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8-17 13:30:13老酷

台灣人輕視大國崛起的象徵意義是危險的

【第一段】

台灣的名字不叫做悲哀,是無恥政客讓台灣天天在哀濠!

從最近所發生的一件國際軍事衝突中,那很多稍有點常識的人都看得出來,什麼叫做真正的「不對稱戰爭」?讓很多偏激狂妄自大的台灣人有了一些驚訝!台灣目前的狀況並非什麼天下無敵,一群遍地哀嚎卻死充面子的國民黨籍政客紙老虎一直靠北,建設工程若沒有油水可撈,無論藍綠,全部阻擋!民進黨籍前總統陳水扁的無知蠢行更可惡,竟公然向著對岸中共揚言台灣統獨議題,天天蘊釀著不惜一戰的假愛國主義,對全台老百姓進行一次又一次的台灣新文化大革命!就在其貪贓妄法的諸多醜聞在一夕喧瀉後,很多人突然醒了過來,原來這漫長又痛苦的八年時間,陳水扁刻意製造出這麼多的國家模糊意識、衝突、台灣基本構成族群的相互廝殺,只不過是為了轉移陳水扁用以貪汙的焦點!有時覺得35%的台灣人真的是有夠愚蠢、有夠胡鬧、有夠自私、有夠該死!

今天不把陳水扁一家族全部拖出來就地槍斃?怎麼對得起成千上萬受難的台灣老百姓!如果說228是台灣的悲哀記憶?那民進黨陳水扁的這八年白濫治權不就是台灣的新柏林圍牆嗎?

這八年來,台灣人被洗腦洗到是多麼瞧不起對岸的中國人,請問一下:這個國際社會的功利意識又有哪幾個國家瞧得起台灣人?瞧得起你還會跟你斷交嗎?瞧得起你會不讓你進聯合國嗎?在中華民國的國號底下,你進不了聯合國!改成台灣國以後就進得了聯合國嗎?世界各國在聯合國的成員大多都當你台灣人不過是一群閒散的雞!一隻光會叫的宮雞(沒LP的太監雞)引領到一片全是夢境的虛擬國度,各自尋找食物來源,相互攻擊、直到農場主人在一個夜黑風高的晚上,將這些毫無紀律與團結觀念的雞群,一隻隻的割喉烹宰,讓台灣再度回復到原有就該被一世奴役的宿命裡。從李登輝到陳水扁,這兩個混蛋東西,整整有20年的時間,讓台灣人在原地打轉,唯一不變的口號是:愛台灣!貪錢是唯一不停止做的事!其貪贓妄法被歌功頌德成為一國之君,也是愚蠢該死的台灣人親手奉上的世界奇蹟。

有誰真的認真去看待兩岸和平末日的來臨?


對台海不對稱戰爭的鮮明例子(沒有任何政治智慧的陳水扁叫台灣人去死一樣)

根據CNN的新聞圖說,讓我們瞭解,喬治亞的政府軍是在2008年8月8日,攻入南奧的首府「茨欣瓦利」,造成該地區軍事設施的毀損與不少的平民百姓傷亡,香港鳳凰衛視台的特派記者曾以戰後景況的攝影畫面傳回,南奧的首府「茨欣瓦利」週遭市容斷垣殘壁十分淒涼。

然而俄羅斯軍隊於次日就展開軍事掃盪行動,不但一口氣就奪回了茨欣瓦利首府,而且還揮軍直接進入喬治亞的境內,到了8月11日,俄羅斯攻入喬治亞地區的兵力就已達到了一萬六千人。在俄羅斯軍方佔領戈里之後,就停止對喬治亞的一切攻擊行動,並片斷的接受喬治亞政府主動接觸後的停火協議。

這時候的俄羅斯軍方當然不會再有任何的進攻行動,否則就是俄羅斯對喬治亞的侵略戰爭,而不是幫助南奧的反擊作戰了,但是關於是否從戈里撤軍?俄羅斯國會對此所下的決策卻反反覆覆。8月15日至8月17日,西方媒體的報導前後矛盾,而喬治亞及俄國官方的說法也不確定,看來這就是城下之盟的樣子。(俄軍只有18人陣亡,52人受傷,折損2架舊式戰機。)

簡述一下俄軍進攻模式:
俄軍作戰方式是以陸、海、空三軍聯合的方式向喬治亞發動攻擊,先以蘇愷廿四型轟炸機及空中攻擊機,對喬治亞首都「提弗利司」週圍猛烈炸射,凡軍事基地、機場、鐵路樞紐都在俄空軍轟炸的範圍內。同時俄陸軍第58集團軍的一支裝甲機動部隊,由俄境「北奧塞提亞自治共和國」假道「南奧塞提亞自治州」而攻入喬治亞並佔領重鎮戈里,一場標準的鉗型戰略攻擊,讓喬治亞的前方及後方同時陷入緊急作戰狀態。最後再利用俄海軍艦隊,扼制住喬治亞的黑海港口出入,將喬治亞能源進口及外國援助的通路通通切斷。俄軍進襲喬治亞迅速取得戰場優勢,在絕對優勢兵力下,壓迫喬治亞接受城下之盟,也就是在交戰初期就迫使喬治亞接受和平議題,這是只有優勢實力的情形下才可以做得到,結果是俄軍方在損失很小的狀況下取得絕對勝利。

凡是國土防衛力量薄弱的國家刻意想要挑釁國防軍事強盛的國家時,就應該先考慮一下不自量力的後果。美軍似乎並沒有即時帶給喬治亞多大的幫忙,


就是連擁有最先進科技的老美軍方也傻了眼,於是美國總統布希藉著國際媒體放話:俄羅斯是以「不對稱力量」攻擊弱小國家,這倒說得不錯,


台灣軍事防衛與民生經濟想要振衰起蔽,只有一條路,那就是調整兩岸和平對等政策。二十世紀後半葉,美國是全球經濟發展的引擎,啟動了台灣經濟的第一次崛起;二十一世紀初,不可思議的中國在大量台商湧入經商亦隨之而起,亞洲的發動機已不再是日本,這個世界竟然有另一個世界的經濟發展引擎被無聲啟動。就在中國的經濟改革開放的第六個年頭,中共解放軍已經開始嘗試自行開發空戰鬥機,在經濟漸漸掘起的同時,軍方從不曾忘記軍事武裝力量的同步發展。有人說:唉呀!不用擔心啦!中國製造出來的武器很爛啦,再說美軍有義務協防台灣,台灣是美國很大的軍火銷售市場,台灣是安全的啦!真的是這樣嗎?如果美國私下與中國談好條件呢?比方說:美國允許中共二砲導彈打爛軍事基礎建設,不讓台灣美製裝備有生還的可能,而中美兩國可相互進行託管的責任,這樣也能維持美國不讓中共勢力向太平洋以東發展,而台灣本身卻淪為一個真正的次次等國民,在毫無任何尊嚴與政權自由下的台灣人,才能顯見溫良恭簡的人性!不然給了太多的民主自由,台灣人反而變得沒品無德。

台灣必須務實,在經濟上及政治上調整兩岸關係,與這一部引擎追求雙贏,創造台灣的第二次經濟崛起。

最新一期美國《時代雜誌》以「中國的新革命」為封面故事,刊出了二十餘頁的圖片與文字報導。

大體來說,國際媒體對中國在國際舞台上日益重要的角色,大都予以肯定,視它為夥伴關係者多,競爭關係者少,敵對關係者更少;對中國經濟發展之快速,也大都予以肯定,認為它今後將持續成長者多,停滯者少,崩潰者更少。

十九世紀以來,中國從來沒有在西方國家的棋盤上,有過這樣舉足輕重的地位。國際社會大多認為,中國確實正在「和平崛起」,這個崛起不是像當年的英國與日本靠征服佔領,而是靠改革開放。

大陸改革開放論壇理事長鄭必堅,以數學上的乘除加減,討論過中國的和平崛起。他說:「乘法題是:無論看似多麼小、因而可以忽略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難點,只要乘以十三到十五億總人口,那就成了一個大規模的、甚至可能是超大規模的問題。除法題是:無論絕對總量多麼可觀的財力、物力,只要除以十三到十五億總人口,那就不僅不會是多麼大,而且會是相當低的,甚至很低很低的人均水平了。」

「加法題是:如果亞太經濟加上十三億人口這樣的大市場且迅速增長的中國經濟,將產生多麼巨大的增長潛力;減法題是:如果亞太市場減去這個十三億人口的中國市場,將出現多麼巨大的市場真空。」

鄭必堅的結論是:中國沒有本錢去搞侵略、去威脅鄰國。六月中他在華府布魯金斯學會的演講中再度指出:「將中國視為一種威脅,是對中國在二十一世紀發展方向的嚴重誤判。」這類論述,溫家寶在訪美時曾一再引用。

誠然,中共遭遇的難題從來就沒有和緩過:從銀行呆帳、區域失衡、貧富差距,到生態惡化、能源消耗、官員貪汙,以及遲早要面對的政治體制的民主化。因此,中國的和平崛起能否一帆風順,須看它能否通過一系列考驗,故仍然有其不確定性。

雖然如此,二十餘年來,大陸經濟的快速崛起,已創下了世界紀錄。在1980~2002年間,大陸GDP增長率高達百分之九點五一七。同一時期,日本為二點四三,美國為三點零四與世界平均數為三點一一。

相對於大陸經濟的躍進,台灣的經濟卻在方向上陷入迷惘,在兩岸政策上陷入空轉。一個負責任、有執行力的政府,至少要同時提供:一、人民享有合理的生活品質,二、社會擁有公平、正義、和諧的大環境,三、國家具有永續發展的遠景。

自一九八八年李登輝主政起,隨著威權時代的結束,不幸卻帶來了黑金勾結的猖獗;民主浪潮的興起,不幸也帶來了民粹政治的高漲。更不幸的是,近十年來夾雜著省籍情結、統獨爭議、政治權謀、個人恩怨的政治口水,既淹沒了理性討論,更摧折了企業的信心與人民的希望。

當中國在「和平崛起」時,台灣卻似正在內鬥與內耗中「不和平地衰落」。即以今年一到五月貿易順差五點五億美元而言,較去年同期的四十一億美元,衰退高達百分之八十六。

台灣經濟要振衰起敝,只有一條路,那就是調整兩岸政策。二十世紀後半葉,美國是全球經濟發展的引擎,啟動了台灣經濟的第一次崛起;二十一世紀初,不可思議地,中國,不再是日本,竟然變成了另一個世界經濟發展的引擎。台灣必須務實,在經濟上及政治上調整兩岸關係,與這一部引擎追求雙贏,創造台灣的第二次經濟崛起。

美國諾貝爾經濟獎得主海格曼在台北提出過一個生動的譬喻:「台灣要像猴子一樣的靈活,跳在那個巨象的背上;不要像螞蟻一樣的辛苦,最後被踩在腳下。」

面對大陸,台灣要像猴子?還是螞蟻?這個選擇是很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