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13) | | ◎證嚴上人 | | 或有父孤母寡,獨守空堂,猶若客人,寄居他舍。寒凍飢渴,曾不知聞。 晝夜常啼,自嗟自嘆。
有些子女不是父孤就是母寡。所謂父孤指的是母親已經過世了,而父親沒 再娶。有些是因為怕再娶進門的太太不會疼孩子,所以一個人含辛茹苦, 忍受一切困難,扶養子女長大成人。
母寡也就是有些為人母親的,年紀輕輕的丈夫就死掉了,為了子女她不敢 再嫁,怕後父不疼前人子,為了要全心愛孩子,她不敢把情和愛再分給另 一個人,一心一意的的養育子女,希望孩子能早早成人,學業早日成就, 更希望孩子事業有成,早日娶個好媳婦,建立幸福的家庭;為了子女,不 管再辛苦,她都能忍耐一切,這是何其偉大的寡母啊!
這些為了子女而甘於孤單的父親,或是為了子女而願意吃盡苦楚的母親, 他們都心甘情願地獨守空房,但是子女長大成人、成家立業之後,卻往往 淡忘了父母親的恩情。
◆父孤母寡,獨守空堂
有些孩子從小就十分依賴父母,黏人黏得很緊,一放學回到家,就屋前屋 後的找媽媽;等到年紀慢慢長大,從鄉村的小學,到鎮裏的中學,進而到 大都市唸大學,剛開始時還會盼望每個星期假日的到來,好回來探望父母 親,但隨著時日的消逝、認識的朋友愈來愈多之後,便慢慢延長了不回家 的時間、減少了回家的次數,注意、關懷的對象也慢慢的移轉到朋友的身 上。甚至年紀再大些時,就開始追求異性的感情,而忽略了親子之間的親 情,等到那個時候,說不定一整年他都不想回家探望父母了。
現在社會一般人學問普遍提高,學校為年輕人設想得很周到,比如寒暑假 舉辦了很多夏令營、冬令營、登山……等等活動,讓年輕人有很多相處的 機會。
一個學期四個月,本來寒暑假應該回家探視雙親,承歡膝下,可是現在的 年輕人有很多在外活動的機會,以致沒有時間回家看父母。所以很多人一 長大,對父母的親情愛念會慢慢的淡忘;更有許多人在畢業後出國進修, 一去數年,歸期渺茫。
佛陀教導眾生也是以孝為先,能孝才有善,如欠缺孝而來說善,是本末倒 置。如果對自己的父母──一個給你很多親情的人,你都不知道要去愛他 ,你真的能去愛那些與你沒有任何關係的人嗎?所以說百善孝為先,真正 的好人是要從盡孝開始。
現在有很多學業完成,事業家業都有成就的人,父母親仍住在鄉下,有些 具孝思的人,會把父母帶到都市去。到了都市,兒子忙著做事業,媳婦忙 著幫忙賺錢,孫子也上學去了,父母親就像寄居在別人的家庭一樣,整座 房屋空空洞洞的,就只剩老人家在看家。
如果是在鄉下,還有隔壁鄰居、大嫂小嬸等老伴們聊聊天,但在都市中, 鄰居互不相識,把自己關在層層的門禁裏面,沒有講話的對象,成天像個 啞吧一樣。經文中說:「獨守空堂,猶若客人,寄居他舍」,指的就是這 種情形。所以現在有很多老人家不願到都市與子女住在一起。
◆寒凍飢渴,曾不知聞
不久前,有一位老人家向我訴苦,她說:「師父,我活到這麼老有什麼意 思!」我說:「很多人都希望長壽啊!」她說:「唉!活這麼老很痛苦。 」我說:「妳那麼健康,活這麼老是很好的事啊!」
她忍不住掉下眼淚說:「我倒希望早點兒死!」我問她為什麼?她說:「 我早年含辛茹苦的把兒子養育成人,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他身上,現在兒 子也已成家立業,生了幾個孫子。在別人的眼中看來我實在是很好命,不 過說真的,我覺得我很歹命。」她接著又說:「我的兒子很會賺錢,平常 如果有應酬,媳婦也一定會跟去,有天媳婦又和朋友相約要出門,朋友問 她:『妳家有老人家在,難道妳不先把她料理好再出去嗎?』媳婦回道: 『不用啦!等會兒我們吃過飯後,再在路邊買個便當回來就好。』朋友說 :『現在是冬天,便當買回來都已冷掉了怎麼吃?』媳婦說:『有得吃就 已經很好了,還嫌冷?』」
老太太很心酸的說:「她們以為我聽不懂國語,其實我是聽得懂意思的! 回想起以前孩子還小時,不管他們多晚回家,我一定都會等門,只要聽到 圍牆外傳來孩子的聲音,就趕快燒爐子,把飯菜溫熱,等到孩子進門來, 熱滾滾的飯和菜都已經擺在他們面前了,沒想到我現在卻落得『路邊買個 便當,冷了也沒關係』的地步。師父,你聽看看,我的心難過不難過?」
我安慰她:「兒子為了事業在忙,媳婦為了幫助兒子,所以就比較沒時間 招呼你,想想有些人的兒子長年在外頭,要見面還不容易哪!哪像妳每天 都有人叫你媽媽、叫妳奶奶,妳應該要感恩知足,多多善解啊!」
◆孝順父母是百善之先
類似這種情形,在目前的社會上比比皆是啊!年輕人實在是沒時間、沒心 思去顧到父母,所以說:「寒凍飢渴,曾不知聞」。我想這種形態,在二 十年後會比現在還多。為什麼呢?
因為目前有很多家庭中有好幾個兄弟,老大不孝順,還有老二,老二不孝 順還有老三……,做父母的總算還有人可以依靠。就像前面提的那位老人 家有三個兒子,她說:「還好,這個不孝順,我還有老大那裏可去。」而 現代人幾乎都只生育一、二個子女,如果為人父母的不以身作則地去孝順 上一代,那麼就等於是在教導你的孩子,你就真的會「老來無依」啊!
有句俗話說:「草繩拖俺公、草繩拖俺爹」──你用草繩把父親拖到山上 去,讓他自生自滅,將來你的兒子也會如法炮製,用草繩把你拖到山上去 。
所以說,我們一定要用我們的言行、身教去引導、教育孩子,現在你對父 母說什麼話、表現什麼態度,將來你的孩子就會回報給你同樣的言語和態 度。
佛教徒就是要學習佛陀的清高、慈愛,學佛陀至誠無上的悲心;一個連自 己父母都不愛的人,他還會去愛誰呢?
◆廳堂父母是靈感的活佛
有些人如果孩子不乖或是身體不好,就會去寺中拜佛求菩薩,他們都是求 菩薩賜給孩子健康,保佑孩子有成就;其實,大家都忽略了在自己的家中 ,廳堂上就有二位活佛──父親是佛,母親就是菩薩,父母對我們說句好 話,就是給我們最大的祝福。被父母、公婆讚歎的兒媳,將來的發展一定 會很興旺;如果被父母詛咒一句,那就很不好了。
總而言之,廳堂上的父母,就是最靈感的活佛,你現在如何孝順他們,他 們就如何的讚歎你,他們讚歎你,對你所說的話就是無限的祝福。
有人說現在的社會治安不好,其實每個人都該付起責任,尤其有子女的人 ,更該負起這分教養青少年的責任。希望大家運用佛教的精神,用佛教的 教育,培養以身則、成就孝思的心態,以這股心泉清流來洗滌社會上的污 煙瘴氣,如能這樣,就不會出現「寒凍飢渴,曾不知聞」的情形了。
應奉甘旨,供養尊親。若輩妄人,了無是事,每作羞慚,畏人怪笑。
但是,如上所說,為人子女者往往無法體會父母的心念,也無法了解父母 的生活環境,有些當父親的孤單一個人,也有當母親的守寡多年,他們很 多都是為了子女而不敢再婚,孤單寂寞地過了一輩子。
等他們含辛茹苦地把子女養育成人,由年輕人交際的空間放大了,各方面 的友情,逐漸使親情疏遠,此時此刻父母的心情,他們又怎能體會呢?
也有人把父母從鄉下接到都市,希望父母能過新生活,殊不知父母親到了 子女的家中,卻好像客人寄居他人家中一樣,因為兒子、媳婦、孫子一早 就出門去了,陪伴父母的就只有空空蕩蕩的房子,一點也享受不到天倫親 情的樂趣,這種情景對父母來說,是多長遠的寂寞啊!
人生在世勞勞碌碌一生,為人父母的總希望晚年時能有兒孫圍繞膝下,過 著清靜而不寂寞的生活,但這種夢想,往往十之八九都會落空,而使他們 感嘆。
做人子女的應該時時關心父母的飢寒,並了解父母的健康狀態,抱著懇切 的心來供養父母,這是做人的基本態度。
然而有些人不但不孝順父母,反而到處為非作歹讓父母蒙羞。「若輩妄人 」是說不懂得做人道理的人,像這種惹是生非的人,只會帶給父母傷害, 招致羞辱恥笑,別人會笑他的父母不會教孩子,對他的父母指指點點,使 父母愧對鄉里的人。
我們應該時時刻刻有感念父母愛心的孝思,並且要拿出那分孝心去報恩, 發揮我們自身的功能,做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抱著「造福人群」的孝心 來回報父母恩,讓父母以我們為榮,為我們歡喜。
或持財食,供養妻兒,忘厥疲勞、無避羞恥;妻妾約束,每事依從,尊長 瞋呵,全無畏懼。
「或持財食,供養妻兒」──許多人經營事業、經商工作,為的是求三餐 溫飽,工作得非常辛苦,拼命地賺錢,每當人家問起:「你為什麼這麼努 力的賺錢呢?」他總是回答道:「為了妻子兒女啊!為了要讓太太和孩子 三餐吃的飽、生活過的溫暖。」而當父母需要子女奉養時,子女卻淡忘了 父母的生活所需。
「忘厥疲勞,無避羞恥」──他們做牛做馬般的辛勞,為了給太太子女享 受,再辛苦也都甘願卑微也不覺得羞恥。我常聽有的人說,他為了多賺一 些錢,常在辦公室幫別人加班,類似這種先生也是很多啊!
◆供養妻兒,忘卻父母
多年前,我曾見過有些太太天打扮得珠光寶氣,穿金戴玉的,身上衣飾非 名牌不穿,成天與一些富家太太同進同出,今天到李家去,明天到王家去 ,每到一個人家聚會時,主人就炫耀那些昂貴的進口家俱;她們成群結伴 的到處參觀別人的家,總是比較誰家豪華。
其中有位太太雖然也是珠光寶氣,一副貴婦打扮,但每當人家要到她家去 時,她總是說再過一段時間!好像不太願意讓人家到她家去。偶而這些太 太們在聚餐時,總會提到「什麼時候我們也把先生帶出來一起吃飯,讓他 們認識認識。」那些先生們不是某某大企業公司的董事長,就是某某公司 的總經理,或是某單位的……,都是一些「長」字級的,輪到這位太太時 ,她都說先生出國去了。反正是不願意別人到她家,也不願意先生出來和 大家見面。
原因在那裏呢?到最後別人才知道,她的先生原來是一位在礦場工作的礦 工。
先生當礦工,要讓太太每天能夠光寶氣的周旋在富家太太當中,他是如何 的拖老命啊!他夜以繼日地幫別人代班,每天在黑暗的礦坑中工作,為的 就是要讓太太不輸人家啊!每當他休息回到台北的家,聽太太說:「今天 和某某太太一起吃飯」,心想太太能和那些富家太太平起平行,只要太太 歡喜,他就感到心滿意足了。
也許有人會覺得這位先生好偉大啊!為了讓太太過好日子,竟然辛苦自己 ,拼命的賺錢。但我們不妨反過來探討──他對父母親是不是也能夠如此 的付出呢?不,他長年來是把父母丟在南部的偏遠鄉下,一個月才給父母 親生活費用二千元。
每當有人問他為什麼不把父母親接到台北來?他都說:「父母親住鄉下比 較習慣,反正我每個月都有寄錢回去,他們夠用了。」當人家問他為什麼 對太太這麼好,他都說:「那是應該的啊!我都已經對她很內疚了,只要 能讓她高興,我就心滿意足了。」他的內心就是覺得虧欠妻子太多了。
這位先生對妻子的心態,如果能拿來用在父母的身上,那真是現在二十四 孝中的一孝了!可惜一般人對父母,總是沒有那分愧對的心思。
◆孝親敬長,奉守禮節
就像前面所說的,有些人的丈夫或是太太早逝,但他們為了子女的幸福不 敢再婚,所以他們年老時,孤孤單單的一個人寂寞的生活,當子女的是否 能體諒父母為誰而孤單的這分心?大家捫心自問看看,自己有沒有盡到為 人子女的責任,有沒有做到不愧天地、不愧父母呢?只可嘆大多數人都因 無法讓妻兒享受更好的生活而感愧疚,卻少有愧對父母的心態,這真是本 末倒置啊!
過去的人尊敬師長,真是必恭必敬,有長幼尊卑的次序,這是社會人文的 倫理,這些美德在目前都已漸漸衰微了。隨著思想的開放,孩子到了二十 歲,就認為自己已經長大成人,父母親沒有權利管他,何況說等到事業有 成,娶妻生子之後,再也沒有人管得了他,也沒有任何人的話,他聽得進 去。
孝順父母、尊敬長上,是做人最起碼的禮節,所以學佛必須從學得守好禮 節開始。百善孝為先,希望大都能孝養雙親,做個孝順父母的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