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8-25 21:21:27洪春峰



                 
你報告的真的很好! 2006-11-13 00:07:50

佛家對待色有三重境界:

「見色是色,見色不是色,見色是色。」

看見就是看見,比見了色卻假裝沒瞧見,多了幾分人性的自然。

大程對小程言:“昨日席中有妓,我心中無妓;今日房中無妓,你心中卻有妓。”除境不除心,往往適得其反;是人便有情,多情卻似總無情,與妓不妓才沒有關係呢!:)

2006-11-10 16:15:52

我愛上妓女了....

2006-10-14 13:33:00

很美的文字,但搭配個情色圖...似乎減去了多情..

版主回應
多情卻似總無情--杜牧

在中國或是東方的藝術與哲學裡面,萬物皆有情
所以在政治與社會制度上,文人藝術家們多半以包裹著儒家思想的法家思想在行事,例如求官、求功名的人生追尋,於是便有那種長安馬蹄疾,一朝看盡洛陽花的詩句,但在藝術上卻是以道家思想為主流、伏流,因此「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合一。」- 莊子〈齊物篇〉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如處子。不食五榖,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 莊子〈逍遙遊〉
這樣的「游」的心態便處處可循,我們總是希望消遙自在無須受外物影響,以求人格的超越與完整,近代的王國維認為欲本身就是我們的罪惡,這樣的宿命跟隨著人們,黑格爾也認為男女之情是最直接的感情與內在需求,叔本華也如此認為在表象之界之外的意志,有許多動力來自於生命意志,世界才運轉激發躍進著。納博可夫的羅莉塔描述的就是對於年輕肉體與青春的渴望,川端康成也有類似作品,紅樓夢看賈寶玉整天在大觀園中嬉戲優游,其實人有有情,莫非如是,如果以禪宗觀點見之,我是背負妙齡女子過河的老和尚,雖然我將之放下,卻不再念念不忘,但我真的念念不忘嗎?還是老和尚對小和尚的說辭罷了?你若愛那詩句,就只愛那詩句,圖本身並不會有損...魯本斯的巴洛克風格畫作中,血腥華麗頹靡都可見,波特萊爾與宴幾道、李商隱的詩辭,也多是為妓女、單戀對象而作,你並不覺得那些詞句不美,也不認為愛上妓女、壞女人是件醜事,因為情感本身的抒發昇華,或許是更重要的。如果能無情,就不會有所感...生活會簡單些,乏味些,也會單調些了...
2006-11-07 21:0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