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17 10:15:29以司帖

中國顏料的來源與使用(1)

藝術理論篇-東方色彩學

   丹青,為中國繪畫的代稱,丹為朱砂,青為靛藍,都是古代繪畫中最常用的顏色,直至唐宋,繪畫幾乎都是重色的。文獻中有《漢書.蘇武傳》:“竹帛所載,丹青所畫。”民間稱畫工為“丹青師傅”泛指繪畫藝術,如《晉書.顧愷之傳》:“尤善丹青。”後來遂變成了繪畫的代稱了。南齊的謝赫在《古畫品錄》的“六法” 中提出了“隨類賦彩”的敷色制形理論,將中國繪畫特有的設色規律和用色原則加以總結。

一. 中國古代顏料的來源

在傳統中國畫中,顏色主要分兩大類,一類是礦物質顏色,是為“石色”;另一類是植物質顏色,也即是“水色”。

礦物顏料方面,於幾萬年前的山頂洞人時代,早期人類就已經用天然的赤鐵礦份塗染串珠貝和筋繩,這是最早利用的礦物顏料。到春秋戰國時期,在《考工記·鍾氏》中曾經記述用丹塗染羽毛,丹就是朱砂。所以朱砂(主要成分是硫化汞)也是古代重要的染紅用的礦物顏料。除染紅色的朱砂、赭石外,其他的天然礦物顏料有染白的絹雲母,染黃的石黃,染綠的石綠等。

植物顏料方面,古代所用的植物染料種類很多,主要使用的染料有: 梔子:《史記》中就有“千畝卮茜,……此其人皆與千戶侯等”的記載,可見秦漢時期採用梔子染色是很盛行的。梔子中主要成分是梔子苷,這是一種黃色素,可以直接染著於絲帛天上,所以,直接染料和鹼性染料梔子,是古代中原地區應用最廣泛的直接染料。黃檗:南北朝時,《齊民要術》中就曾經記述黃檗的栽培和印染用途,這不僅由於它染色方便,也因為小檗堿具有殺蟲防蠹的效果。茜草:是我國古代文字記載中最早出現的媒染植物染料之一,《詩經》之《鄭風·出其東門》“縞衣茹” 曾經描述茜草種植的情況,茜根中含有呈紅色的茜素,它不能直接在纖維上著色,必須用媒染劑才可以生成不溶性色澱而固著於纖維上。

另外,古代所用媒染劑大多是含鈣鋁比較多的明礬(白礬),它和茜素會產生鮮亮緋紅的色澱,具有良好的耐洗性。在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中出土的深紅絹和長壽繡袍底色,都是用茜素和含鋁鈣的媒染劑染的。蘇枋木,《唐本草》記載的蘇枋木,也是古代主要媒染植物染料。這種在我國古代兩廣和臺灣等地盛產的喬木樹材中,含有“巴西蘇木精”紅色素,它和茜素一樣用鋁鹽發色就呈赤紅色。紫草根:《爾雅》中的“藐茈”(是古代染紫色用的媒染染料。藍草:《詩經小雅·采綠》中的“終朝采藍,不盈一襜”, 的藍草,就是天然還原氧化染料。藍草中含有靛苷,經水浸漬以後可以染著織物,再經空氣氧化成藍色的靛藍。

~~待續~~


部落格專用相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