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政治統派式微 經濟統派上場 自由時報
某位台灣的老兵接受中國官媒央視專訪時表示,近年來「文化台獨」太厲害了,他問孫女:「我們國家最長一條河是什麼河?」她回答:「淡水河」;追問她長江、黃河呢?她回答:「那又不是我們台灣的」;他感嘆孫輩都成了「小台獨」。有次中國記者問他孫女:「妳是中國人嗎?」她說:「我不是,我爺爺是中國人,我是台灣人。」這位老兵說,「爭不過、沒辦法」,他已無法改變現狀,且投票給蔡英文的,就是那些二十歲的「小台獨」。
這位老兵所說的文化台獨、小台獨,都是台灣的大勢所趨,所以,「爭不過、沒辦法」。但,這正好是台灣走向正常國家的寫照,小台獨之外,還有中年台獨、老台獨,老中青都有,這是一種普遍性的覺醒:我們同屬二三五○萬人組成的這個國家。二○一四「爭不過、沒辦法」,於是國民黨的地方版圖大幅縮水,六都僅剩一都。二○一六「爭不過、沒辦法」,於是國民黨總統僅剩三八一萬票,立委僅剩三十五席,首次嘗到完全在野的滋味。敗選後,國民黨不僅不向民意低頭,甚至黨綱連「各表」也閹割了。統派老兵急速凋零,「小台獨」愈來愈多,國民黨何去何從?
統派老兵凋零,國民黨後勢不妙,北京當局當然也憂心忡忡。以往,台灣的政治統派控制大局,透過黨國體制駕馭台灣,硬是把一中的頭箍戴在頭家頭上。馬英九執政八年,堪稱政治統派的最高潮,國共黑箱企圖把台灣就此統了。總算,人算不如天算,國共的拙劣操作,馬執政徹底失敗,反而激發出藍綠共怒、年輕世代天然獨的逆轉情勢。只不過,強國夢欲望強烈的北京當局,仍不相信無法改變現狀。既然新政府要維持現狀,北京便將計就計,讓新政府無法反映新民意,只要新政府怯於更進一步維持獨立現狀,國際空間不讓新政府伸展任何手腳,便是北京的得逞。
除此之外,北京手上還有經濟牌,雖然近年中國經濟已呈著陸趨勢。事實上,二十多年以來,尤其是過去八年,北京早已著手扶植以現實利益為導向的經濟統派。北京應該很清楚,所謂的民族大義、意識形態,終將被台灣的民主潮流沖刷殆盡。所以,處心積慮以經濟拉住台灣,只要台灣內部存有經濟統派,就可以相當程度支撐政治統派的危牆。原本,北京扶植的經濟統派以台商為主,過去八年則在國共合作之下打造跨海政商集團,眼見作用有限,又進而瞄準三中一青,農漁業契作,觀光業一條龍,不一而足。
八個「九二共識縣市」首長進京趕考,北京公布八項經濟統戰措施,顯然也是循著扶植經濟統派的脈絡下手。此一操作再次印證,北京眼中沒有經濟歸經濟,經濟也要講政治。對此,國民黨力挺八個縣市首長,聲稱經濟不好自己找出路,民進黨不要抹黑,蔡政府也不要眼紅。真是愛說笑,八個藍營小諸侯,到北京領旨「九二共識、一中原則」,公開臣服於北京宗主國,這有甚麼好抹黑眼紅?不就是甘當北京扶植經濟統派的馬前卒嗎?開門揖盜究竟是為了縣民市民的利益,還是為了所屬政治集團甚至個人的利益?答案,八個藍營小諸侯卸任後便知分曉。
政治統派式微,經濟統派上場,北京的如意算盤,以台灣民意走向判斷,結論可能也是「爭不過、沒辦法」。怕的是,新民意造就的新政府,如果經濟連結中國政策馬規蔡隨;而民進黨過半席次的新國會,如果也失去過去八年監督傾中政策的精神,那麼,無異於民進黨完全執政,卻協助北京在台灣扶植經濟統派。經濟統派一旦坐大,兩岸經貿非政治化的幻想必定破滅,假使經濟統派政治質變為「紅頂商人」,破壞力將比以往的政治統派更危險,因為經濟統派有實力,政治統派只有口號。
下一篇:改國號,改國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