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3-19 22:00:07蒼子
醫療好難,比醫學難多了
這位先生您好,非常感謝您的指教。能夠光顧一個沒沒無聞的小站台兩次以上真的是令小弟我深感榮幸,況且你很可能是超高級知識份子,可能是位知名教授也說不一定。
所以我想我也得回應,不然就對教授失禮了。
首先,今天我談的是醫療。而我不知道這跟你在大學教授賽局理論和企業管理有如何大的相關?話說英文和中文都是語文,兩者都精通之人當然可以滔滔不絕分析兩者相同之處,當然,也可能你會英文,也知道語文大概就是如此,卻一句中文也說不出來。
所以當我在醫院查完資料稍稍歇息看到最新留言時,我跟同學說:「我真是被一群人幹爆了(就是電爆的意思),但他跟我說他在大學教書,教什麼諾貝爾獎得主提出來的賽局理論和企管要幹麻啊?」
幾個同學看了看,回答說:「大意就是用這證明他的LEVEL比你高啦。」
我想想,好像真有點這種意思。不過我寧可相信沒有。覺得就事論事比較好。
我想醫療是個難題,遠比醫學難多了。各國執政者幾乎個個都為如何提供民眾一個良好的醫療環境而煩惱。它因為和一般企業真的不太相同,不知外國如何,台灣倒是有專門的科系和研究所。
舉個例子來說好了。企業可能期許自己是個代工佼佼者,所以他要做的是大量生產和降低成本。
但醫療越來越重視個人化,個人化的結局就是量身訂作,所以成本可能越支出越多。但偏偏政府常常是醫療保健的財務提供者,經常無法負荷這個無底洞,因此常用不同的方式去抑制支出。
不足可以分很多方面來說。第一可能是真的人不夠,第二,或許是錢不夠。就像我們醫院,明明新大樓都蓋好了卻找不到護士…(當然還有其他因素)
美國醫生人數比或許我有記錯,但比率應該是數一數二的沒錯。而且他們在醫療方面的支出似乎佔了所得的14%。台灣的支出比率連它們的一半都不到,但國民餘命兩個卻相差無幾。他們甚至有人覺得台灣健保才美好(其實這廉價的美好是犧牲醫護人員所換來。)美國知名學者很多,榮獲諾貝爾獎桂冠者亦是全球第一。但他們至今還在全民健保這方面爭論不已,總是成為總統大選關切的話題。
我相信您一定非常傑出,在學術方面我遠遠落後於您。但我也可以跟您說,我認為您所專精的領域也未必在醫療方面。就像英文好國文也不見的好是一樣的道理。
如果賽局理論真的如此傑出好用,適用在各方面。那提出這幾十年來為何美國醫療環境還無法成為烏托幫呢?
所以我想跟您說,這跟我到小兒科,一樣是很傑出的院長開口就說:「小孩不是大人縮小版,不要隨便套用。」是相同的道理。
或許我一時回應太快而有所不禮貌。但我覺得要談論這問題還是得知道醫療經濟、健保和醫療品質的特殊點在哪。
回到你提的,那為何美國保險公司要限制醫生看診數呢?(從醫療品質來看或許醫生太少,從錢來看或許過多喔。)
(我也可以說台灣醫療人員嚴重不足,如果用美國人的標準來說我們醫護人員個個都是超人。但實際上『錢』更不足。某黨候選人說選上後要讓健保支出佔國民所得7.5%。實際上,現今執政黨每次想漲都被打回票。那我不知道我要如何相信他。)
其實醫生過多是有可能誘導需求的,因為人人都怕死,當死亡真正靠近時,別說一般民眾了,就連我也會尋找祖傳偏方來使用。因為就連在科學所學都知道再精妙的標靶化療藥物在不同人身上的效果也是差距頗大,而接受這觀念的我,也相信或許那祖傳秘方有那百分之一的機會可以治好我。
在台灣,自費項目越來越多,有不少醫師和醫療公司聯合討回他從健保總額預算中失去的那一部分收入。(其實最後還是民眾吃虧。)
其實問題還有很多很多。我只想跟您說,如果什麼您都想用企業經濟模式去解釋,那麼先進國家最好都把醫療產業人員外包受訓。其實要訓練到語言相通也不是難事對吧?只是,試問,有幾個國家真正這樣做?
跨國企業家當然有跨國企業家的想法,專業證照人員當然也有他們想要爭取的權利。
今天如果您所學的賽局理論在當時轟動一時而在美國吸引上萬人學習,但如果整個學界其實只需要五十人時會如何呢?
您還會穩穩坐擁今日的一切嗎?我想未必吧。
即使您真的是萬中選一,不怕競爭,那在學習的漫長過程中,其他人也都繳了學費,但學成後卻無飯可吃,那這學習或許是一種浪費。而擁有一種無法謀生技能的高級知識份子,其實還是得靠國家養的…(變成米蟲好嗎?)
我相信您真的很傑出,而我不夠聰明,所以很怕一瞬間『爆量』的競爭…
但我也相信,當台生回國後,他們下一步是阻止大陸人也來台灣行醫。但事實上將會擋不勝擋,一但承認學歷,假結婚,關說,很多方式都可以偷渡。台灣向來就是這種不團結的國度…
事實上美國醫生要是真的不夠,大陸也可以幫他們開美生班幫忙訓練。(我認為他們這種幫外人的大量訓練似乎真的不常見)還可以賺錢耶!那為什麼不這樣做呢?真正的目的又是什麼呢?望您三思…
至於我將來會不會以不好的態度對待病患,我不敢保證我以後會是多受景仰的醫生,但至少目前和病人的互動十分良好。只是我依然會將您的話記在心上,希望不會讓您失望。
最後我想說,醫療好難,比醫學難多了。真希望所有還在世上的諾貝爾經濟獎得主行行好來幫助世界各國解決這生命無價,永遠入不敷出的難題…
所以我想我也得回應,不然就對教授失禮了。
首先,今天我談的是醫療。而我不知道這跟你在大學教授賽局理論和企業管理有如何大的相關?話說英文和中文都是語文,兩者都精通之人當然可以滔滔不絕分析兩者相同之處,當然,也可能你會英文,也知道語文大概就是如此,卻一句中文也說不出來。
所以當我在醫院查完資料稍稍歇息看到最新留言時,我跟同學說:「我真是被一群人幹爆了(就是電爆的意思),但他跟我說他在大學教書,教什麼諾貝爾獎得主提出來的賽局理論和企管要幹麻啊?」
幾個同學看了看,回答說:「大意就是用這證明他的LEVEL比你高啦。」
我想想,好像真有點這種意思。不過我寧可相信沒有。覺得就事論事比較好。
我想醫療是個難題,遠比醫學難多了。各國執政者幾乎個個都為如何提供民眾一個良好的醫療環境而煩惱。它因為和一般企業真的不太相同,不知外國如何,台灣倒是有專門的科系和研究所。
舉個例子來說好了。企業可能期許自己是個代工佼佼者,所以他要做的是大量生產和降低成本。
但醫療越來越重視個人化,個人化的結局就是量身訂作,所以成本可能越支出越多。但偏偏政府常常是醫療保健的財務提供者,經常無法負荷這個無底洞,因此常用不同的方式去抑制支出。
不足可以分很多方面來說。第一可能是真的人不夠,第二,或許是錢不夠。就像我們醫院,明明新大樓都蓋好了卻找不到護士…(當然還有其他因素)
美國醫生人數比或許我有記錯,但比率應該是數一數二的沒錯。而且他們在醫療方面的支出似乎佔了所得的14%。台灣的支出比率連它們的一半都不到,但國民餘命兩個卻相差無幾。他們甚至有人覺得台灣健保才美好(其實這廉價的美好是犧牲醫護人員所換來。)美國知名學者很多,榮獲諾貝爾獎桂冠者亦是全球第一。但他們至今還在全民健保這方面爭論不已,總是成為總統大選關切的話題。
我相信您一定非常傑出,在學術方面我遠遠落後於您。但我也可以跟您說,我認為您所專精的領域也未必在醫療方面。就像英文好國文也不見的好是一樣的道理。
如果賽局理論真的如此傑出好用,適用在各方面。那提出這幾十年來為何美國醫療環境還無法成為烏托幫呢?
所以我想跟您說,這跟我到小兒科,一樣是很傑出的院長開口就說:「小孩不是大人縮小版,不要隨便套用。」是相同的道理。
或許我一時回應太快而有所不禮貌。但我覺得要談論這問題還是得知道醫療經濟、健保和醫療品質的特殊點在哪。
回到你提的,那為何美國保險公司要限制醫生看診數呢?(從醫療品質來看或許醫生太少,從錢來看或許過多喔。)
(我也可以說台灣醫療人員嚴重不足,如果用美國人的標準來說我們醫護人員個個都是超人。但實際上『錢』更不足。某黨候選人說選上後要讓健保支出佔國民所得7.5%。實際上,現今執政黨每次想漲都被打回票。那我不知道我要如何相信他。)
其實醫生過多是有可能誘導需求的,因為人人都怕死,當死亡真正靠近時,別說一般民眾了,就連我也會尋找祖傳偏方來使用。因為就連在科學所學都知道再精妙的標靶化療藥物在不同人身上的效果也是差距頗大,而接受這觀念的我,也相信或許那祖傳秘方有那百分之一的機會可以治好我。
在台灣,自費項目越來越多,有不少醫師和醫療公司聯合討回他從健保總額預算中失去的那一部分收入。(其實最後還是民眾吃虧。)
其實問題還有很多很多。我只想跟您說,如果什麼您都想用企業經濟模式去解釋,那麼先進國家最好都把醫療產業人員外包受訓。其實要訓練到語言相通也不是難事對吧?只是,試問,有幾個國家真正這樣做?
跨國企業家當然有跨國企業家的想法,專業證照人員當然也有他們想要爭取的權利。
今天如果您所學的賽局理論在當時轟動一時而在美國吸引上萬人學習,但如果整個學界其實只需要五十人時會如何呢?
您還會穩穩坐擁今日的一切嗎?我想未必吧。
即使您真的是萬中選一,不怕競爭,那在學習的漫長過程中,其他人也都繳了學費,但學成後卻無飯可吃,那這學習或許是一種浪費。而擁有一種無法謀生技能的高級知識份子,其實還是得靠國家養的…(變成米蟲好嗎?)
我相信您真的很傑出,而我不夠聰明,所以很怕一瞬間『爆量』的競爭…
但我也相信,當台生回國後,他們下一步是阻止大陸人也來台灣行醫。但事實上將會擋不勝擋,一但承認學歷,假結婚,關說,很多方式都可以偷渡。台灣向來就是這種不團結的國度…
事實上美國醫生要是真的不夠,大陸也可以幫他們開美生班幫忙訓練。(我認為他們這種幫外人的大量訓練似乎真的不常見)還可以賺錢耶!那為什麼不這樣做呢?真正的目的又是什麼呢?望您三思…
至於我將來會不會以不好的態度對待病患,我不敢保證我以後會是多受景仰的醫生,但至少目前和病人的互動十分良好。只是我依然會將您的話記在心上,希望不會讓您失望。
最後我想說,醫療好難,比醫學難多了。真希望所有還在世上的諾貝爾經濟獎得主行行好來幫助世界各國解決這生命無價,永遠入不敷出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