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13 10:43:11主席

藏傳佛教不等於密宗

顯密雜談         侯松蔚

 

 




 

藏傳佛教不等於密宗

 

 

近年藏傳佛教越來越流行,經常聽到人們稱呼藏傳佛教為「密宗」,而把漢傳佛教稱作「顯宗」。

 

其實,漢傳、藏傳是從語言文化承傳分類,在漢語文化中發展出來的是漢傳佛教(漢語系佛教),源於藏語文化的是藏傳佛教(藏語系佛教)

 

至於顯宗、密宗,則是從教法性質分類。根據《密宗道次第廣論》初品,顯宗僅修持六道四攝,是「以因為道」;密宗的不共特點,則是在顯宗的基礎上,修持「以果為道」(隨順佛果之處、身、受用、事業等四種清淨)的「本尊瑜伽」。由於對非器者須保持隱密,以免其誤解誤用,故稱「密」宗。

 

漢傳與藏傳、顯宗與密宗,是兩種不同的分類,彼此並不完全等同。

 

眾所週知,漢傳佛教的主體是顯宗,但漢文《大藏經》中也有部份密宗經典,古時漢地曾經依據這些經典發展出本土密宗,至今仍有少量的唐密傳承存在。當然,現今大部分漢傳行者都是以修學顯宗為主,充其量只是持誦某些咒語作日課。由於不具足本尊瑜伽的三任持(khyer so gsum),僅僅持咒,嚴格上不算真正修持密法。

 

藏傳佛教,並非只有密宗,更包括了顯宗。認真的修行人,必須先修習顯宗,才能進修密宗。顯、密二宗,在藏傳佛教是一套完整的次第,並非兩個不同或對立的流派。

 

漢傳佛教的宗派,要麼尊崇個別經論而立宗(如尊崇《華嚴經》的華嚴宗、尊崇《法華經》的天台宗),要麼專修某種法門而立宗(如淨土宗專修淨土法門、禪宗專修禪法)。過去漢地的密宗,也是獨立修持密法的派別。漢人或許受漢地密宗的概念影響,總以為藏傳佛教是只單修密法的一個「宗派」。

 

事實上,藏傳佛教各大派別,均視一切顯密教法為不可分割的整體。藏僧須學習所有重要的佛說經典及公認的具量論典,後者包括俱舍、中觀、唯識、律學、因明等,無一偏廢。修習顯宗多年後(格魯派一般需時1921年,其他派別911),方能正式進修密法。而在正修本尊瑜伽前,還需修習加行。加行即前行、準備功夫之意。加行分為共同加行與不共加行,前者即觀修暇滿難得、死歿無常、因果業力、輪迴過患,此等仍屬顯宗修法。(「共同」意謂顯密共法,而非密宗特有。)

 

建立先顯後密的次第,除了因為從顯教習得的出離心、菩提心等,同樣是密法的基礎外(出離心能攝一切修持入內道,菩提心能攝一切修持入大乘道),更因為密法的修持是直接奠基於顯教的證德上。密法儀軌的許多細節,如觀空、生起及收攝壇城,均有賴「性空緣起互彰顯」的定解,才足以如量觀修。正行時,通達諸法無我正見,同時自觀本尊,空慧與天身顯相於一心中和合無異(顯空無別),方可發揮密法最大效能,俱時成辦法身及色身親因。

 

因此,藏僧正式修密前,需要飽學顯教。雖然部分上師為鼓勵無法作廣大聞思的在家弟子,謂一心修密已堪成就,但我輩應知此乃鞏固弟子信心之權宜方便,當自隨力聞思,認識佛法內涵,以增益密法修持。切莫誤會藏傳佛教純屬密宗,修密即無須學習顯宗。

 

 


 

本文發表於《智悲》月刊第4

 

 

 

作者簡介:侯松蔚

‧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士、文學碩士

‧香港能仁書院佛學研究中心客座助理教授

‧香港顯密弘法中心董事暨法務總幹事

‧噶陀光明法洲副會長

‧香港康囊佛學中心顧問

‧薩迦大悲圓滿佛法中心顧問

‧香港佛慈慈善基金佛學顧問

‧阿彌陀佛關懷中心(香港)編輯委員會主席

‧貝斯林金剛乘(香港)佛學會幹事

‧佛教法光中心(香港)幹事

Lhasey Lotsawa Translations成員

‧曾任佛教刊物編輯,現為佛教媒體工作者及專欄作者

‧長期從事粵、普、藏語文佛學翻譯及教學工作

‧曾為各大道場翻譯數十種儀軌法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