利者。
2.組成:黃芩、白芍、甘草、大棗 。
- - - - - - - - -< t o p >- - - - - - - - -

93年第一次中醫師高考內科學

一.傷寒論太陽篇,[縱]證為何?當針刺何穴?為何不用藥治療?
[金鑑.傷寒論](10分)
答:
(一)傷寒,腹滿譫語,寸口脈浮而緊,此肝乘脾也,名曰縱。
(二)刺期門。
(三)
(1)傷寒脈浮緊,太陽表寒證也。
(2)腹滿譫語,太陰、陽明裡熱也。
(3)欲從太陽而發汗,則有太陰、陽明之裡;
欲從太陰、陽明而下之,又有太陽之表,
主治誠為兩難,故不藥而用刺法也。

二.真武湯與小青龍湯均能治療[水氣病],請比較兩者的組成與使用時機?
[金鑑.傷寒論](10分)
答:
(一)組成:
(1)小青龍湯
組成:麻黃、桂枝、白芍、乾薑、細辛、半夏、五味子、甘草 。
(2)真武湯:茯苓、白朮、生薑、附子、芍藥。
(二)使用時機:
(1)小青龍湯,治表不解,有水氣,中外皆寒實之病也;
(2)真武湯,治表已解,有水氣,中外皆寒虛之病也。

三.越婢加半夏湯治肺脹,其脈證如何?此方劑的機理為何 ?
[金鑑.金匱要略](10分)
答:
(一)脈證:欬而上氣,此為肺脹,其人喘,目如脫狀,脈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湯主之。
(二)機理:脾運水穀,主為胃行津液,職卑如婢也.
湯名越婢者,取發越脾氣,通行津液之義也.
今治肺脹,
則麻黃散表邪,
石膏清內熱,
甘草,大棗養正緩邪,
半夏,生薑散逆下氣也.

四.試述溫病忌汗之理?
[溫病條辨](10分)
答:(一)溫病忌汗,汗之不惟不解,反生他患。
(二)蓋:病在手經,徒傷足太陽無益也。
病自口鼻吸受而生,徒發其表,亦無益也。
(三)且汗為心液,心陽受傷,必有神明內亂,譫語顛狂,內閉外脫之變。
再誤汗,雖曰傷陽,汗乃五液之一,未始不傷陰。
傷寒論曰:[尺脈微者為?虛,禁汗。]其義可見。

五.患者初中風即被送來急診室,神昏,牙關緊閉,兩手緊握,二便不通。雜病心法 提供一方,以預估患者可不可治,試述其方名,組成藥味及使用方法。
[金鑑.雜病心法](10分)
答:
(一)方名:通關散
凡初中宜先用通關散取嚏,有嚏可治,無嚏多死。
(二)組成藥味:南星、皂角、細辛、薄荷、生半夏。
(三)使用方法:為末,吹鼻,有嚏可治。
- - - - - - - - -< t o p >- - - - - - - - -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