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29 23:53:42台北光點

學者:對岸要準備好承認中華民國存在


* 中央社

多位學者今天在海基會舉辦的座談會上指出,兩岸協商迄今,只要是牽涉到主權的協議就卡住簽不了,呼籲對岸應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並指明年慶祝建國或革命百年是好時機。

海峽交流基金會下午舉辦「2011年兩岸關係展望座談會」,空中大學公共行政系主任李允傑說,兩岸協商已進入困難時期,過去包括租稅協議和投資保障協議,都是碰到政治主權意涵和龐大經濟利益就卡住,中國官員來往時,也不稱官銜,沒有對等和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心理準備。

李允傑認為,兩岸兩會交流雖獲長足進展,但未來仍有崎嶇道路,尤其是兩岸主政者,應多站在同理心角度為對方思考。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嚴震生指出,談判到最後,一定會碰到中華民國如何處理,就他所知,北京當局和智庫正在研究如何處理,雖然台灣也有人提議兩岸集思廣益來處理這項問題,以尋求共識產生更多突破,但當局一直沒有回應。

嚴震生說,明年剛好是中華民國建國100年,對岸也慶祝辛亥革命100年,是處理如何看待中華民國主權問題的好時機;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明年在夏威夷舉行,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雖是很適合領袖代表人選,但過去兩年都是連戰,也許兩岸應該有更好的突破。

嚴震生指出,台灣是民主國家,人民可能胃口被養大了,例如江陳會每半年開1次,一定要簽協議,如果沒有簽成,大家就懷疑兩岸關係出現問題。

他說,兩岸外交休兵後,台灣連續2年以觀察員身分參加世界衛生大會(WHA),但如果一直沒有突破,或明年底前沒有簽一個自由貿易協定,人民一定會覺得沒有突破,反對黨甚至會指責「馬政府妥協後,果然還是上了共產黨的當」,這些情形值得兩岸領導人深思。

但銘傳大學公共事務系教授楊開煌表示,北京要承認中華民國存在必須冒政治風險,台灣要保證絕不再發生「兩國論」的風險。

楊開煌認為,2年多來,兩岸關係至少出現3項變化,第1項變化是從追求兩岸和平到守護兩岸和平,兩岸兩會不僅簽署協議,且不斷接觸協商;第2項是過去兩岸談判大多屬讓利的談判,未來將是平等的談判;談判難易不在議題或項目,而是心態,換句話說,兩岸若有共同解決問題的心態,不論難易,都會有解決的方案。

第3項變化,楊開煌說,五都選舉之後,民進黨從要求與北京平等為前提,到現在要成立智庫,有自信地與大陸接觸,這是好事,將使台灣的內政因素影響兩岸關係變小,對台灣而言,會更有本錢與北京談判。

但楊開煌認為,民進黨正在積極透過智庫擬定10年政綱中國政策的戰略規劃,身為執政黨的國民黨,卻沒有戰略,只有「不統、不獨、不武」的戰術,執政當局對大陸政策應有完整論述,才能說服人民。


馬英九 為何一再向中南海表態?
* 記者鄒景雯/特稿

許多人一定很納悶,馬英九是不是在總統府裡沒事做太閒了,不然為什麼最近三番兩頭的追問在野黨主席「九二共識」?馬這麼做,當然是有目的的,他在向中南海表態兼撒嬌,只要蔡英文一再回答「九二共識」不存在,自然就形成與馬英九的區隔,這樣,馬即可以通過對「一個中國」的效忠,爭取中國的青睞,進而鞏固中國為其競選連任的外部支持力量。

其實,馬英九多慮了,二○一二這一仗,中國共產黨絕對會鼎助馬英九的,做為「一個中國」的奉行者,馬要有信心,選舉焦慮症候群不需要這麼早就發作,讓外人看笑話,也讓國人看不起。

但是,有一點馬英九恐怕搞錯了,台灣當前的首要課題並不是統獨、一中或去一中,因為歷次民調早就給了清楚的答案,絕大多數台灣人心中沒有要被中國統一的選項,既然如此,馬英九非要在光譜的邊緣尋找自我定位,大家只好尊重他的意志,但是,馬英九應該要有起碼的道德,不要老是騷擾台灣人非得聆聽他的九二「一中」噪音才好。

那麼,台灣當前最尖銳的問題是什麼?經過這兩年多來的「財團經濟」肆虐下,階級對立恐怕才是直搗核心的關鍵議題。過去的國民黨,若在這塊土地有留下什麼,教育普及或可以一書。通過教育,可以改變階級,促進階級的流動,因此,三級貧戶也可以當總統;但是在馬政府的治理下呢?再怎麼教育,都已經趕不上政策所特意建構的新階級鴻溝,這樣的階級甚至愈來愈有可能成為世襲制,在底層的人永遠也爬不上另一個階層。

大家可以調查:現在耗費多年時間修習博士的學生,有多少人是真的有志學術、又有多少是因為找不到好的工作,仍須依靠父母濟助,因此躲在學校裡拒絕面對現實?博士生屢屢成為社會版面的主角,這背後所呈現的社會現象,正常嗎?國家高等教育與前途抱負是兩回事,正確嗎?這些畸形發展,不比虛構「九二共識」更重要嗎?但是馬英九為什麼一點也不在意?

再看看現在的財富分布、薪資結構、階級門檻、城鄉差距,台灣已經被馬搞成了一邊一國,有錢的一國,沒錢的一國,決定有錢、沒錢的條件,不再是進取、知識、勤奮,因此「窮忙族」成為當代名詞,就此,自己想把自己的國務機要費調成四千萬元的馬英九,感覺驕傲嗎?

所以,馬儘管去口水「九二共識」好了,說愈多,唾棄就愈多。


羅文嘉、王丹 推動兩岸平台
* 聯合報╱記者林政忠/台北報導

民進黨前立委羅文嘉和中國民運人士王丹聯手推動「兩岸民主與文化研究室」,鼓勵兩岸對話。王丹直言,民進黨一定要有兩岸政策,才能進取二○一二年,應開放各界意見,不要只是黨內討論。

羅文嘉和王丹今天將宣布成立研究室,預計明年七月推動第一屆「兩岸民間對話平台」,台北與紐約分設辦公室,並發行「知識分子」季刊。

一位是扁系「昔日」大將、一位是中國「過去」民運人士,羅文嘉和王丹今天將舉行記者會,主張民進黨「主動、全面、積極」與中國互動,對民進黨兩岸政策產生「正面刺激」。

對於中國不斷透過管道邀訪「鐵桿泛綠」,羅文嘉昨天一改過去態度,首度鬆口說,「我很樂意訪問中國!」

羅文嘉和王丹昨舉行媒體茶敘,兩人很有默契地分別穿上綠色和紅色衣服。對於外界解讀為扁系大將和民運人士「綠紅合體」,羅文嘉自嘲說,「我還是扁系嗎?我只能算昔日扁系左右手」。

王丹呼籲,兩岸交流不能被國對國、政黨對政黨所壟斷,透過兩岸第三軌道的交流,讓大家更關心中國民主化,促成中國民主化。


力挺洪英花 民眾自動送花
* 記者張文川/台北報導

司法院人事審議委員會前天決議,士林地方法院刑事庭長洪英花等三人免兼庭長,被外界質疑司法院此舉為秋後算帳的整肅異己手段。昨天有不少民眾和民間團體,自發贈送花籃到洪英花辦公室打氣,力挺並鼓勵她無畏強權、無懼打壓,繼續仗義敢言。

洪︰打國賠官司 改革之路不孤獨

洪英花昨天表示,經她了解,前天人審會上,有幾位委員發言提議讓三位庭長適用今年十一月修訂公布的期職任免作業要點,而非使用舊要點,也有委員提出她的績效不差,有些績效更不理想的庭長卻未列入不適任名單,質疑提名有針對性;但會中對這些意見,未詳加討論就逕付投票。

洪英花指出,在司法院封閉、冷漠氛圍之中,在掌握法官升遷大權的司法院長賴浩敏所主持的會議上,仍有人願意挺身發言支持她,已經很難能可貴,讓她覺得在司法改革的路上,並不孤獨,未來她將傾力打國賠官司,讓過程中的所有事證,攤在陽光下接受檢驗。


劉曉波55歲 第二年在獄中慶生
*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

因提倡憲法民主改革而遭中國政府監禁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二十八日在獄中度過他的五十五歲生日,劉曉波的生日也促使外界再度出現新一波要求中國立即釋放他的呼聲。

今年是劉曉波連續第二年在獄中過生日,去年他被判刑後,生日也在北京一處拘留所度過。總部設於香港的「中國人權捍衛者」(CHRD)組織表示,要「藉此機會祝劉曉波生日快樂,同時再次呼籲讓他獲得立即且無條件釋放」。

人權團體指出,儘管依中國法律,劉曉波每個月可接受探監一次,但現在已暫停讓他的家人探監。劉曉波的妻子劉霞仍被軟禁在北京家中,手機和網路都被封鎖,她的律師尚寶軍也說無法聯絡上劉霞。

「中國人權捍衛者」要求北京政府解除對劉霞的限制,強調官方對付劉霞的措施「絕對沒有任何合法基礎」,並重申立即停止迫害劉霞的呼籲。「國際特赦組織」(AI)亞太區副主任巴珀也說,「劉曉波持續遭監禁,令人質疑中國政府堅持國際人權標準和持續司法改革的決心。」

位於巴黎的「無疆界記者組織」(RSF)表示,中國將劉曉波視為「危險罪犯」,是中國國際名聲的「污點」,該組織期盼明年劉曉波能以自由之身,與家人慶祝他的五十六歲生日。

根據香港大學二十八日公布的調查發現,港人對香港和中國前途及「一國兩制」的信心全面下跌,尤其對中國政府不信任度較三個月前大增十個百分點,達到三成二,信任者為三成七,下跌五個百分點。負責調查的港大民意研究計畫總監鍾庭耀分析說,相信這與中國官方關押劉曉波以及毒奶受害者家長趙連海等事件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