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25 02:00:00月光哈小貓

秦時明月~陰陽家


鄒衍的「陰陽五行說」
鄒衍一生勤奮著述、四處奔波、八方遊說,為後世留下傳世的著作有《終始》《大聖》等十餘萬言。《漢書藝文志》著錄《鄒子》四十九篇、鄒子《終始》五十六篇等。清代輯佚大家馬國翰之《玉函山房輯佚書》中,也輯有鄒衍的相當一部遺說。另外,在《呂氏春秋》、《史記•孟子苟卿列傳》中,也反映出「陰陽五行學」的重要觀點。
「五行學」是探究原始的宇宙萬物構造的學說,這一學說把世間所有物質都歸結為「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構成。它的起源很早,後來又出現了「陰陽說」,企圖用世間陰陽兩氣的矛盾變化來解釋、說明世間萬物的變化。後來,「陰陽」和「五行」又結合在一起,合稱為「陰陽五行說」。戰國時期,這種學說極為流行。鄒衍被《漢書•藝文志》列為陰陽家。他歷盡寒暑不輟論述,對陰陽五行說進行了深入、詳盡的探究。研究方法是:「必先驗小物,推而大之,至於無垠」;先研究「當前的事物,然後追溯到上古乃至於天地的形成」。
 
鄒衍的「五行終始說」
鄒衍的學說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其一為「五行終始說」,大要是說「五行各以相勝為行」。他把當時流行的「五行說」(金、木、水、火、土)運用於社會,以此來解釋歷史變遷的原因。認為朝代的更替皆是五行轉換和循環,歷史的發展是按照「五行相勝」的順序進行的。這樣,朝代的更替就具備了必然性、合理性。「凡帝王之將興也,天必先見詳乎於下民。」這種觀點就帶有了「天人感應」的成分。也可以說是漢代「天人感應」學說的萌芽。
後來,秦始皇把「五行終始說」作為秦王朝吞併諸侯國統一天下的理論依據。在那個諸侯相互討伐、混戰的時代,鄒衍的這一學說受到各國諸侯的承認和禮遇。
鄒衍的這一附和當時時代潮流的觀點,使人們看到了歷史發展的必然性,應該說是比較進步的。但是,他僅把歷史的變遷看成是一種簡單的循環過程,從而陷入了宿命論和歷史循環論中的誤區。從而,使他的陰陽禨祥制度,成為西漢時期的「讖緯學說」的濫觴。
鄒衍的「大九州說」及其影響
 
鄒衍的學說其二為「大九州說」。鄒衍論證中國的地方名叫「赤縣神川」只是全世界八十一州中的一州,每九州為一個集合單位。稱「大九州」,有小海環繞。九個「大九州」另有大海環繞。再往外即是天地的邊際。這種提法,今天看來並不正確,但在當時卻反映戰國時期人們地理知識的增加和宇宙觀念的擴大,是具有一定進步意義的。
郭沫若先生在《十批判書》中,稱「鄒衍是一位大思想家」。英國的李約翰說他是「中國古代科學思想的奠基者」。鄒衍作為我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深入發展樸素的「五行學說」,通過他的遊說宣傳,「五行終始說」和「大九州說」雖然沒有像儒家那樣成為封建社會的主導理論,但卻潛伏於人們思想意識的深處,成為封建社會各種政治觀點、哲學理論的基本框架,各種自然科學也都以鄒衍的學說作為其構架其理論大廈的工具。
另據《漢書劉向傳》記述,鄒衍還有《重道延命方》一書,這是一部醫藥養生的書籍。我國中醫理論也是以五行說來解釋人體。可以說,古代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皆同鄒衍的學說息息相關。大到歷代王朝的更替,小到城鄉嬰孩的取名,無不同五行相互關聯。鄒衍對中國古代的影響廣泛、深長且久遠。

上一篇:秦時明月~醫家

下一篇:秦時明月~農家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