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6-24 18:08:37木匠之子

海德格爾《藝術作品的本源》中的美學問題

《藝術作品的本源》是存在主義哲學奠基者海德格爾美學思想的代表作。該著作對西方美學與哲學思想産生了廣泛、深入而持久的影響,並引起了學術界的普遍關注。海德格爾立足於存在論,憑藉現象學顯現與解釋學循環的方式,對藝術作品的本源問題展開了獨特和深邃探討。

《藝術作品的本源》追問的核心問題是:“藝術是什麽?”這不能算是一個新問題。至遲從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開始,它就一直爲人們所思考,並且早已有諸如黑格爾、尼采等大家對它做出過相當系統深刻的闡釋。然而該書的過人之處不在於他提出了什麽了不起的新問題,而在於他採用新的立場和方法、新的思考問題的方式,在“老問題”上開啓出了“新境界”。具體地說,它以存在主義的立場、現象學的方法,圍繞“存在之真理”對“藝術的本質”問題作了一番啓人智慧的追問。

在《藝術作品的本源》中海德格爾對“美”這樣界定:“美乃是作爲無蔽的真理的一種現身方式。”這就是說,美與真理是統一的,美就是真,真就是美。當然,海德格爾並不認爲美是揭示真理的唯一方式,而是說美是真理得以顯現的方式之一,真作爲美而顯現。他是通過對藝術的本源的探討中得出這些結論的。海德格爾探討的順序是:物─—器具─—藝術品─—藝術家活動。他首先區別藝術品和一般物的不同,得出藝術作品遠不只是物性,它還有某些別的什麽,這別的什麽就是使藝術家成其爲藝術家的東西。從而批判了傳統美學以流俗的物的觀念來看待藝術品,把作品視爲“半物半器具”來探討的錯誤觀點。他說:“流行的關於物的概念就阻礙了人們去發現物之物因素、器具之器具因素,當然也就阻礙了人們對作品之作品因素的探究。”然後從藝術品和器具的比較入手,得出藝術品不是物,也不是器具,而是器具中被遮蔽的器具存在( 可靠性 ),它在藝術品中被揭示出來。海德格爾把對存在的揭示稱之爲“開啓”、“敞開”或“無蔽”,這才是藝術品的本質特徵。這樣,海德格爾就得出了他關於藝術的基本命題:“存在者的真理自行設置入作品。”當他以凡‧高的《農鞋》指出作品使器具的可靠性呈現出來時,實際上也就說明了藝術乃是真理的顯現。所以他說美不是無功利的物件,美就是存在的自我顯現;真理的自我顯現就是美。把藝術視爲真理顯現的方式,可見海德格爾對藝術的功能和作用的看重,這有別於傳統美學中藝術是模仿的觀點。

傳統美學中的模仿論的核心是藝術所再現的東西與存在者符合一致,而在海德格爾那裏自行顯現的真理是存在而不是存在者。這一點早有學者指出過:“海德格爾心目中的‘真理’,所指的並非傳統意義上的‘真理’,而是更爲源初的‘真理’,即‘真’本身。在這個意義上,‘真理’正是一種真實的存在。它從一切理性、邏輯、認識的遮蔽中‘冒出’、‘抛出’,置身於恬然澄明的過程之中。

在《藝術作品的本源》中,海德格爾以設問加肯定的句式闡明了自己的觀點:“長期以來,與存在者的符合一致被當作真理的本質。但我們是否認爲凡‧高的畫描繪了一雙現存的農鞋,而且是因爲把它描繪得惟妙惟肖,才使其成爲藝術作品的呢?我們是否認爲這幅畫把現實事物描摹下來,把現實的事物轉置到藝術家生産的一個産品中去呢?絕對不是。”從理論上看,海德格爾實現了真與美的內在統一,這是他對哲學和美學的一大貢獻。傳統美學,特別近代美學,往往貶低藝術的價值,不承認藝術具有真理性,用海德格爾的話說就是:“迄今爲止,人們卻一直認爲藝術是與美的東西或與美有關的,而與真理毫不相關。……在美的藝術中,藝術本身無所謂美,它之所以得到此名是因爲它産生美。相反真理倒是屬於邏輯的,而美留給了美學。”

柏拉圖的美學只是理念的“影子的影子”;而在德國古典美學創始人康德那裏,美只是物件的形式合乎主體的主觀目的,與物件本身無關,雖然他後來又說,美是道德的象徵,但是,道德同樣是主觀的;在黑格爾那裏,藝術和美學只是絕對理念的低級階段,只有哲學才最適於表達絕對真理。透過黑格爾,海德格爾深刻地認識到,建立在主體性原則上的近代哲學、美學缺乏本體論的基礎,這是導致真與美無法實現統一的根本原因。在真與美的關係問題上,海德格爾確實超越了近代美學,爲以後的現象學美學奠定了理論基礎。

總而言之,海德格爾美學通過對存在的重新分析,揭示了傳統美學的無根性,因爲它們所追問的是存在者,而哲學的真正的根源應該追索到存在者的存在。存在决定存在者的本質,世界的本體只能是存在,而存在是通過此在而得到“開啓”的,此在是一種特殊的、具有超越性的、能夠理解其他存在物和存在物自身而進入存在狀態的理解者。哲學和美學應該關注人的存在,人永遠是哲學和美學的前提,也是目的。也正是在這樣的意義上,余以爲海德格爾美學是傳統美學的終結,他的哲學美學在西方美學史上具有轉折意義。
美國黑金 2019-12-23 11:50:11

感謝分享!

http://www.yyj.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