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27 17:06:21阿梅

新修訂布魯姆認知目標理論在歷史教學評量的應用-陳豐祥教授

    認知教學目標是指學生學習知識的結果,布魯姆(B.S.Bloom)等人在1956年首先提出教育分類目標,教育單位也積極推廣運用,其中認知領域教學目標,影響了課程發展、教材教法、教學評量、編制試題的重要參考指標。但隨著研究成果的累積和推展,引發了學者對於布魯姆認知目標分類的討論,在2001年由Anderson Krathwohl等人共同出版了《學習、教學與評量分類: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的修訂》,提出新的評量分析概念。

    新舊布魯姆認知目標的差距在於舊的觀點著重於知識的能力與技巧,而新修訂版本則把認知目標訂在知識向度和認知歷程向度兩方面。新版的理論符合新的學習概論,因為近期的學習理論發展大多強調主動(active)、認知(cognitive)和建構歷程(constructive process)等方向的了解與學習、認為知識不是客觀存在的絕對真理,是經由學習者依照著個人的經驗而發展出來。故此新版布魯姆的兩種向度的功能,其一教師能夠掌握「教甚麼」是源自知識向度將知識進行分類的功能;而認知歷程向度則引導學生保留和學習運用學到的知識技能。

    知識向度的結構共有四個層面,事實、概念、程序、後設等知識。這些特點在歷屆試題中都曾出現:例如九十七年的指考題:

某一時期,一群青年在全臺各地舉辦講習會,推廣法律、衛生等觀念,也用戲劇、電影、音樂會等方式傳播新知。這是下列哪個時期的活動? ()1900年代日本慶祝在臺始政,組織青年服務隊,以推廣新知,改善陋習 ()1920年代臺籍知識分子成立的臺灣文化協會,積極從事文化的啟蒙工作 ()1960年代青年反共救國團,因中共文化大革命,發起中華文化復興運動 ()1990年代青年受天安門事件的影響,發動野百合學運從事社會改革運動(答案

這個題目就符合知識向度中的事實知識,只要同學能掌握特定細節與知識的要素很容易得分。而九十七年的指考試題中的另外一個題目,則是屬於知識向度中的概念知識

一位哲人主張:人類應當擺脫自身的不成熟,學習有效地運用自己的理解能力,並且勇於認知。哲人這樣的主張最可能屬於下列何種思潮: ()自由主義()存在主義 ()理性主義()浪漫主義(答案」這一題必須了解分類和類別知識的不同,從這些類型中型塑對於某些抽像學說的了解,即是概念知識。

    而在程序知識則必須要理解學科特定的知識和方法,例如某個模擬試題:「民國二十九年,日本高唱日滿支共同體,邀請溥儀、汪精衛訪問日本。有人在此時懸掛一個燈謎【溥儀東京晤汪精衛】,猜一本兒童讀物。結果答案為《木偶奇遇記》,請問答案的歷史根據是甚麼?」這樣的題目首先要了解當時的歷史發展,且明瞭溥儀和汪精衛兩人的共同點皆是傀儡政權,所以可延伸出答案為木偶。這樣的知識是依照程序發展,自基礎到深澳一層一層去推演出來的結果。在後設認知方面,舉一個歷史系學生在師大附中實習的例子,這個實習老師非常優秀,學生來請教他;「我喜歡歷史但不知道如何去學習?」「看老師上課論證十足,是如何辦到的?」這些學生的提問即是後設認知的知識,它符合了策略性的知識以及思考自我的知識的表達方法。由上述試題所呈現出的知識向度類型,呈現出教師可依據知識向度的四種知識結構來進行教學活動的設計與推展,找出對學生最有力的教學方式。

    布魯姆的認知歷程向度也有六個類別,分別為記憶、了解、應用、分析、評鑑、創造。因為這個部分是學生展現所有知識的結果,可以從師大歷史系修習教育學程的同學來分析,目前大約40%的同學可以修教育學程,篩選過程包含成績和性向,這就是自我了解。而進入師大歷史系的同學有很高的比例歷史系是他們的第一志願,這也是一種自我了解。

    認知歷程的出題方式在記憶部分,是要考核學生從長期記憶中記起相關的知識,而判別的方向可能來自於事實、概念、程序或者是後設認知的知識。九十八年的大學指考題,針對京都議定書的內容來出題,即是測驗記憶的的認知能力。「1997聯合國環境規劃總署在日本召開會議,提出「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獲得各國的響應,但美國卻以妨礙經濟發展為由,公開拒絕簽署,請問此會議最主要的議題是什麼? (A)地球暖化 (B)臭氧層 (C)林砍伐 (D)棄物污染 (答案A

    在認知向度中的分析能力,是將材料拆解成數個部分,確定其彼此之間,以及其與整體結構間的關係。整個思維過程是包含辨別、組織、歸因三個部分。九十七年的指考題,曾經以辨別歐洲國家海外殖民地的屬性來命題:「近代以來,歐洲國家為減輕國內人口及社會壓力,紛紛在海外尋求殖民地。這些殖民地除了作為國內人民移民之用,還是原料供應地和國內工業產品的市場。下列哪些屬於此類殖民地? ()加拿大  ()香港  ()澳大利亞  ()印度  ()馬來亞 (答案AC)」從題幹中首先要去辨別減輕人口與社會壓力,是表示此地區必須是可以讓歐洲人口移入的地區,因此學生必須組織過去的歷史知識去思考哪些殖民地仍可能承載外移人口,最後統整歸因選出答案,完成分析能力的測試。然評鑑與創造這兩個認知能力,以目前的考試型態較不容易進行測驗。過去的大考在還有分區的年代,曾經出題團隊在某區考題中還有出現小型申論的試題。那是可以檢視學生的創造能力的考試模式,但因為批改考卷的師資人力需求龐大,漸漸還是走向選擇試題或濃縮為現今指考的簡答題。

   統整教學評量與考試間的互動關係,正如同課程專家布魯納所言:「學校應該是讓學生學習如何求知的場所,而不是一個只為灌輸知識的地方。」新版的布魯姆認之教學目標強調建構主義教學理念,並呼應現代認知心理學發展,若在歷史教學上廣泛推展應用,相信更能夠提升教學品質、落實歷史課程目標。

 

樂威壯 2020-01-11 14:22:52

挺好~!


http://www.yyj.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