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6 12:07:33月光哈小貓

無物之象

世間總以為看得見、聽得到的東西很美,而其實最美的東西是看不見,也聽不到的。只有用心才能感受觸摸到它的存在。相知就像你我一起走過未知的路。最美仙路它只在心裡。

Q: 世界上是否、既存在又不存在的東西 ? 

無物之象是人們無法去感知的事物。

那這個東西是否能實實在在的存在嗎?

在宇宙學中,暗物質(英語:Dark matter),是指無法透過電磁波的觀測進行研究,也就是不與電磁力產生作用的物質。人們目前只能透過重力產生的效應得知,而且已經發現宇宙中有大量暗物質的存在。現代天文學經由重力透鏡、宇宙中大尺度結構的形成、微波背景輻射等方法和理論來探測暗物質。而根據ΛCDM模型,由普朗克衛星探測的數據得到:整個宇宙的構成中,常規物質(即重子物質)占4.9%,而暗物質則占26.8%,還有68.3%是暗能量(質能等價)。暗物質的存在可以解決大爆炸理論中的不自洽性(inconsistency),對結構形成也非常關鍵。暗物質很有可能是一種(或幾種)粒子物理標準模型以外的新粒子所構成。對暗物質(和暗能量)的研究是現代宇宙學和粒子物理的重要課題。

----------------------------------------------------------------------

 

在道德經第十四章講述了一個東西為無色、無聲、無形。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摶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一者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老子取名為夷,希,微。

比喻這三種東西是眼睛看不見的叫做夷,耳朵聽不到的叫做希,手摸不到的叫做微。這三種特性正是源於一體這就是大道的狀態和性質。對人們的感官來說都是無的狀態。恍恍惚惚的物體,就算是任何人看了也不會看到什麼,它可以是無限種狀貌,而它的本體,也不是肉眼可以見到的東西,所以在我們看起來這個事情就有些尷尬了。老子在此講述了大道的特性,而這種狀態目前有兩種解釋。一為宇宙的本體,一為事物變化運動的普遍規律,而這兩個東西也是聯繫在一起的,當然,就算是如此,也只不過是我們推測的,而真實想要得到老子的思想,恐怕還需要回去問問他吧。

----------------------------------------------------------------------

 

Q :老子說這個世界上有個既存在又不存在的東西 ? 

白話是這樣說 :

道是無色、無聲、無形,眼睛看不見的叫做夷,耳朵聽不到的叫做希,手摸不到的叫做微。道無法用這三種感官去呈現出來,所以道其實是混沌一體的。它既不光亮,也不昏暗,道的深遠說不出來,最後還是沒有任何的形體。這就是所謂沒有形狀的一種形狀,沒有物體的一種形象。道就是這種若有似無、若無似有的惚恍狀態。想迎著它,卻看不見它的頭,想跟隨它,又看不見它的尾。把握從古以來就有的道,就可以操控現有的一切。能夠知道從古以來的道理,就能因為了解道的規律而有所因應了。

----------------------------------------------------------------------

 

Q : 那請問老子到底在講述是什麼東西 ? 

老子可能又回答說 : 我有說過這個東西嗎 ? 你想問的是看見的東西。

我也不知道它是什麼東西? 

那個問的人肯定一頭霧水~這到底是什麼東西呀!

----------------------------------------------------------------------

Q :佛到底有沒有說過金剛經?  

在金剛經第廿一品 非說所說分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 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

Q : 無色、無聲、無形是什麼東西呀 ? 是法身

在金剛經 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

「須 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佛言:「須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則是如來!」須菩 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爾時,世尊而說偈言:「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Q 須菩提祖師到底是誰 ? 孫悟空的老師 ?

1. 須菩提,梵文Subbuti,意為善現、善吉、空生,古印度拘薩羅國舍衛城長者鳩留之子。如來十大弟子之一,有“解空第一”的稱號。

2. 須菩提住在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靈台方寸,斜月三星“都是“心”的字謎。

3. 菩提意為頓悟。因此,又有一說,孫悟空從本心的頓悟中學習,即心為師

上一篇:醫者入世

下一篇:一念曉夢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