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25 02:00:00月光哈小貓

秦時明月~農家

許行,戰國時期著名農學家、思想家。楚國(都城江陵紀南城)人,生於楚宣王至楚懷王時期,約與孟子同一時代,在《孟子.滕文公上》記載有許行其人「為神農之言」,所以被歸為農家,後世也將許行視為先秦時代農家的代表人物,但因沒有著作流傳於世,詳細思想內容與其他事蹟皆不可考。
主張
「賢者與民並耕而食,饔飧而治」:賢德的國君應該要和百姓一同耕種獲得自己的糧食,自己做早晚餐並處理國事。
「倉廩府庫,是厲民而以自養也」:反對國君設倉庫儲存米榖,有府庫積聚財貨,認為這就是傷害人民來供養自己,並否定國君擁有倉庫、府庫的物權。
主張依據產品的長短、大小等數量、質量規定價格,不贊成商人居中剝削,反對抬高物價的欺詐行為。
思想特色
他的思想,集中顯示了勞動農民自食其力的本色,表達了解除現實壓迫的強烈願望,充滿對想像中平均社會的憧憬。
思想核心
許行思想的核心是反對不勞而獲。
古書記載
孟子對許行推崇「君民並耕」的想法在《孟子.滕文公》之記述:
曰:「勞心,治人。勞力,治於人。」
即以腦做事之人統治人,以力做事之人被治於人。
孟子反對許行解釋君民並耕的想法,並以堯舜禹為例解釋分工之於社會的重要性;孟子針對君主制的社會架構下提出,君王行仁政,民人將依照井田制度處理勞心者食物的問題,以成就整體國家的興盛,而君主切需謹慎使用所獲,方可治理天下,否則「以天下與人易,為天下得人難。」國家終將無法長治久安。
出處或作者:《孟子》 
  有為神農之言者許行,自楚之滕,踵門而告文公曰:遠方之人,聞君行仁政,願受一廛而為氓。文公與之處。其徒數十人,皆衣褐,捆屨織席以為食。
  陳良之徒陳相,與其弟辛,負耒耜而自宋之滕,曰:聞君行聖人之政,是亦聖人也,願為聖人氓。
  陳相見許行而大悅,盡棄其學而學焉。陳相見孟子,道許行之言曰:滕君,則誠賢君也;雖然,未聞道也。賢者與民並耕而食,饔飧而治。今也,滕有倉廩府庫,則是厲民而自養也,惡得賢!
  孟子曰:許子必種粟而後食乎?曰:然。許子必織布然後衣乎?曰:否。許子衣褐。許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曰:自織之與?曰:否,以粟易之。曰:許子奚為不自織?曰:害於耕。曰:許子以釜甑爨,以鐵耕乎?曰:然。自力之與?曰:否,以粟易之。
  以粟易械器者,不為厲陶冶;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豈為厲農夫哉?且許子何不為陶冶,舍皆取諸其宮中而用之?何為紛紛然與百工交易?何許子之不憚煩?
  曰: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為也。然則治天下,獨可耕且為與?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為備,如必自為而後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勞心,或勞力,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治於人者食人,治人者食於人,天下之通義也。
  當堯之時,天下猶未平。洪水橫流,氾濫於天下。草木暢茂,禽獸繁殖,五穀不登,禽獸逼人。獸蹄鳥跡之道,交於中國。堯獨憂之,舉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澤而焚之,禽獸逃匿。禹疏九河,瀹濟漯,而注諸海;決汝漢,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後中國可得而食也。當是時也,禹八年於外,三過其門而不入,雖欲耕,得乎?
  後稷教民稼穡,樹藝五穀,五穀熟而民人育。人之有道也,飽食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聖人有憂之,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放勳曰:勞之來之,匡之直之,輔之翼之,使自得之,又從而振德之。聖人之憂民如此,而暇耕乎?
  堯以不得舜為己憂,舜以不得禹、皋陶為己憂。夫以百畝之不易為己憂者,農夫也。分人以財謂之惠,教人以善謂之忠,為天下得人者謂之仁。是故以天下與人易,為天下得人難。孔子曰:大哉,堯之為君!惟天為大,惟堯則之,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君哉,舜也!巍巍乎,有天下而不與焉!堯舜之治天下,豈無所用其心哉?亦不用於耕耳!
  從許子之道,則市賈不貳,國中無偽;雖使五尺之童適市,莫之或欺。布帛長短同,則賈相若;麻縷絲絮輕重同,則賈相若;五穀多寡同,則賈相若;屨大小同,則賈相若。
  曰:夫物之不齊,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伯,或相千萬。子比而同之,是亂天下也。巨屨小屨同賈,人豈為之哉?從許子之道,相率而為偽者也,惡能治國家!
許行全文翻譯:
  有個研究神農學說的人許行,從楚國來到滕國,走到門前稟告滕文公說:遠方的人,聽說您實行仁政,願意接受一處住所做您的百姓。滕文公給了他住所。他的門徒幾十人,都穿粗麻布的衣服,靠編鞋織席為生。
  陳良的門徒陳相,和他的弟弟陳辛,背了農具耒和耜從宋國來到滕國,對膝文公說:聽說您實行聖人的政治主張,這也算是聖人了,我們願意做聖人的百姓。
  陳相見到許行後非常高興,完全放棄了他原來所學的東西而向許行學習。陳相來見孟子,轉述許行的話說道:滕國的國君,的確是賢德的君主;雖然這樣,還沒聽到治國的真道理。賢君應和百姓一起耕作而取得食物,一面做飯,一面治理天下。現在,滕國有的是糧倉和財物布帛的倉庫,那麼這就是使百姓困苦來養肥自己,哪里算得上賢呢!
  孟子問道:許子一定要自己種莊稼然後才吃飯嗎?陳相說:對。孟子說:許子一定要自己織布然後才穿衣服嗎?陳相說:不,許子穿未經紡織的粗麻布衣。孟子說:許子戴帽子嗎?陳相說:戴帽子。孟子說:戴什麼帽子?陳相說:戴生絹做的帽子。孟子說:自己織的嗎?陳相說:不,用糧食換的。孟子說:許子為什麼不自己織呢?陳相說:對耕種有妨礙。孟子說:許子用鐵鍋瓦甑做飯、用鐵制農具耕種嗎?陳相說:對。孟子說:是自己製造的嗎?陳相說:不,用糧食換的。
  孟子說:用糧食換農具炊具不算損害了陶匠鐵匠;陶匠鐵匠也是用他們的農具炊具換糧食,難道能算是損害了農夫嗎?再說許子為什麼不自己燒陶煉鐵,使得一切東西都是從自己家裏拿來用呢?為什麼忙忙碌碌地同各種工匠進行交換呢?為什麼許子這樣地不怕麻煩呢?
  陳相說:各種工匠的活兒本來就不可能又種地又兼著幹。孟子說;這樣說來,那末治理天下難道就可以又種地又兼著幹嗎?有做官的人幹的事,有當百姓的人幹的事。況且一個人的生活,各種工匠製造的東西都要具備,如果一定要自己製造然後才用,這是帶著天下的人奔走在道路上不得安寧。所以說:有的人使用腦力,有的人使用體力。使用腦力的人統治別人,使用體力的人被人統治;被人統治的人供養別人,統治別人的人被人供養,這是天下一般的道理。
  當唐堯的時候,天下還沒有平定。大水亂流,到處氾濫。草木生長茂盛,禽獸大量繁殖,五穀都不成熟,野獸威脅人們。鳥獸所走的道路,遍佈在中原地帶。唐堯暗自為此擔憂,選撥舜來治理。舜派益管火,益放大火焚燒山野沼澤地帶的草木,野獸就逃避躲藏起來了。舜又派禹疏通九河,疏導濟水、漯水,讓它們流入海中;掘通妝水、漢水,排除淮河、泗水的淤塞,讓它們流入長江。這樣一來,中原地帶才能夠耕種並收穫糧食。當這個時候,禹在外奔波八年,多次經過家門都沒有進去,即使想要耕種,行嗎?
  後稷教導百姓耕種收割,種植莊稼,莊稼成熟了,百姓得以生存繁殖。關於做人的道理,單是吃得飽、穿得暖、住得安逸卻沒有教化,便和禽獸近似了。唐堯又為此擔憂,派契做司徒,把人與人之間應有的關係的道理教給百姓:父子之間有骨肉之親,君臣之間有禮義之道,夫婦之間有內外之別,長幼之間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間有誠信之德。唐堯說:使百姓勤勞,使他們歸附,使他們正直,幫助他們,使他們得到向善之心,又隨著救濟他們,對他們施加恩惠。唐堯為百姓這樣擔憂,還有空閒去耕種嗎?
  唐堯把得不到舜作為自己的憂慮,舜把得不到禹、皋陶作為自己的憂慮。把地種不好作為自己憂慮的人,是農民。把財物分給別人叫做惠,教導別人向善叫做忠,為天下找到賢人叫做仁。所以把天下讓給別人是容易的,為天下找到賢人卻很難。孔子說:堯作為君主,真偉大啊!只有天最偉大,只有堯能效法天。廣大遼闊啊,百姓不能用語言來形容!舜真是個得君主之道的人啊!崇高啊,有天下卻不事事過問!堯舜治理下,難道不要費心思嗎?只不過不用在耕種上罷了!
  陳相說:如果順從許子的學說,市價就不會不同,國都裏就沒有欺詐行為。即使讓身高五尺的孩子到市集去,也沒有人欺騙他。布匹和絲織品,長短相同價錢就相同;麻線和絲絮,輕重相同價錢就相同;五穀糧食,數量相同價錢就相同;鞋子,大小相同價錢就相同。
  孟子說:物品的價格不一致,是物品的本性決定的。有的相差一倍到五倍,有的相差十倍百倍,有的相差千倍萬倍。您讓它們平列等同起來,這是使天下混亂的做法。製作粗糙的鞋子和製作精細的鞋子賣同樣的價錢,人們難道會去做精細的鞋子嗎?按照許子的辦法去做,便是彼此帶領著去幹弄虛作假的事,哪里能治好國家!
許行對照翻譯:
  有為神農之言者許行,自楚之滕,踵門而告文公曰:遠方之人,聞君行仁政,願受一廛而為氓。文公與之處。其徒數十人,皆衣褐,捆屨織席以為食。
  有個研究神農學說的人許行,從楚國來到滕國,走到門前稟告滕文公說:遠方的人,聽說您實行仁政,願意接受一處住所做您的百姓。滕文公給了他住所。他的門徒幾十人,都穿粗麻布的衣服,靠編鞋織席為生。
  陳良之徒陳相,與其弟辛,負耒耜而自宋之滕,曰:聞君行聖人之政,是亦聖人也,願為聖人氓。
  陳良的門徒陳相,和他的弟弟陳辛,背了農具耒和耜從宋國來到滕國,對膝文公說:聽說您實行聖人的政治主張,這也算是聖人了,我們願意做聖人的百姓。
  陳相見許行而大悅,盡棄其學而學焉。陳相見孟子,道許行之言曰:滕君,則誠賢君也;雖然,未聞道也。賢者與民並耕而食,饔飧而治。今也,滕有倉廩府庫,則是厲民而自養也,惡得賢!
  陳相見到許行後非常高興,完全放棄了他原來所學的東西而向許行學習。陳相來見孟子,轉述許行的話說道:滕國的國君,的確是賢德的君主;雖然這樣,還沒聽到治國的真道理。賢君應和百姓一起耕作而取得食物,一面做飯,一面治理天下。現在,滕國有的是糧倉和財物布帛的倉庫,那麼這就是使百姓困苦來養肥自己,哪里算得上賢呢!
  孟子曰:許子必種粟而後食乎?曰:然。許子必織布然後衣乎?曰:否。許子衣褐。許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曰:自織之與?曰:否,以粟易之。曰:許子奚為不自織?曰:害於耕。曰:許子以釜甑爨,以鐵耕乎?曰:然。自力之與?曰:否,以粟易之。



  孟子問道:許子一定要自己種莊稼然後才吃飯嗎?陳相說:對。孟子說:許子一定要自己織布然後才穿衣服嗎?陳相說:不,許子穿未經紡織的粗麻布衣。孟子說:許子戴帽子嗎?陳相說:戴帽子。孟子說:戴什麼帽子?陳相說:戴生絹做的帽子。孟子說:自己織的嗎?陳相說:不,用糧食換的。孟子說:許子為什麼不自己織呢?陳相說:對耕種有妨礙。孟子說:許子用鐵鍋瓦甑做飯、用鐵制農具耕種嗎?陳相說:對。孟子說:是自己製造的嗎?陳相說:不,用糧食換的。
  以粟易械器者,不為厲陶冶;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豈為厲農夫哉?且許子何不為陶冶,舍皆取諸其宮中而用之?何為紛紛然與百工交易?何許子之不憚煩?
  孟子說:用糧食換農具炊具不算損害了陶匠鐵匠;陶匠鐵匠也是用他們的農具炊具換糧食,難道能算是損害了農夫嗎?再說許子為什麼不自己燒陶煉鐵,使得一切東西都是從自己家裏拿來用呢?為什麼忙忙碌碌地同各種工匠進行交換呢?為什麼許子這樣地不怕麻煩呢?
  曰: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為也。然則治天下,獨可耕且為與?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為備,如必自為而後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勞心,或勞力,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治於人者食人,治人者食於人,天下之通義也。
  陳相說:各種工匠的活兒本來就不可能又種地又兼著幹。孟子說;這樣說來,那末治理天下難道就可以又種地又兼著幹嗎?有做官的人幹的事,有當百姓的人幹的事。況且一個人的生活,各種工匠製造的東西都要具備,如果一定要自己製造然後才用,這是帶著天下的人奔走在道路上不得安寧。所以說:有的人使用腦力,有的人使用體力。使用腦力的人統治別人,使用體力的人被人統治;被人統治的人供養別人,統治別人的人被人供養,這是天下一般的道理。

  當堯之時,天下猶未平。洪水橫流,氾濫於天下。草木暢茂,禽獸繁殖,五穀不登,禽獸逼人。獸蹄鳥跡之道,交於中國。堯獨憂之,舉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澤而焚之,禽獸逃匿。禹疏九河,瀹濟漯,而注諸海;決汝漢,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後中國可得而食也。當是時也,禹八年於外,三過其門而不入,雖欲耕,得乎?
  當唐堯的時候,天下還沒有平定。大水亂流,到處氾濫。草木生長茂盛,禽獸大量繁殖,五穀都不成熟,野獸威脅人們。鳥獸所走的道路,遍佈在中原地帶。唐堯暗自為此擔憂,選撥舜來治理。舜派益管火,益放大火焚燒山野沼澤地帶的草木,野獸就逃避躲藏起來了。舜又派禹疏通九河,疏導濟水、漯水,讓它們流入海中;掘通妝水、漢水,排除淮河、泗水的淤塞,讓它們流入長江。這樣一來,中原地帶才能夠耕種並收穫糧食。當這個時候,禹在外奔波八年,多次經過家門都沒有進去,即使想要耕種,行嗎?
  後稷教民稼穡,樹藝五穀,五穀熟而民人育。人之有道也,飽食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聖人有憂之,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放勳曰:勞之來之,匡之直之,輔之翼之,使自得之,又從而振德之。聖人之憂民如此,而暇耕乎?
  後稷教導百姓耕種收割,種植莊稼,莊稼成熟了,百姓得以生存繁殖。關於做人的道理,單是吃得飽、穿得暖、住得安逸卻沒有教化,便和禽獸近似了。唐堯又為此擔憂,派契做司徒,把人與人之間應有的關係的道理教給百姓:父子之間有骨肉之親,君臣之間有禮義之道,夫婦之間有內外之別,長幼之間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間有誠信之德。唐堯說:使百姓勤勞,使他們歸附,使他們正直,幫助他們,使他們得到向善之心,又隨著救濟他們,對他們施加恩惠。唐堯為百姓這樣擔憂,還有空閒去耕種嗎?
  堯以不得舜為己憂,舜以不得禹、皋陶為己憂。夫以百畝之不易為己憂者,農夫也。分人以財謂之惠,教人以善謂之忠,為天下得人者謂之仁。是故以天下與人易,為天下得人難。孔子曰:大哉,堯之為君!惟天為大,惟堯則之,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君哉,舜也!巍巍乎,有天下而不與焉!堯舜之治天下,豈無所用其心哉?亦不用於耕耳!
  唐堯把得不到舜作為自己的憂慮,舜把得不到禹、皋陶作為自己的憂慮。把地種不好作為自己憂慮的人,是農民。把財物分給別人叫做惠,教導別人向善叫做忠,為天下找到賢人叫做仁。所以把天下讓給別人是容易的,為天下找到賢人卻很難。孔子說:堯作為君主,真偉大啊!只有天最偉大,只有堯能效法天。廣大遼闊啊,百姓不能用語言來形容!舜真是個得君主之道的人啊!崇高啊,有天下卻不事事過問!堯舜治理下,難道不要費心思嗎?只不過不用在耕種上罷了!
  從許子之道,則市賈不貳,國中無偽;雖使五尺之童適市,莫之或欺。布帛長短同,則賈相若;麻縷絲絮輕重同,則賈相若;五穀多寡同,則賈相若;屨大小同,則賈相若。
  陳相說:如果順從許子的學說,市價就不會不同,國都裏就沒有欺詐行為。即使讓身高五尺的孩子到市集去,也沒有人欺騙他。布匹和絲織品,長短相同價錢就相同;麻線和絲絮,輕重相同價錢就相同;五穀糧食,數量相同價錢就相同;鞋子,大小相同價錢就相同。
  曰:夫物之不齊,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伯,或相千萬。子比而同之,是亂天下也。巨屨小屨同賈,人豈為之哉?從許子之道,相率而為偽者也,惡能治國家!
  孟子說:物品的價格不一致,是物品的本性決定的。有的相差一倍到五倍,有的相差十倍百倍,有的相差千倍萬倍。您讓它們平列等同起來,這是使天下混亂的做法。製作粗糙的鞋子和製作精細的鞋子賣同樣的價錢,人們難道會去做精細的鞋子嗎?按照許子的辦法去做,便是彼此帶領著去幹弄虛作假的事,哪里能治好國家!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
(悄悄話) 2018-06-25 22:43:13
(悄悄話) 2018-06-25 19:32:56
(悄悄話) 2018-06-25 19:2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