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10 18:47:33自如

以能問於不能 才是有能

以能問於不能 才是有能

作者劉濟雨【摘自慈濟世界】


圖片出處
紅袖藏雲

有能力的人,要能發揮本能,做一個能守本分的人。能力還不足的人,更要懂得求教於有能力的人。一旦有了才能,還要繼續學習“以能問於不能”,這樣才會是一個有功能也有良能的人。

凡是所謂天才,或有聰明才具的人,容易犯上一個毛病,就是以為自己懂得很多,別人都不如他,這就是我慢的心態。其實,在學習或修行的道路上,不只是聰明或學而有成的人,任何人如果稍一不慎,以為自己已經學了很多,而不再虛心求教,都很有可能落入這樣的心態中。不懂又裝懂,不但不能虛心,而且堅持己見,這就成了“卑劣慢”。

勇於承擔也虛心提問,
終致道業突飛猛進,
這是因為做到了“邊學邊問”;
如能在決策之前先問,
往往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有一次,新加坡分會要舉辦跨國的醫療人員聯誼會,其中要安排醫療人員上台表演手語。由於是第一次舉辦,因此不只是醫師,護士及醫療志工們也都躍躍欲試,希望能藉此機會上台表演與眾同歡。然而,負責統籌的一位幹部認為,應該由醫師們統一著慈濟人醫會的制服上台表演才會整齊,因此婉拒了其他人的參與。不料,此一決定讓大夥人心生不悅而怨聲載道,這位幹部也因此難過得難吃難睡,陷入煩惱之中。

這位幹部由於平時很懂得提問問題,也深諳在做決定之前寧可先參考大家的意見,以免決策錯誤。但此事他憑著以往的經驗,自認如此決策應屬正確而自行決定,想不到卻引起反彈而造成挫折感。事發後幾天,我搭這位幹部的車子出外辦事,他問我此事之決策是否正確?彼時,他也未讓我知道,此決定已造成別人與他雙方面的煩惱。

我回道:“為了上台表演整齊與莊嚴,而對表演人員有所篩選,這是正確。但如篩選結果造成很多人的不悅,或阻絕了這些平時沒什麼機會可付出的醫療人員的機會,則屬不夠圓滿。”並說:“我們就恆順眾生,讓有心要表演的人上台吧!何況這是幾年來的第一次,既無傷大雅又皆大歡喜,也讓大家看到我們醫療團隊的團結與融洽,何樂而不為?”他如釋重擔。第二天他告訴我,他已經一一去電,每一個人都歡喜接受。

聯誼會在溫馨的氣氛中,圓滿順利舉行過後,我鼓勵他說道:“幾年來,你因為勇於承擔也虛心提問,而屢屢破疑解惑,終致道業突飛猛進,這看似沒什麼,但不是每一個人都做得到,這是因為做到了‘邊學邊問’。然而,此次你雖也有提問,但卻晚了一步,如能在決策之前先問,同樣是提問,卻會有不一樣的結果。”他恍然大悟,滿心歡喜。

真正有學問的人,
不是單指飽學之士,
或很會寫寫文章而已;
而是除了學識之外,
還要才具好,品德也很好。

其實,這個道理就有如布施一般,無常來臨前的布施,叫做“預植來世福”,也叫做“累積善業”。無常來臨後的付出代價,叫做“隨緣消舊業”,一般人則稱為“還債”。無常來臨的前後同樣是在付出,但結果卻大大不同,實在值得我們深思。

曾子曰:“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嘗從事于斯矣。”這是曾子稱讚顏回的美德。顏回雖然學識非常淵博,學問高人一等,但卻時時唯恐自己懂得不多,唯恐自己看得不夠清楚,常常請教知識不如自己淵博的人,還要向不如自己的人學習一番,這就是不恥下問的精神。六祖惠能大師說:“欲學無上菩提,不得輕於初學。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沒意智。”就是此意。

有時學問淵博的人雖知其大概,卻不一定能深入,還要向專家請教,此乃“術業有專攻,聞道有先後”之故。把“有若無,實若虛”翻成更白話,其實就是: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半桶子水響叮噹,飽滿的稻穗總是彎著腰,真正有學問的人不是單指飽學之士,或很會寫寫文章而已,而是除了學識之外,還要才具好,品德也很好,就如孔子最得意的學生顏回一樣,這才能稱為“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犯而不校”是指不如我們的人冒犯了我們,對我們失禮或不敬,我們不去計較也不記恨,這就是虛懷若谷的風範,也是靜思語“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的意境。

諸葛亮之所以會成功,也是因為能做到“好察邇言”。人說“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就是指諸葛亮的名言“集思廣益”之意──集眾人的學問與思想,以增加自己的知識與見解,這就是“以能問於不能”的道理。學識淵博的顏回,以及足智多謀的諸葛亮都尚且能如此,泛泛之輩的我們更應謙卑學習、虛心受教。

有能力的人,要能發揮本能,做一個能守本分的人。能力還不足的人,更要懂得求教於有能力的人。一旦有了才能,還要繼續學習“以能問於不能”,這樣才會是一個有功能也有良能的人。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