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問題》高幹頌中共 網民冷笑諷罵
*中央社╱台北3日電 2012.07.03
中國共產黨建黨91週年,中共中央黨校黨史教研部副主任曹普今天在中國新華網專訪中宣稱,中共完成「救中國」任務,「沒有讓中國人失望」,卻引來中國網民訕笑,還被罵「恬不知恥」。
新華網為慶祝中共91週年黨慶推出「信仰」系列訪談,第二期專訪曹普。曹普在訪談中宣稱,中共走上了執政的地位,「中國人也從此站起來了,我們完成了『救中國』的任務」。
曹普還說,對中共黨人的最大考驗在改革開放條件下,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情勢下,最大考驗就是中共還能不能保持先進性、純潔性,還能不能繼續堅持全心全意為中國人民服務的宗旨?還能不能保持對馬克斯主義的信仰?還能不能保持對社會主義必勝的信念?
他宣稱,在這個過程中,在「改革開放的新的偉大革命中,中國人、中國共產黨人沒有讓世人失望,沒有讓中國人失望」。
不過,對於中國在中共統治下貪污腐敗日益嚴重、貧富差距愈來愈大、因發展經濟引發的環境惡化、官商勾結強拆民宅等事件日益增加且引爆抗爭愈來愈多等問題,曹普則隻字未提。
因此,中國網民在看到新華網這篇對曹普的專訪後,紛紛上網訕笑、批評。
來自中國東北的網民在網上留言說,「共產黨沒讓中國人失望」,這句話最有發言權的是「廣大人民群眾和平民百姓」;山東省的網民更直言曹普對中共執政以來的讚揚是「老王賣瓜,自賣自誇!真是恬不知恥!」
廣東的網民批評曹普「說出這樣的話,說明他不過是一個沒有主見的『御用』文人」。
另兩位同樣來自廣東的網民,不約而同要求透過民主程序,驗證中共是否沒讓中國人失望。一位說,「拿選票出來試一試便知,不要整天自我感覺良好,自我表揚,看看就噁心」;另一位說,「都是自己吹自己, 讓人民投票看看」。
在今天的街頭尋找香港的變化
*聯合報╱馬家輝 2012.07.01
七月一日,會有多少香港人走上街頭,參加每年一度的「七一大遊行」?
十五年了,「七一大遊行」從未停止,人數多寡雖有變化,但每年這天,總有不少香港人放棄假期的休息時間,穿上黑衣,腳踏球鞋,走上街頭,透過各式各樣的口號標語,對香港特區和中國大陸提出各式訴求、控訴、抱怨、憤怒……。每年這天,依例遊行,幾乎已經成為「香港節誕」的「港式傳統」。假如某年七一的香港街頭忽然風平浪靜,請相信我,那絕非好事,如果不是遭受強力鎮壓,便必是香港人早已心死放棄。不爭了,或懶得爭,或不敢爭,反正香港已經不再是「香港」。
近數月來,經常有中國大陸媒體來港採訪,提出「十五年來,香港有哪些變了又有哪些不變」之類問題。其實,答案難找嗎?只要稍稍比較十五年來的「七一大遊行」已可洞見。譬如說,今天香港的遊行申請手續竟然比十五年前還要苛刻艱難;又如說,今天的的遊行警力戒備比十五年前還要佈陣森嚴;再如說,今天的遊行怒氣,遠比十五年前更強烈地投擲於「中聯辦」之上。
還有:今天的遊行群眾比十五年前更不信任特區官員之治港能力;今天的遊行訴求遠比十五年前的多元博雜;今天的遊行者年齡層遠比十五年前包容了更多的年輕社群;今天的遊行者階層屬性遠比十五年前的更為來自四方八面;今天的遊行吶喊遠比十五年前更能反映對於中國大陸與香港的所謂「融合」有所拒抗;今天的遊行口號和標語比十五年前更具創意與趣意……此等差異,清楚折射了當香港從「colony」變成「特區」、從「Hong Kong, UK」變成「中國香港」之後的社會民情變化。若不承認它,若不回應它,即難理順香港的管治策略,不管你是「富二代」如董建華,或公務員如曾蔭權,或政治人如梁振英,皆難令香港人滿足開心。
如何扼要描述這種變化?不妨這樣說:香港於過去十五年備受幾股力量的矛盾拉扯,一是民間本土認同之高漲與擴大,二是對於以法治自由民主為主導的「核心價值」之崩壞焦慮,三是貧富懸殊高速惡化和地產霸權持續猙獰,四是「高度自治,港人治港」愈來愈被證明為一個以理想起始、以虛妄終結的謊言。
香港人在此等力量的撞擊下,心中有氣,卻又因為選舉政治之扭曲困限而沒法經由選票發聲發怒,當然把心中之氣轉化為腳底之力。七月一日上街,六月四日上街,十月一日上街,為李旺陽上街,為陳光誠上街,為教育改革上街,為金融風暴上街,以至幾乎每個月甚至每個星期都可以找到理由走上街頭。
十五年風雲色變,十五年的困惑挫敗,如畫筆,都寫在今天的街頭臉容上了。
(作者為香港作家)
德年輕人失業率 創20年新低
*聯合報╱中央社/柏林3日電 2012.07.04
歐洲國家普遍受困於年輕人找不到工作問題,德國卻朝向樂觀發展,25歲以下年輕人的失業率在5月降至1990年以來的新低,只有5.4%。
歐洲聯盟27國25歲以下年輕人5月的失業率平均是22.7%,年輕的失業人口估計達550萬。情況最嚴重的是希臘和西班牙,每兩名年輕人就有一人失業。
在歐洲一片不景氣中,德國經濟仍能挺得住,有助於就業市場正常發展。不過,德國年輕人失業率走低也是受到人口結構改變的影響。原本年輕人失業率偏高的德東地區在過去20年生育率下降,所以近年來投入職場的年輕人口也減少。
由於德國的技職教育體系與就業市場密切配合,也讓受過專業技術訓練的年輕人容易找到工作。歐盟地區面對嚴重年輕人失業問題的不只是政府負債沉重的希臘、西班牙、義大利和葡萄牙,在斯洛伐克、立陶宛及保加利亞等國家,25歲以下的年輕人的失業率也在30%以上。
中國百度「以台制台」 國際化
*經濟日報╱記者陳致畬/台北-北京連線報導 2012.07.03
中國最大搜索引擎-百度力拚產品國際化,特別成立「百度知道」台灣版網頁,與奇摩知識+搶占台灣「發問互動」的華人正體字市場龐大商機。
百度今年3月正式上線,搶灘窺測台灣民眾的網路用戶習慣。
最近上百度搜索時,經常有一小段文字在網頁上方,提醒使用者可以點擊「百度知道」台灣版,這是百度推出的最新功能,而且是由台灣人擔任產品規劃。
這項網路產品是專門為台灣民眾量身訂作,是由畢業於國立成功大學,目前擔任「百度知道」台灣版市場部經理的吳璽名所企劃完成。
吳璽名主要負責百度知識類產品在台灣市場的內容經營,包括日常內容的編輯、專題策劃與外部資源整合等工作。吳璽名表示,百度若能在台灣成功拿下固定的市占率,就能發揮進軍其他國家激勵作用。
百度以簡體中文資料搜索起家,正體中文入手管道選定台灣為國際化的重心。若能在台灣市場測試成功,「百度知道」下一步就要進軍香港、澳門、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甚至全球的華人市場。
吳璽名說:「需要台灣人,是因為百度要走出去。」他表示,「百度知道」缺少在地化的經驗,因此現在正招募台灣的人才,並在台灣尋找適合的合作廠商,未來將加入企業平台與開放平台,讓更多人一起加入討論對話。
吳璽名指出,「百度知道」台灣版依靠百度擁有的全世界最大中文搜尋網站,因此面向台灣則以「知道」為產品,而不是以搜索引擎為主,主要想法是希望以問答互動方式拉進台灣市場,搶台灣版圖。
據悉,「百度知道」台灣版開通後,短短3個月內,流量人數就突破3萬人次,討論話題數更達到500萬則,目前註冊會員人達3,500多人,並正持續攀升。
「百度知道」台灣版/台商子弟 從記者變經理
*經濟日報╱記者陳致畬/台北-北京連線報導 2012.07.03
「百度知道」台灣版市場部經理吳璽名是台商子弟,因此對中國一點也不陌生。
吳璽名大學畢業、當完兵後,透過港澳臺招生管道,以第一志願進入中國政法大學外交系碩士班就讀,2011年畢業後就留在中國找工作。
去年開始就業時,吳璽名是經過中共面試、確定了意識形態後,始在中國社科院旗下的互聯網周刊擔任高科技產業記者,主跑旅遊網站、手機、雲端、電子商務等產業。由於表現優異,寫出不少篇震撼業界的深度報導,而被其他業者看重並高薪挖角。
吳璽名說:「我的運氣很不錯,找到的工作都是老闆直接打手機給我,面試後就被錄取。」他還被多家網路公司透過獵人頭公司找上門來。
吳璽名說,今年3月時,百度知識搜索產品市場部主管在網路上找到他的相關資訊,加上極力拉攏,由於這個工作是他想嘗試的領域,因此決定轉而全力投入經營網站。
亞洲製造業景氣 僅印度、印尼成長
*聯合報╱編譯余曉惠/綜合外電 2012.07.03
最新數據顯示,亞洲多國6月的製造業景氣紛紛趨緩,僅印度和印尼逆勢擴張,展現韌性。專家分析,由於亞洲通膨情勢尚稱溫和,接下來可能有更多國家的央行祭出寬鬆措施,以刺激成長。
匯豐控股(HSBC)編纂的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顯示,受歐債危機影響,南韓6月經季節調整後的PMI從上個月的51降為49.4,跌破象徵景氣榮枯分水嶺的50之下,為5個月來首見。這暗示,南韓新出口訂單下滑。
台灣6月PMI從50.5降到49.2,代表製造業活動年初至今的擴張已經終止。
此外,中國公布的6月PMI降至50.2,幾近停滯。日本日前公布的6月PMI跌破50,其中新訂單指數創2月至今最大跌幅。
ING銀行亞洲首席經濟學家康登說:「這些數據描繪的經濟現況正在左右搖擺,這強化了一個觀點,那就是事態沒有那麼恐怖,雖然並不是太好。」
亞太僅印度、印尼製造業活動逆勢擴張。印度受惠於新訂單增加,6月PMI從54.8上升到55,3年多來持續高於50;印尼6月PMI從48.1上漲50.2,但6月CPI增加4.53%,顯示通膨升溫。
康登說,亞洲通膨正在冷卻,能讓決策者(尤其是中、韓)更專心支撐成長。南韓6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去年同期攀升2.2%,增幅比預期的2.4%和5月的2.5%和緩。
為抵禦歐洲衰退和美國復甦波折的疑慮,分析師預測,中國人民銀行最快這個月會進一步放寬貨幣政策。人行去年11月迄今3度調降存準率,6月更意外宣布金融海嘯以來的首次降息。
日本銀行今年已放寬貨幣政策,且多次重申必要時會再次行動。澳洲央行去年11月至今已4度降息;印度央行4月宣布3年來首次降息,但6月考量到通膨仍高,按兵不動。
埃及什麼時候會變成美國的敵人呢?
*泰國世界日報/社論 2012/06/29
埃及總統大選開票結果原定於6月21日公布,但恰在此時,傳出前總統穆巴拉克臨床休克甚至已經死亡消息,不知所傳是真是假,但埃及選舉委員會即據此宣布暫緩公布選舉結果,相信是利用這段時間與獲勝選總統的一派進行條件交換,終達成結論,而於24日宣布當選者為穆斯林兄弟會的穆希。
在公布之前,當局如臨大敵,增派保安部隊,部署在開羅街頭和重要政府機關四周,警方也奉命「堅決對付」任何違法行為。因為在此二輪決選投票中,兩位候選人得票多寡相差無幾,穆希獲得1323萬張有效選票,得票率為51.7%;另一位候選人夏費克獲得1234萬張有效選票,得票率為48.3%,比穆希只少了幾個百分點。
由兩位候選人的得票率如此接近來看,說明擁護穆希的穆斯林兄弟會群眾,不會多過擁護夏費克的世俗派群眾。固然,穆希得票多於夏費克,但多得太少了,並不是壓倒性的勝利。須知穆斯林兄弟會是一個有共同宗教信仰的有組織團體,而投票給夏費克的群眾並沒有組織,像一盤散沙,也沒有人催促他們去投票。所以,從投票率來看,埃及的世俗派群眾一定多過穆斯林兄弟會的會眾,只是懶得去投票。由這次選舉,就可以看出埃及人已分裂成兩大派。在世俗派中,還夾雜著少數信奉基督教或佛教的徒眾,當信奉伊斯蘭教的人物被推舉為總統之後,從此問題將更為複雜,社會上不同派系、不同政見、不同宗教的爭鬥仍會持續下去,沒完沒了。
軍方利用穆巴拉克病危為詞,暫緩公布選舉結果,與穆斯林兄弟會展開秘密談判,談些什麼,自然是雙方如何分權,穆希可以籌組政府,但軍權不能染指,仍握在軍人手中,穆希格於形勢,也只好答應。而接下來組織國會,訂立憲法,軍方也仍然要插手,如此尷尬的情勢將維持多久,軍方和穆斯林兄弟會都不知道,總之,維持到維持不下去的一天。
埃及是阿拉伯世界最先完成民主選舉的國家,穆希是阿拉伯世界最大國家是第一位總統,這一個個的「最」是可喜可賀的,美國總統歐巴馬、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都在第一時間致電祝賀。但美國的這個中東最大盟友埃及,政權被穆斯林兄弟會取代之後,什麼時候會變成美國的敵人呢?誰也不知道,但都很擔心。
埃及與所有阿拉伯國家聯合圍攻以色列幾十年,沒有打勝。而於美前總統卡特時期,埃及前總統沙達特(已故)在大衛營與以色列訂立了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的第一份和約。穆斯林兄弟會在穆希競選期間曾大聲疾呼,若當選,他們將取消與西方國家所簽訂的一切和約。
穆希雖曾在美國加州求學,有幾個孩子還是在美國出生的,可以擁有美國籍。但他作為伊斯蘭宗教團體的領袖,必須以伊斯蘭教基礎立國,加強伊斯蘭教法律對政治的適用,像伊朗那樣最終目的建立一個政教合一國家。但這樣做必定與軍隊發生衝突,不這樣做又將受到穆斯林兄弟會的責怪,處此矛盾之間,穆希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戒慎戒懼,履冰而行。
埃及通過民主制選出總統,應該是全世界翹起大姆指稱讚的一件大好事,也符合美國及西方世界期盼的民主進步。但美國無法從內心深處高興出來,因為穆希雖曾在美國受教育,但卻是一個伊斯蘭教徒,從內心深處否定西方價值,他和他的教派什麼時候抓得權力,便可能把美國的一切影響驅逐殆盡!
不過,穆希一上台便表示要走溫和路線,為消除外界對其穆斯林背景的擔憂,24日晚在電視講話中他強調了和平、和解和團結,我們將努力保護埃及的安全,我們尊重所有的國際條約和協議,我們告訴世界,我們想要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