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31 06:14:47Blanche

台北拒馬節

教育部展區誠摯邀請您的蒞臨


 










7月31日06:00到中山南路教育部前,到此一遊。

警察氣氛詳和,群眾應該會是安全的。

去年立院集結中,趕快來門口靜坐 ,明明現場大陣仗,眾多媒體起先卻低調處理,讓我知道群眾集會人必須要到現場去聽去看,只有現場才是真的。7月30日08:00到現在已經31日07:55沒睡,逛一圈回來有安心,我可以退下了。


現場幾十部專業相機,5間以上媒體的直播車都到,守護學生,辛苦了!



裝置藝術堆疊在教育部門口,猜測是表達教育部等於垃圾部的概念。



事件背景,請參:

 *『

    看了許久的戲,終於還是忍不住說話。這個教育部,這些年到底都在做些什麼?簡直搞得生靈塗炭,讓大家都痛苦萬分。無論是高中或大學的升學制度、考試制度、評鑑制度、升等制度,沒有一項不是問題一大堆,但是,無論各方提出什麼樣的反應、質疑與建議,或者試圖進行溝通,都從來看不見教育部的誠意,更別說有任何具體改變。台灣教育進入黑暗時代,教育部真的不必負責任嗎?

    現在,堂堂部長竟然要告高中生,還顛倒黑白。明明自己從來不曾站出來「溝通」,卻指稱學生不好好「溝通」;明明「部定課綱」就是最大的聲音,明明是自己不聽其他的聲音,卻老是指罵反對者「不聽其他聲音」,所謂「其他聲音」,不早就是具有決定權的、最大的聲音了嗎?明明不是台灣史專業出身,卻可以大言說是「專業沒問題」、「符合史實」。

    最令人生氣的是,每次都有人說,「如果有人衝進你家,你會如何」?這根本完全是兩回事啊。首先,教育部不是部長的「家」,是一個公共場域;其次,反課綱行動已進行很久,學生並不是第一時間就衝進去,學生要的是「溝通」,而不是「進入教育部」,正因為部長一直不現身「溝通」,逼到最後,只好採取這個手段,學生只是想⋯⋯見有決定權的人。堂堂教育部,總是不正面、積極、明確、具體回應反課綱者的訴求,表面說願意「溝通」,卻派個「副處長」,請問他能代表部長回應什麼?應允什麼?溝通什麼?他有決定權嗎?別說「副處長」了,連教育部長本人都說了,他沒有修改權力,那就應該誠實地說,「更高層」才有權力,部長無權管教育部的事。

    可見,教育部根本就沒有「溝通」的誠意,派一個什麼都不了解、無法回應、無權決定的人來「溝通」,只是用來矇混媒體和社會輿論,偽裝成「理性溝通」假象而已。

    而民間社會,普遍缺乏兩種歷史認識;一個是台灣史知識,另一個是「課綱微調」的歷史發展過程。不具備這兩種歷史認識,如何能進行適切的判斷?你不了解台灣史,就無法判斷「課綱微調」的內容是否「符合史實」;你不了解「課綱微調」的發展過程,就不能說它是否符合「程序正義」。你只要問自己兩個問題:

    第一,程序問題:2008年,「98課綱」早已經過所有程序,正式通過,預計2009年開始施行。但馬英九一上任,10月,就擱置國文科與歷史科,另組專案小組,進行修改。這符合「程序正義」嗎?強行拉下、修改前朝課綱,這不是充滿「政治性」嗎?

    第二,專業問題:除了第一線的高中老師與學生之外,為什麼國家級的研究機構,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幾乎全員反對;全台各大學中,十幾位歷史系所、台灣文史相關系所主管提出反對,全台灣超過一百四十位以上的歷史學者,也都提出反對?

    強烈建議,教育部應該把所有反對的中研院、大學中的台灣史研究者,以及反對的高中第一線教師都請來,虛心諮詢討教,不要老講一些「專業沒問題」、「符合史實」的空話。這才是「溝通」的誠意。





    *
    光昨天整天新聞看下來,疑惑官員到底是講人話嗎?

    例如林騰蛟說話前後矛盾,一下說林冠華自殺與反課綱無關,一下又改口接獲情資早已得知林冠華於反課綱團體提過輕生意圖。『反課綱北區高校聯盟發言人林冠華燒炭自殺身亡,新北市教育局長、教育部準次長林騰蛟指出,他上午有前往林家關心,家屬和他說,林冠華有情緒障礙,長期接受諮商與治療,自殺應與反課綱無關。』、『新北市教育局長林騰蛟昨說,周二獲情資指林在反課綱團體提過「活不過20歲」,並得知他昨可能到教育部自焚,周三早上立即通知教育局、警方啟動保防系統,並通知高風險家庭中心、社會局,莊敬高職也派出2名教官守在林家附近。』

    20歲的青年被逼死了,教育部官員們還想把責任全推到死者身上,喪盡天良。




    繼續關注     
    北區反課綱高校聯盟 |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