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11 12:12:28自如

停 看 聽 還不能驟下結論

 


停 看 聽 還不能驟下結論

人生的種種際遇,就如要經過平交道一樣,“停、看、聽”是安全通過的必要程序。然而,人生所要面對的對象卻不像面對火車通過那樣單純,即使“停”在正確位置、“看”到事實真相、“聽”到客觀訊息,還不一定可以驟下結論,因為人生有太多的例外與不可思議而難以解釋。

人與人之間的不合,大多是人們習慣把視線聚焦在別人身上,造成盡是看到別人的缺點,以致愈看愈不順眼。或是,事實尚未求證清楚,就開口發言,衝突或誤會於焉產生。夫妻關係、婆媳關係、親子關係、師生關係、同事關係、鄰里關係……等等人際關係,無一不是如此。如果是政黨關係,有時還會因意識形態不同,而必須站在對立的位置,互揭瘡疤、明爭暗鬥,亂象當然叢生。

生活要獲得自在,
就要懂得同理別人、善解包容,
唯有善解別人,才是善待自己,
也唯有包容別人,才能莊嚴自己。

把自己當作別人的鏡子,時時反映及照見對方的缺點,雖是人性的弱點,也是凡夫的個性,但如要讓生活快樂無憂,則隨時提升自己善解的能力是很重要的關鍵因素。被照出缺點的人如能善解,他會感恩照他的鏡子,讓自己有反觀自照的機會;照到別人缺點的人如能善解,想到自己如果一樣被別人的鏡子照,同樣是會照出一堆缺點,能這樣想,則對發生在別人身上的缺點或疏失,也較容易包容與同理。

證嚴上人說:“福從做中得歡喜,慧從善解得自在。”這句話告訴我們:心靈要獲得歡喜,就要懂得行善布施、付出關懷,唯有對人關懷,自己才會開懷。生活要獲得自在,就要懂得同理別人、善解包容,唯有善解別人,才是善待自己,也唯有包容別人,才能莊嚴自己。每一天,如果都能先處理好自己的心情,就能在情緒穩定之下處理好任何事情,這樣才會有輕安自在的生活。

心情不好會造成情緒不穩。情緒商數低,則造成誤解的機率就高;情緒商數高,則心境不隨外境起伏,無形中就是善解能力的發揮妙用。所以,心情與情緒也是直接影響善解能力的有效發揮與否。同理,善解能力的可否適時發揮,也會直接影響心情與情緒的好壞,兩者互為因果。

人稍一不慎,
就很有可能看走眼、聽錯話,
輕易誤會一個人或誤解一件事,
人我是非也就因此產生。

記得有一天晚上,我們三十多位幹部在開會,其中一位師姊提出自己的意見,由於不被多數人認同,而帶著不好的臉色離開了會議室。幾秒鐘後,聽到會議室外面“砰!”的一聲巨響,大家都被用力的關門聲所驚嚇。此時,眾人對這位師姊的意氣用事而議論紛紛,我為了一探究竟,出去了解狀況。結果發現,這位師姊是往右到洗手間,而左邊側門則由於風太大,自動將門大力關上,以致產生巨響。趁著這位師姊尚未進會議室之前,我向大家報告實情,幾位誤解的幹部紛紛汗顏尷尬、無地自容,這著實給大家上了一堂寶貴的“善解”的機會教育,而這位師姊進會議室後,尚不知這一件事情的發生。

也有一次,數十位海外的師姊回到花蓮慈濟醫院當志工,晚上則在靜思精舍的寮房安單。第一晚,常住師父將大家安排住在一間大寮房,並依床號順序安單,大家也將隨身行李放入通舖床下的置物櫃,而置物櫃的蓋子就在床面中央。由於之前有一位台灣師姊已早幾天自行安單於此,她不知這批海外志工將同住於此寮房,更由於當天她前往醫院當志工時,將全部簡單行李隨身攜帶,造成一位海外師姊以為該床位沒人,而安單於此床位。適巧,當晚台灣師姊提前就寢,就睡於此床位上。隨後,這位海外師姊欲就寢時,始發現自己的床位上有人睡著,雖可移往其他空床位,然而行李卻置於床舖下無法取出。於是不得不將之喚醒,此時台灣師姊以不悅的口氣,對著這位海外志工告以:“我睡覺時,最討厭別人把我吵醒!被吵醒過後,我很難再入睡!”語畢,隨即不悅地讓出床位,並走出寮房。不到幾分鐘,傳來一陣陣疑是怒拍廁所門板的聲音,驚動了原本寧靜的寮房周遭。寮房的志工紛紛彼此相視搖頭,咸認這位師姊的風度欠佳。

第二天一早,常住師父前來通知志工,勿用某間廁所,並告知那位台灣師姊昨晚因廁所門鎖故障而被關在裡頭,一陣拍打門板,未見有人前來協助,最後才驚動常住師父前來解圍。眾人一聽,滿心懺悔,不但誤解別人,也未盡適時援助別人的責任。

有時候,即使是我們親眼看到或親耳聽到,也並不代表是正確的。看到的可能只是其中一段,而不是全部,所以還不夠客觀與全然;聽到的即使與真實的完全一樣,但講話的人口氣不一樣,意思也可能完全不一樣,甚至只是聽到幾句就斷章取義,那更會偏離真相。所以,人稍一不慎,就很有可能看走眼、聽錯話,如果因此而驟下結論,則要誤會一個人或誤解一件事是很容易的事情,人我是非也就因此產生。

一種米養百種人,
人生困難千萬種,
要有效對治,
就要發揮妙用,運用妙法。

有時候,在慈濟活動中,有少數組長或幹部在對眾說話之前,為了讓人信服,在引用上人的話之前都會說“上人說:……”,由於所說與原意相去甚遠而讓人起疑,求證至上人時,上人說:“我什麼時候說的?”一句話有時多一個字或少一個字,都會影響深遠;甚至把一個符號“。”弄錯成為“?”,意思完全不同。所以不只講的人要用心講,聽的人也要用心聽。

一旦講的人不小心講錯了,或聽的人不細心而聽錯了,這時我們就要發揮善解的智慧,能歸過勸善的,我們就委婉提醒對方;不能碰觸的,我們只好善解對方、警惕自己。如果講錯或聽錯的是自己,經人提醒過後,我們更要感恩對方、糾正自己。所以,上人常勸勉弟子:“凡事都要多用心!”實是言簡意賅、發人深省。

人生的種種際遇,就如要經過不同的平交道一樣,“停、看、聽”,是安全通過的必要程序。然而,人生所要面對的對象卻不像面對火車通過那樣單純,一種米養百種人,人生困難千萬種,要有效對治,有時還不只是隨時停、看、聽就可以安全過關。“停、看、聽”只是基本動作,要發揮妙用,就要運用妙法,此猶如籃球或足球比賽的妙傳一般,那會是得分的因素,更會是致勝的關鍵。能理解最好,不能理解就要善解,善解就是妙法,妙法一旦悉現,就是智慧人生了。

即使“停”在正確位置、“看”到事實真相、“聽”到客觀訊息,還不一定可以驟下結論,因為人生有太多的例外與不可思議而難以解釋。但是,人生如果不能時時“停、看、聽”,則我們可以驟下一個結論,這個結論是:人生的路肯定會走得很辛苦。

 

本文轉貼自用心看慈濟

敬祝諸大善菩薩平安順心
 
自如頂禮  阿彌陀佛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