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08 21:25:05自如

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7)/證嚴上人

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7)
◎證嚴上人
第五:迴乾就濕恩。頌曰:母願身投濕,將兒移就乾;兩乳充饑渴,羅袖
掩風寒。恩憐恆廢枕,寵弄纔能歡;但令孩兒穩,慈母不求安。


從這段經文中,確實能體會出母親愛子女是深入心扉的。


但令孩兒穩,慈母不求安


孩子幼小時因為餓了、尿濕了,就大哭大鬧,不管是半夜,也不管是天寒
地凍,做母親的即使很累,也要趕緊起床,替孩子換上乾淨的衣服和尿布
,然後給他吃奶。餵飽了孩子之後,又把他安置在乾爽的地方,讓孩子睡
得安穩舒服,而自己卻在濕的位置睡覺。

母親對子女的一切作為,就是希望子女能健康快樂,所以說「母願身投濕
,將兒移就乾」,父母對子女的恩德重如山丘,他們寧可自己受苦,他要
使子女得到快樂。

「兩乳充饑渴,羅袖掩風寒」──過去的女人很保守,穿衣服一層層束得
很緊,不讓身材凸顯出來,但是為了哺乳方便,也顧不得保守,只好穿上
寬鬆的衣服,以致天氣寒冷時,冷風鑽過衣縫空隙而凍得發抖,只好以寬
寬的袖子把哺乳時裸露的胸部掩蓋起來。

由這段描述,我們可以想像得出,古代的女人解開胸衣,裸露雙乳餵哺孩
子的那分嬌羞和氣質,是多麼的柔美。所以說,以「真善美」來形容做母
親的那一分慈悲柔和,實在是最恰當不過的。

不過這種美態現在已不容易看到,而「移濕就乾」的情形也太少了,因為
現代人在孩子一出生後,就讓他吃嬰兒奶粉、單獨睡嬰兒床,而尿布也改
成紙尿片了。


母性光輝是天然之愛


記得小時候看到臨產期的準媽媽們,都會向人家要老人穿過的衣褲,並且
把舊衣服、被單,剪成一塊塊當尿布。而以前老人的褲子都是半長短、寬
寬鬆鬆的,孩子出生包好尿布後,把老人褲的褲腳朝上,孩子放在兩隻褲
管中間從肩頭以下包捲好,所以尿布一濕,連外面的這一層也濕。以前如
果經過人家門口,看到竹竿上曬有多少尿布,就知道這家人有多少小孩。
當然這種景況現在是不容易看到了,大家流行用紙尿片,用了就丟。

聽說現在一塊紙尿片要七、八元,一天至少也要用四、五塊,算算一個月
必須花多少錢呢?一個孩子每個月所花的紙尿片錢,就足夠我們照顧的阿
公阿婆生活一個月了。

所以時代越進步,東西越多越方便,造成現在的孩子一出生就開始消費消
福了;不但使孩子消福,現代的父母,也無法顯示出過去那分初為人父母
的柔美形態了。

在現代化的生活中,尿布用紙代替,母乳也被牛奶取代,母親很少再哺乳
孩子,所以也不需用羅袖來遮掩裸露的胸部,現代的母親實在輕鬆多了,
但相對的也較少機會發揮母性愛的光輝。

母親與子女這分天然之愛是最密切的,現在外國已深深體會親子之間的代
溝,是因為母子之間並沒有那分哺乳、懷抱孩兒共眠的貼切親情,使得親
子之情日漸疏遠;所以當父母年老時,子女也較不會付出扶養的孝思責任
。因此現在西洋人開始提倡孩子出生後以母乳餵哺,讓孩子能投入母親的
懷抱,希望能回歸這分母愛的天賦美德。


父母教養子女的責任重大


以前我曾說過一個故事:有位寡婦獨力撫養孩子,她把所有的愛都放在孩
子身上,並且溺愛得過分,不管孩子做任何事,她總是稱讚有加。這個孩
子很喜歡玩泥巴,他常把泥土捏成泥人,再把竹子削成劍,用竹劍把泥人
的頭、手、腳砍斷,分為六塊。做母親的看了非常得意,還頻頻向人炫耀
她的孩子多聰明。

由於她的溺愛,孩子從小就養成喜歡分割的習慣,捉到青蛙、蚯蚓等小動
物,他也是一塊塊地切割;有時在外面偷了人家的東西,當媽媽的還幫忙
掩飾。

隨著年齡增長,漸漸的,孩子由偷而搶。有一天,他搶錢殺了人,並把屍
體分割、棄置。破案後他被判死刑,在行刑前,法官問他有什麼要求,他
說唯一的要求是想在死之前見母親一面。母子會面時相擁大哭,兒子要求
母親再給他吸一口奶。做母親的一向溺愛兒子,想到兒子即將執刑,也就
答應了他的要求,於是在牢房中把衣服解開,露出乳房,沒想到這個兒子
竟然把母親的乳頭咬掉,他恨聲的說:「從小就是母親沒把我教好,所以
才讓我走上不歸路,今天我要上刑場斷人頭,母親就在獄中斷乳頭。」這
是多麼悲慘的母子會啊!

以上的故事告訴我們,孩子出生後,母親如能好好照顧、教育,孩子就是
社會的棟樑;如果愛的方法錯了、教導的方法偏了,那就會教養出社會的
害群之馬,也誤了孩子的人生。

所以,為人父母的責任實在重大,當然,為人子女者,也應該知道父母親
恩情之重。如果人人都能體會父母養育的恩德,自然能夠家庭幸福、社會
和睦。

第六:哺乳養育恩。頌曰:慈母像大地,嚴父配於天,覆載恩同等,父娘
恩亦然。不憎無怒目,不嫌手足攣,誕腹親生子,終日惜兼憐。


世間一切東西都是靠大地承載:不論山有多高、海有多深,也不管溪河有
多寬廣,沒有一樣不是由土地承載。人生依大地生活,每個人的腳都踩在
地上,一切的五穀雜糧也是從地上生長出來──人的生命和大地的資糧,
都是靠大地而生長。

萬物有時需要雨水,有時需要陽光,氣候的寒暑必須有循環,而雨露、陽
光也必須均衡,才能滋生萬物──良好的天候使一切生命發育健全、生長
順利。


慈母像大地,嚴父配於天


這段經文是比喻父母親的恩德:母親像大地一樣承載我們、滋生我們,而
父親像天一樣庇護我們,這種無怨無尤的付出,可以說是恩德配天地。

多少做母親的,在未婚時也是人家的女兒,無憂無慮地過日子,每天穿戴
整整齊齊、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但婚後有了孩子之後,就顧不得自己的形
態了,尤其是那些孩子接二連三出生的母親,她們整天為子女忙碌,那有
時間打扮自己呢?

我曾親眼看過有位婦女,胸前抱一個,背後揹一個,身旁再牽兩個,裙子
後面又拉了兩個,結婚七年生了六個,裙子被孩子拉得快掉下來,也沒空
閒的手去整理。這絕不是開玩笑,過去當母親的負擔就是這麼沉重啊!

前面所說的都是強調母親生育孩子是多麼辛苦,可能大家都只偏向母親而
忽咯了父親,所以這段經文趕快補充說明「覆載恩同等,父娘恩亦然」─
─說實在的,父親疼愛子女的心和母親一樣。

記得不久前有位輕的父親帶著二歲多的小女兒,從台南坐夜車,趕到花蓮
慈濟醫院。他來的目的是為了女兒的身體。小女孩好像有腦性痲痺的現象
,他為女兒的病症找遍全省的名醫,從尋找醫師到詢問宗教。其中有位宗
教人士建議他到花蓮慈濟看看,所以他特地坐夜車趕來。看他那分懇切虔
誠的樣子,可以體會到父親愛子女和母親愛子女的那分情完全一樣,所以
說「父母恩亦然」。


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絕對的


「不憎無怒目,不嫌手足攣」──父母對子女是不會真正生憎恨的,因為
子女在他們的心目中,永遠沒有不能原諒的,所以這段經文說「不憎無怒
目」,即使父母親再生氣,他們也一直不斷地找理由原諒孩子,甚至「不
嫌手足攣」──人說子不嫌父母貧,而父母也不嫌子女有缺陷,不論孩子
是否殘缺不全,也論孩子是否智能不足,在父母的眼中,兒女就是那麼可
疼愛的。

記得蘇澳有個個案:有對年輕的夫婦以做小工維生,生了一個兒子罹患小
兒痲痺,做父母的為了要醫治孩子的病,典當一切物品、賣盡房子田地,
六、七年間所付出的醫藥費非常龐大,對他們而言,可以說是到了山窮水
盡的地步。後來這個孩子送到慈濟醫院來。這個小孩子上半身很健康,而
且很乖巧,但他的兩隻腳無法踩地,醫院為他做了很特殊的開刀治療。

這對父母為了孩子而放下工作,只要有一線希望,就不惜不切帶孩子四處
醫治診療,父母愛子女的心態就是如此啊!


每分每秒的愛惜與憐念


平常人也許都認為生老病死是循序漸進的,以為人年紀大了才會生病、才
會死亡。其實人生無常,而這個無常卻不一定是發生在老人的身上,它可
能瞬間就發生在任何人的身上。

有志工從醫院回來告訴我一個個案:有一對夫妻,兩人均做小工,生了七
個子女,有一天有個工地開工,夫妻倆很高興地去上工,把孩子留在家中
,沒想到抵達工地不久,鄰人就來告訴他們,他們的孩子在家中玩鞭炮,
其中七歲的小兒子被炸傷,右手斷了、左眼瞎了,整個臉面目全非。這就
是無常!人間的一切禍害就是在瞬間發生啊!

我也曾在電視新聞報導中看到一個十三個月大的孩子,竟然得到了肝硬化
的病症,必須做器官移植手術。但是十三個月大的孩子,要去那裡找同齡
孩子的肝臟呢?做母親的抱著孩子無語問蒼天,想到孩子的生機渺茫,經
常以淚洗面。

由此可知,孩子從出生開始,一直到長大成人,這個過程做父母的要付出
多少辛苦和擔憂呢?

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絕對的,他們不嫌子女殘障醜陋,心甘情願為子女付出
一切,因為子女是從自己的腹中孕育出來的,所以一天二十四小時──八
萬六千四百秒中,分分秒秒都是愛惜與憐念,所以說「誕腹親生子,終日
惜兼憐」,父母的恩德真如天覆地載。

第七:洗濯不淨恩。頌曰:本是芙蓉質,精神健且豐,眉分新柳碧,臉色
奪蓮紅。恩深摧玉貌,洗濯損盤龍,只為憐男女,慈母改顏容。


這段經文是形容做母親的人,在少女時代也是麗質天生,但為人母親之後
,為子女損壞身形也在所不惜,這分母愛著實令人敬佩。

芙蓉是形容很美好、細緻的意思。女人體態小巧玲瓏,心思細膩,智識精
明,所以說「精神健且豐」,「眉分新柳碧」形容眉目都很美的意思,「
臉色奪蓮紅」則譬喻面色比紅蓮還要美麗。這些都是形容詞,形容一個女
人為人母之前,那股少女的清新氣息和美麗容貌。

「恩深摧玉貌」──母親為了孩子,忘食忘眠的夜以繼日操勞。人一旦缺
食缺眠,就會很快地憔悴,所以再美的容貌也都被摧毀了。


凡夫在愚癡和迷戀中度日


記得幾年前,我在報紙上看到一則很感人的故事,也是很悲哀的人生。有
位女孩子年紀到了二十幾歲,選擇的對象受到父母極力反對,但她卻不顧
一切與對方私奔,第二年生了個女兒。他們夫妻感情很好,做先生的也很
爭氣,努力工作,建立美滿的家庭。結婚第三年妻子又懷孕了,但沒想到
在她懷孕五個月時,有天先生到工廠加班,晚上回家途中卻發生車禍,送
醫院三天後就死亡了。

這位太太受到這種打擊,哭得死去活來,她想:幾年前不顧母親反對與他
私奔,一切寄託都在他的身上,沒想到他卻撒手人寰!身心已無寄託之處
,娘家能回去嗎?親友能接納嗎?……想到喪夫之痛及前途茫茫,令她感
到真是生不如死。

大家紛紛安慰她,提醒她要想到孩子──為了孩子總是要堅強地活下去啊
!她手摸摸肚子,方才如夢初醒,真的堅強勇敢地活了下去。

五個月後孩子出生了,是個男孩,她非常高興,專心扶養這對兒女。在這
段期間內,娘家也已原諒、接納她,她媽媽常常來看她、幫忙她。一直到
孩子八個月大時,有一天突然發高燒,又看醫生又住院,絲毫都沒有起色
。原來這個孩子出痲疹時併發肺炎,她變賣一切的東西來治療孩子的病,
最後孩子還是在她的懷中往生了。

她遭受到這種打擊,精神錯亂了,整天抱著這個孩子唱「搖囝歌」,儘管
孩子已經發臭了,她還是日夜不離手,甚至把孩子背在背上不肯放下來,
如有人要碰孩子,她就大哭大鬧。她媽媽沒辦法,只好請精神科醫師來。
這位醫師帶著二位護士來向她說:「妳的孩子已經退燒了,他在笑了,把
他解下來,我來幫他打針。」她聽到孩子燒退了、會笑了,精神好像較冷
靜下來,才把孩子解下來,醫師立即乘這個機會為她打針,送她到醫院治
療。

諸位,這是活生生的人生悲劇啊!這個女人的生命好像全為了先生和子女
而活,她這分母愛的執著和真情的流露,實在令人感嘆!但她卻是個不孝
的女兒──因為執著於對丈夫和子女的愛,帶給父母長時間的心痛和煩惱
;不知生命價值的真諦,到最後變成精神分裂,這是多麼愚癡啊!

佛陀告訴我們,凡夫在愚癡和迷戀中過日子;普天之下的人群中,有多少
這樣不幸的女人呢?

 

轉貼慈濟月刊第318期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