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誤解就善解 被冤枉就淡忘
作者劉濟雨 【摘自慈濟世界】
“心安理得”與“問心無愧”,是自保的最大力量。“無私”與“公正”,是自立的最好支柱。誤解經過善解,就會自動開解;冤枉經過澄清,就要把它淡忘。這樣前腳走,後腳跟著放,人生才會愈走愈寬廣,愈活愈有希望。
在日常生活中,難免會有不被人了解、被誤解,甚至被冤枉的時候,令人心情鬱悶。處此境緣,每個人心理的反應,也會隨個性之不同而強弱不一,大多數的人會因此陷入“無助、無奈、無辜”的悲情之中,身心飽受煎熬,而影響自己的生活與工作情緒。此時,要讓自己的心境保持坦然,顯然不是一件容易之事。
冤有頭,債有主,
追根究底是“其中必有緣故”。
俗語雖說:“蓋棺論定”,但有時候“蓋棺”都還不能“論定”。有些人是含著冤屈進到棺材裡。有些人在蓋棺的時候,大家認為他是錯的,可是後來又發現其實他沒有錯,但為時已晚了。自古至今,有多少冤屈與冤獄的民間軼事,才會有人在明鏡高懸的衙門裡跪求伸冤,並傳頌著仗義執言、大公無私的包青天故事。包青天雖然能將許多冤情還之清白,但沒有包青天的今天,我們或許還可以向法院投訴,但有時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誤會或冤情,即使是清官也難斷家務事啊!此時,我們要去哪裡伸冤?向誰伸冤?
俗語也說:“冤有頭,債有主。”有冤或有債,追根究底還是“其來有自”,也就是“其中必有緣故”。為什麼在這麼多人當中,人家偏偏選擇冤枉你?這與有人得了癌症,卻憤恨不平地抱怨說:“這麼多人,為什麼是我?”是一樣的道理。曾經有一位慈濟會員,前去靜思精舍向證嚴上人哭訴,她傷心地說道:“上人!我前些日子被人倒債好幾百萬元,這些錢我本來是要捐給慈濟的。”上人聞後回道:“這樣的話,要傷心的人應該是我啊!”並安慰她:“妳算不錯了,還有那麼多錢給人家倒。像我就沒有錢給別人倒!”
用心說話,誠心解釋,耐心溝通,
盡力之後一切隨緣。
在人群中偶而被人家誤解或冤枉是在所難免,但如果被誤解或冤枉的頻率太高、次數太多,那麼肯定與自己的行事風格及本身之習性有關。須自省:“為何常常被誤解及冤枉的人都是我?”“是否自己做人處世不夠圓融,造成別人容易誤會我們?”“是否別人只是想對我們多了解,而我們卻無法善解,造成自己的誤解?”有時候,甚至別人都沒怎樣,而我們自己卻疑神疑鬼、無中生有,結果不但是“庸人自擾”,反而冤枉了別人。
如果自問都不是以上問題,則面對誤解與冤枉時,我們就要期許自己:“用心說話、誠心解釋、耐心溝通,盡力之後一切隨緣。”如果別人還是有所不解,我們也只好“哪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須深信:“心安理得”與“問心無愧”,就是自保的最大力量。“無私”與“公正”,就是自立的最好支柱。只要沒有其心不直,心中無彎曲之相,則直心是道場,日久見人心,所有誤會與誤解最終都會清者自清。這種修養很難,這就是孔子所說:“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的修行功夫了。
人生能看得開、放得下,
要解脫煩惱就不難了。
一個人的道德修養要做到“君子坦蕩蕩”,就要做到“棄天下如敝屣,薄帝王將相而不為”。這就是“人到無求品自高”,也就是“無欲則剛”,沒有修煉很難做到。心中無欲或少欲的人,面對誤會與無辜比較能釋懷與看開。因為名利、地位、財富,甚至是與自己不同之知見都已看開了,還有什麼事情能讓他看不開?人生能看得開、放得下,要解脫煩惱就不難了。
《心經》有云:“般若波羅密多……”就是指沒出沒入的大定。大定意即“三昧”,就是無論遇到什麼境界,都能時時刻刻對境無心、對境無礙,不動念、不迷惑。所以,修得好的人,功夫成熟了、圓滿了、真正大自在了,面對種種境界就能時時刻刻“照見五蘊皆空”。財、色、名、食、睡等五欲,無時無刻不在蠱惑我們,但如果我們能以心轉境,不但不被它影響,反過頭來還要讓它顯妙用,這時候“妙法悉現在前,得大智慧”,也就能“度一切苦厄”了。面對誤解與冤枉也是同此道理。
誤解與冤枉在我們身上產生,也是逆緣之一。要讓它成為“逆增上緣”,就要懂得“心迷萬境轉,心悟轉萬境”的道理。誤解經過善解,就會自動開解;冤枉經過澄清,就要把它淡忘。這樣前腳走,後腳跟著放,人生才會愈走愈寬廣,愈活愈有希望。
下一篇:真心與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