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04 18:16:19檸檬香茅

帶著爐子去旅行

    
     

20人座的遊覽車,到第三個集合點才「撿」齊了所有的人。第三個點上車的最多,包括「組團」的黃和出力甚多的楊。

 

以及兩個旅行用的瓦斯爐,和幾個大小鍋子!

 

車子啟動後,黃教大家給駕駛小周──也是車主人──鼓掌,再給識與不識的人做個簡單的介紹,其中有她的同學、她的退休老師同事,和她們衍生出來的人脈。然後當即發給每人一張小小的條子和一個蘋果兩個粽子。

 

蘋果是楊買的,祝大家兩日一夜的旅程平平安安;粽子是黃親手包的,是大家的午餐。

  

小紙條是黃電腦打的字,她說歹勢,忘記把字放大,很多人不戴老花眼鏡恐怕看不清楚(可字放大就不能一張A4裁成六張,有違她的精省原則了。她於是逐行念出它的內容,除了車資、住宿較大的花費外,肉粽肉150/20,每人7.5 元;糯米90/20,每人4.5元;紅葱60/20,每人3元;乾蝦仁100/20,每人5元;……。這是包粽子用的,還有兩頓野炊的食材,白米、麵,以及炸醬和紅燒肉材料。前者是吳做的,後者是蘇做的。原來剛才上車的包括這兩鍋成品。

 

讀這樣的「文件」,我就忍不住笑。第一次看她們帶鍋帶爐是去烏來,五個人吃一鍋麻油雞、一鍋米粉湯,飯後吹山風還泡熱茶,真是幸福到不行。麻油雞的香氣,現在想起,都還在齒頰間流竄呢。但那只是半日遊,人少,自己開車,還不至於太費事;二十人、三四日的遠行,還要自炊,卻讓我「驚駭」。

 

三月裡和她們去南橫、中橫,黃包了四十幾個粽子外,還做了一大盒涼拌大頭菜絲,和一大鍋杏鮑菇筍塊紅燒肉──好吃到她忙完後抱怨自己一塊筍也沒吃到。更說不過去的是,她出力又出錢,一毛錢也不肯收。

 

光擬想洗粽葉炒粽饀那繁瑣的過程,我就四肢無力。野炊時,又都是她和楊兩個熟手掌廚,我們只管端碗來吃,到底歹勢。所以這回楊打電話來邀去拉拉山、明池國家公園,我說拜託不要再那麼辛苦帶爐子去旅行了。

 

但她說黃和蘇還是堅持,「你也知道這兩人最愛玩最有島內旅行經驗;她們說餐館的菜貴又不好吃,而且常得拉車繞路,時間不好掌握,縮減了遊山玩水的時間。反正你記得帶碗筷。」

 

既如此,就欣然「成全」她們的熱心吧。比較好的是,這回黃答應大家分攤費用;所以她才認真列出雞蛋、罐頭、蝦米的錢。

 

我沒塑膠碗,找了一個小便當盒,上面有小熊維尼的圖案。它比碗方便,可裝飯裝菜,還可以「裝可愛」。

 

距上次來拉拉山,已二十年以上,當時風華正茂,晚間,七八個同學客串老狼和一群小狼(幼童軍)圍著營火跳山地舞,玩遊戲;白天走在神木群中則大聲笑,大聲唱義大利歌劇「茶花女飲酒歌」,瘋狂得很。

 

楊回憶那天我們黃昏抵達拉拉山,因為下著小雨,只能坐在舊舊的旅舍裡談天;但我們的房間有一面大窗,面對著青山,「你就哇一聲,說好美,山在虛無縹緲間;我說空氣好好,真想包起來帶回台北。」這樣「詩意的話」,現在回味起來很純淨,濾去了塵俗的雜質。

 

如今,多虧愛玩又熱心的黃不時吆喝大家出來玩,也幸好我們還能一一巡視巨木,從第1號走到第22號。

 

二十多年前,走的是泥土路,現在較陡的坡都舖有木條步道,走走停停,不至於爬不動。每棵巨木都很蒼勁古樸──那是一定的,千年檜木歷經了多少日月精華風吹雨打;巨木身上翠綠的蕨類也很有可看性,顯得巨木寬大包容,蒼老和稚嫩並存。

 

利用停下來休息的空檔,配著山風和水聲,我把兩個粽子都吃了。

 

料不到,回到停車場,又有一鍋紅豆湯等著。不知她們是如何變出來的,黃還教大家紅豆要怎樣煮才能這麼好吃。

 

到達明池國家公園時天光尚早,先到園中散步吹風,拍照,看池裡的魚。雖曰明池,倒也長300公尺、寬150公尺是個不小的高山湖泊

 

然後大伙回到旅館旁的空地,埋鍋造飯。這頓可是吃正式的白米飯──黃在我們散步時已先在旅館裡煮好了,用的是十一人分的大同電鍋!兩個瓦斯爐一個防風,一個不防,就用傘擋著。

 

熱好了一鍋湯,一鍋有滷蛋的紅燒肉,就開飯了。另外還有熱心人士自製的醃蘿蔔、滷牛肉片等開胃小菜。坐坐站站,胃口特好,大家邊吃邊嘖嘖稱讚這頓飯絕對比餐廳的好吃。

 

那晚我再度和呂當室友。上次她把行李擺在門前,敲敲門說「打擾了」,才插入鑰匙。多年前在高雄我曾有一次臨時回旅舍,卻撞見服務生在房間裡洗頭髮的意外狀況;所以天真地問她怕有人在裡邊啊?她笑而不答,門開了,靜靜侍立一旁,過一會兒進去了才告訴我,怕會干擾到「誰」;打個招呼,請「他」離去,讓我們投宿。

 

哇,好嚇人,這個空間裡有神祕的不可知和無限的可能!包括剛才有什麼從我們面前「飄」了出去!她的體貼教我毛骨悚然。

 

這回她再執行同樣的儀式時,我比較坦然了;和她一樣靜立門側,以微笑表達親切。不管是對實或虛的世界,心存敬意和善念,彼此比較好「相處」吧。

 

第二日早上,吃旅館附帶的早餐,果如所料,內容有限。時間充分,我們再度到公園,走到最高點的「慈孝亭」,眺望明池全景;到「水琴窟」聽日本茶道「手水缽」涓滴流入地下水甕發出的回聲;到「靜石園」看以石與砂裝置的「枯山水」庭園。…….

 

這些景點雖說格局不大,但小模小樣,也很好看。

 

下一站是太平山國家公園。

 

又是用餐時間,吃飽了有力氣爬山。

 

這頓我們煮麵,拌炸醬,居然還有一鍋滷豬腳!

 


太平山海拔近2000公尺,據說舊稱「眠腦」,意思是森林茂密、鬱鬱蒼蒼,欣欣向榮。步道兩旁的樹雖非「巨木」,卻是廣袤的原始森林。包括檜木、鐵杉、扁柏、柳杉等針葉林。還有烏心石、福州杉等等。林木茂密,蕨類植物當然也豐富,讀讀解說,觀察一下千百年的大樹或匍伏地上的蕨類,即使是五分鐘的常識,也覺得很充實。

 

何況可以聽鳥鳴。

 

閒閒走在這樣的氛圍裡,心情沉靜,比較會尊重大地,人也比較謙和豁達。

 

更幸運的是,颱風來臨前夕,我們下午三點多下山時,卻天色恰好,氣溫適宜,山路迤邐蜿蜒,轉個彎,雲海就撲面而來,美極了!而且是綿延不停的驚艷!

 

晚餐總算要在館子裡吃了,往礁溪的路上,黃說那家的滷肉飯非常好吃,炒米粉也不錯。「而且是隨你愛吃多少吃多少,免錢!中午沒吃夠的人可以好好大吃一頓。」這話有煽動力量,大家拿了碗筷就直奔滷肉飯和炒米粉。吃得太打拚,後來正菜一道道上來時,都快吃不下了!

 

飯後站在馬路上,想到那吃相,我忽然笑到直不起腰!集體意識真驚人,好像被催了眠,大家竟一心一意做同樣的事;不曉得怕餓到,還是「不吃白不吃」?渾然忘了那澆頭之所以香,是因為有我們平日避之唯恐不及的肥豬肉。

 

我對黃說,「我們並沒那麼窮酸,也沒那麼餓嘛。」

 

或許旅行時「吃」是非比尋常的重要?那麼一群退休人士攜帶爐子鍋子和碗筷出門,不僅務實,也很合乎「生活美學」了。連住宿,尊重讓出地盤的陌生「氣體」,也表現了我們這個年齡該有的豁達和溫柔敦厚。

 

2008.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