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30 23:56:08台北光點
總統:台灣洽簽FTA 大陸勿阻撓
* 中央社╱台北30日電 2010.04.30
總統馬英九今天重申,台灣要積極與其他國家洽簽自由貿易協定(FTA),這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身為會員的權利,他要求中國大陸不要干擾、阻撓。
馬總統下午與專業組「產業類」國策顧問座談,副總統蕭萬長也陪同出席,聽取包括圓山大飯店董事長黃大洲等國策顧問的意見。
總統指出,台灣必須積極參與區域經濟的整合,「我們跟大陸簽兩岸經濟協議(ECFA),只是其中的一步而已」。
他說,簽署ECFA是台灣整體國際經濟戰略的一部分,也就是壯大台灣、連結亞太、布局全球的一部分,唯有這樣做,台灣才有機會與其他國家洽簽FTA。
馬總統表示,他會在與大陸簽定兩岸經濟協議後,親自領軍政府的FTA小組,希望能夠有具體的成果。
此外,總統也列舉包括國際貨幣基金估計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將達6.5%等數據表示,這段時間經濟景氣恢復明顯,政府並預期情況會持續改善。
總統府今年規劃4場向國策顧問請益座談會,以提供政府決策的重要參考。系列座談會包括「產業類」、「學術教育類+體育類」、「藝文類」、「公益類」,座談會以茶會方式進行。
歐盟:史達林是蘇聯30年代大飢荒禍首
* 俄新網/史特拉斯堡4月29日電 2010/04/30
歐洲議會國會議員大會28日在春季會議期間通過決議,認定史達林制度是蘇聯30年代大飢荒的罪魁禍首。
決議中說:「蘇聯時代存在過的史達林極權主義制度嚴重違反了人權,導致幾百萬人失去了生存權。」
歐洲議會國會議員大會作出結論稱,蘇聯體制下有預謀的行為和政策導致的大飢荒傷害了白俄羅斯、哈薩克、摩爾多瓦、俄羅斯和烏克蘭幾百萬人。
在討論決議案之前的幾個小時,歐洲議會國會議員大會政治委員會放棄進行一些大的修改,其中包括承認大飢荒是對烏克蘭民眾的種族滅絕的要求。
地圖日記創辦人 郭書齊/網路創業就是要懂人性
* 多益情報誌/謝其濬 2010/04/23
「很多網路創業家以為,只要把網站做出來,大家開心,就大功告成,其實不然。」郭書齊以親身經驗指出,跟網站使用者的溝通與互動,才是真正的考驗。
網路的另一端,連結的就是人,因此,網路創業,不只是要靠技術,也要懂人性,才能源源不絕吸引流量,贏得商機。
郭書齊:網路世界,或許是虛擬,經營網路產業,卻非得務實不可。
知名網站「地圖日記」創辦人郭書齊直言,昔日創投家捧著大筆鈔票,讓網路公司燒錢的情景,已不復見,現在的網路創業家即使懷抱夢想,還是得回歸到最實際的經營基本面,「畢竟,網路產業和其他產業一樣,都是一門生意。」
以「地圖」連結實體和虛擬
大學讀的是企管,又到美國念MBA,郭書齊走的是專業經理人的路徑,回台灣後,先進醫療器材產業,擔任國際業務,再轉戰保健食品產業,負責國內業務,在傳統產業歷練五年後,2007年,才正式踏入網路產業,和弟弟郭家齊創辦了「地圖日記」。
從實體產業跨向網路產業的郭書齊,企圖在虛擬和現實中,搭建一座橋樑,讓網路使用者透過虛擬的平台,獲得實體的服務,而「地圖」的概念,本來就是以「虛」的介面,連結「實」的世界,提供郭氏兄弟投身網路最佳的切入點。
當時,網路上的地圖服務還是以查詢為主,郭氏兄弟推出「地圖日記」,巧妙地加入交友、社群的應用服務,結合層出不窮的行銷創意,漸漸地在網路產業中站穩了腳步。
網路的另一端是人性
郭書齊表示,創業初年,實屬摸索期,營運過程中存在許多不確定,必須不停地調整路線,而最大的變數,往往來自實體世界,也就是「人」。
郭書齊舉例,「地圖日記」的網頁,最初是採取溫暖的橘色,希望有別於其他網站偏冷調的藍色系(以google為例),結果,網友看多了藍色頁面,反而看不慣橘色頁面,郭書齊只好從善如流,將網頁恢復成藍色系。
網路另一端,連結的就是人性,人與人之間有糾紛,網路世界就會起風波,像郭書齊就遇過網友互告,或是警察局來函,因為網站會員有人張貼了不雅照片,初期遇到這類狀況,還真不知道如何處理,到處請教前輩,再從經驗中建立所謂的「SOP(標準作業流程)」。
「很多網路創業家以為,只要把網站做出來,大家開心,就大功告成,其實不然。」郭書齊以親身經驗指出,跟網站使用者的溝通與互動,才是真正的考驗。
「正妹牌」奏效,提高媒體能見度
不論是傳統產業或網路產業,獲利都是基本前提,而網路的商機,先決條件就是人氣。
「創業初期,每天要看的是流量,流量不到一個水準,談其他的都是空談。」郭書齊強調,網路創業的首要目標,就是把流量變大。經過一年的摸索和嘗試,郭書齊累積心得,大致琢磨出了經營的方向。
透過徵文、徵照片的方式,不斷創造有趣的話題,是「地圖日記」贏得網友青睞,衝高瀏覽人氣的重要原因。郭書齊擅長從節令或時事中發掘新點子,比方說,農曆年前,就辦年貨大街的正妹票選,或是配合愚人節,徵求各種搞怪照片,果然讓「地圖日記」人氣居高不下。
眾多話題活動中,顯然「正妹牌」的效果最好,甚至經常贏得媒體和廣告商的注意,難免出現「『地圖日記』就是靠『正妹』竄紅」的說法。
「其實我們也有很多『非正妹』類型的活動,」郭書齊強調,包括了日全蝕時做線上即時轉播,或是跟慈善團體合作募款活動,可能十個活動中,只有兩個跟「正妹」相關,卻特別受到媒體的歡迎,其實是「以偏概全」的誤會。
偏好「好學生」型的員工
相較於傳統產業,網路產業的特徵是快速與多變。因此,網路創業者除了要務實,也必須隨時靈活應變。
「今天我跟員工談的案子,可能明、後天就得上線,」郭書齊直言,網站的營運績效,立即就可以從瀏覽量上見真章,一旦方向錯了,就馬上修改,如果反應慢半拍,很快就會遭到淘汰。
正因為洞悉網路產業這種快速又多變的特質,郭書齊挑選員工時,非常重視學歷,不但要名校出身,在校成績也得一流。為何特別偏好「好學生」型的員工?郭書齊解釋,「好學生」通常比較習慣競爭,也有強烈的「想贏」的動機,這類人才比較適合高度競爭的網路產業。
創造使用英語的環境
在國外留學,又當過國際業務員,郭書齊的英語能力自然也不差,他認為學好英語的關鍵之一,就是創造使用英語的環境。
多數台灣人學英語的通病,就是單字、文法背了很多,真的要應用在聽和說時,卻是捉襟見拙,就是因為使用的機會太少,因此,郭書齊建議,上班族如果有機會抽出空檔,到國外留學一陣子,多跟外國人打交道,養成使用英語的習慣,對於提升自己的英語力,絕對會是很大的加分。
要相信自己有贏得幸福陪伴的本能
* 費南多.薩巴特 2010/04/27
我在接下來的書頁中告訴你的一切,都將不過是一遍遍地重複這句忠告:要有信心。當然不是對我,也不是對任何聖人(哪怕是真正的智者);不是對市長、神父、員警,也不是對上帝或魔鬼;—要相信有一種智慧能使你活得比現在更好,要相信有一種本能能使你贏得愛的幸福陪伴。
【前言】
本書作者費南多.薩巴特(Fernando Savater)既是一位父親,也是一名哲學大師、公共知識分子,被譽為「西班牙的沙特」、「西班牙的魯西迪」。他想要寫一本倫理學的小書送給十五歲的孩子,當作一個最特別的人生禮物--希望孩子將來遇到不斷出現的難關與歧路時,可以有足夠的智慧選擇正確的路,做個真正的自由人。
要相信自己有贏得幸福陪伴的本能
阿瑪多,我常常有好多話想說給你聽,但我始終都一忍再忍,告訴自己要保持冷靜,因為作為你的父親,我已經給你帶來了很多困擾,更別提我還時常會仗著哲學家的身份給你火上加油(我猜你有時肯定會在心底抱怨:我怎麼會遇上你這個哲學家爸爸!)。我明白,孩子們的耐心是有限度的,而且我也不想遇到我的一個加利西亞朋友這樣的經歷:有一天,他跟他五歲的小兒子,安靜地坐在岸邊看海。突然,流著鼻涕的小傢伙滿懷夢想地說:「爸爸,我想跟你和媽媽一起出海,開條小船在海上散步。」我這位多情善感的朋友心裡一動,領結上方的喉嚨,像被什麼東西堵住了似的。他哽咽道:「沒問題,兒子,你想去我們就去!」「到了深海,」可愛的小傢伙望著遠處的大海,繼續他的幻想,「我就把你們兩個扔進水裡淹死。」剛才還被感動得險些稀里嘩啦的父親,心裡一陣劇痛:「哎,兒子,你怎麼會這麼想—」「當然啦,爸爸,你不覺得你跟媽媽給我『餵了太多罐頭(註一)』嗎?」這是我的第一個教訓。
如果一個五歲的小孩子都能想到這一點,我猜,像你這樣十五歲的小夥子,在這方面的體會就更深刻了,所以我可不想幹什麼傻事,逼著你去弒父,就像有些在外人眼裡看上去顯得異常和諧的家庭裡發生的那樣。另一方面,我從來都很討厭父母們試圖「做兒女們最好的朋友」,孩子與他同齡的夥伴交朋友,是天經地義的事,跟父母、老師和別的成年人在一起,頂多也就是相處愉快,其實能做到這一點已經很不錯了;而且就是相處再好,有時也難免會產生想淹死他的衝動,除此之外,沒有別的關係。如果我十五歲—可惜這樣美好的時光倒流,除了小說中,從來沒有發生過—我不會信任那些對我「親切」得過分的大人、任何希望比我還年輕的人、那些用各種大道理來教訓我的人。你能想像那些總是嚷著「你們年輕人真好」、「我覺得跟你們一樣年輕」的人的樣子,可要小心他們,像這樣的甜言蜜語,一定別有用心!一位父親或老師,要麼做大事,要麼就什麼都別做,年輕是你們的,是年輕人的,已經年輕過的人還是少來摻和為好。
所以,我只好把時常想到的、但又不知如何或是不敢跟你說的事情寫下來。如果兒子滿心歡喜地衝到電視機前,去享受屬於他的「自由時間」,想在這個時候給他製造哲學麻煩的爸爸,就理應看到一張拉長的臉(你肯定會埋怨:什麼爸爸,讓人好好看會兒電視都不讓!)。但一本書就不同了,不僅可以想看就看,而且拿起放下也不用有任何尊敬的表示:你可以打著呵欠嘩啦嘩啦一頁頁地翻過,可以喜笑顏開,可以痛苦不堪,還可以面無表情……一句話,你可以一切自由。由於我要跟你說的東西,正好大部分都有關自由,所以比起說教,閱讀更為合適。不過,你至少還是應該給我點面子,拿出一點點注意力(有你學玩新電腦遊戲的一半就夠了)和一些耐心,尤其是在讀前幾章。我明白,這些東西對你來說確實難了點,但我不想讓你省下一步一步努力思考的過程,也不想當你是個小笨蛋—我從來都認為:如果把對方當成笨蛋來對待的話,即使他本來不是,很快也會是了,不知道你同不同意。
我想跟你談什麼?我的生活,你的生活,僅此而已。或者說,我做的事和你正開始做的事。關於前者,正好可以回答很多年前你突然丟給我的一個問題—也許你這會兒根本已經不記得了—當時我沒有回應。那時候你大概只有六歲,我們正在托雷洛東內斯避暑。一天下午,我正把自己關在房間裡,無聊地敲著電腦鍵盤,面前照片上,一條大鯨魚擺著尾巴,悠然地遊弋在藍色的大海上。耳邊不時傳來你和你的幾個表兄弟在游泳池裡戲水玩耍、在花園裡跑來跑去的聲音。請原諒我的裝腔作勢,汗水和傻笑讓我覺得膩煩(也許是歲月荏苒世事消磨,那時的我,已經不再覺得像你們那樣在太陽底下跑得汗流浹背、笑得前仰後合有什麼好樂的)。突然,你跑到我打開的窗前,對我喊了一句:「嗨,你在做什麼?」我只是隨口應承了一件事,因為,要我怎麼跟你解釋我正在寫一本倫理學的書?你不會對倫理是什麼東西感興趣,也沒打算留給我三分鐘時間講給你聽。也許你只是想告訴我你在那裡,可我怎麼會忘了呢—不管那時或是現在,你永遠都是我最親的寶貝,永遠都會在我心中佔有無人可以替代的位置!然後遠處不知誰喊了你一聲,你就掉頭跑開了,我只好在心裡想著你,手上繼續「做」著—直到十年後的今天,我才終於決定給你一個真正的答案—這奇怪的東西,倫理學,至今我仍埋頭其中。
幾年之後,還是在我們的小天堂托雷洛東內斯,你跟我說了一個你做過的夢—難道這件事你都不記得了嗎?在一片漆黑的原野,好像是深夜,天空中颳著可怕的大風;你緊緊抓住樹和石頭,但颶風還是把你捲走了,就像對待《綠野仙蹤》裡的那個小女孩一樣。當你在風裡瑟瑟發抖、即將被吹到陌生的地方時,突然聽見我的聲音(「雖然看不見,但我知道一定是你」,你說這句話時,特別認真地望著我的眼睛,帶著一臉嚴肅的樣子)在你頭頂上方反覆回盪:「要有信心!要有信心!」你想像不出你所做的這個奇怪的噩夢,對我來說是一個多麼珍貴的禮物—那個下午,當你說我的聲音給你鼓勵的時候,哪怕可以活上一千年,也抵不過我心中的那份自豪。好了,我在接下來的書頁中告訴你的一切,都將不過是一遍遍地重複這句忠告:要有信心。當然不是對我,也不是對任何聖人(哪怕是真正的智者);不是對市長、神父、員警,也不是對上帝或魔鬼;不是對機器,也不是對旗幟—要相信有一種智慧能使你活得比現在更好,要相信有一種本能能使你贏得愛的幸福陪伴。你也知道,這不是一本懸疑小說,得要讀到最後一頁才能揭曉誰是兇手,我迫不及待地在序言裡就指給你看最後一課,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人生最重要的一課。
也許你會懷疑我想「吃你的頭」(註二),因為你大有不會迷失方向的聰明才智。也許吧,食人部落敲開敵人的頭蓋骨吃掉他們的大腦,試圖藉此佔有對方的智慧、神話和勇氣,所以,我藉這本書把我的頭送給你吃,同時也小小享用一點你的。不知道你會不會從中收穫很多,可能不愛讀書的小王子,只會在前人留下的經驗教訓中淺嘗幾口,但在我,卻是非常希望能夠狠狠咬住你多餘的財富—這尚未啟封的青春。願它使我們倆都能從中受益。
註一:罐頭 西班牙語中比喻不考慮對方情況、不顧及對方意願,對其生硬說教,填塞許多東西。類似中文俗語中的「填鴨式」教育。
註二:吃你的頭 西班牙語中意為「把事情複雜化了,兜圈子」,在此作者直接用其字面意思大談「吃頭」。
如何應付工作中的壓力
* 富比世/Melanie Lindner、Maureen Farrell 2010/04/28
你感到筋疲力盡了嗎?試著感受一下巨幕電影公司 IMAX 聯席首席執行官 Rich Gelfond 生活中的一天吧。
就以11月5日為例吧。Gelfond 和往常一樣早上6點在健身房健身,然後他和他的董事們及審計部門成員召開了一場兩個小時的會議。接著,他又動身參加一場歷時三個小時的會議來最終確定將於第二天公佈的第三季度財務報告。下午,他起草了一份電話會議講稿,並與公共關係團隊演練了如何應對棘手提問,與此同時,他還與電影高層主管籌畫了即將在35家新裝配的數位投影 Regal 影院上映《馬達加斯加2:逃往非洲》 (Madagascar: Escape 2 Africa) 的活動方案——這將是迄今為止 IMAX 規模最大的首映活動。
這就是壓力。但是,並非只有像 Gelfond 這樣的高層才能感受到工作壓力。美國職業壓力協會 (American Institute of Stress) 估計,壓力問題導致美國企業每年在醫療保健費用、職員流動和缺勤方面的損失高達3,000億美元。
如何應對壓力?為了找到一些無需大量服用藥物的有效辦法,我們採訪了一些心理學家和體育明星。以平和的心態來看,這些建議中有相當大的一部分看起來像常識。但是,如果你認為自己以前全都聽說過,那麼試問自己:你是否經常真正聽從這些建議?
短期內,對抗壓力等同於尋找解脫,至少從表面看來如此。在他最忙碌的時候——穿梭於各種會議、努力攻克最新技術以及與投資者打交道——Gelfond 都會確保在開始一天的工作之前在健身房裏鍛煉一個小時。他說:「(鍛煉)不僅幫助我緩解原有的壓力,還增強我應對當天全天出現的各種問題的能力。」
但是,只進行鍛煉並不能摧毀更深層次的壓力的來源。為了做到這一點,你必須明確哪些具體事物令你身心俱疲。
美國心理學協會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職業實踐部前執行理事 Russ Newman 表示:「人們通常泛泛地感受到壓力。壓力應該有具體的原因和誘發因素,然而,除非你花時間來審視它們,否則你不會知道你所面臨的到底是什麼。」
大多數的科學研究顯示,當人們有很高的要求,卻缺乏對發揮作用的力量的控制(或感知到的控制)時,與工作有關的壓力會最沉重。例如:一個生產線上的工人可能有一份明確的、重複性的9個小時的工作,但他仍然會感到壓力重重,這因為他的工作命運遠遠超出了其掌控範圍。加州大學爾灣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社會流行病學中心主管 Peter Schnall 說,你的控制感越強,你的整體工作壓力水平就越低。
一旦弄清楚什麼成為你的負擔,就將這些壓力的誘因分成兩類:一類是你能夠控制的,一類是你通常不能控制的。顯然,要先擊碎你能夠控制的壓力。對於那些你無法掌控的因素,你可以試著減弱它們的影響。事實上,一些看似不在你控制範圍之內的誘因其實並非果真如此。如果你的壓力來源的確無法改變,那麼就試著轉變你的體驗方式吧。
例如上下班。如果每天驅車數小時去上班對你產生壓力,那麼不妨通過有聲書籍來改變這種體驗。對這種處境的額外控制可以減輕你的心理壓力。
徹底避免生活中各種低效行為。聖路易士大學 (St. Louis University) 研究工作壓力方面的教授 Matt Grawitch 在一家當地醫院的一項諮詢任務中看到了這一第一手資料。在該醫院的一幢側樓內,護士們需要使用位元於走廊兩端的兩台印表機來列印患者的病歷。然而,由於某些原因,護士們在列印病歷時無法確切知道能用哪台印表機,因此也不知道病歷會從哪台印表機裏出來。他說:「護士們每天在走向不能用的印表機然後再走到能用的印表機的過程中浪費了數小時。」其結果是:產生了一堆不必要的壓力。
工作規劃可以將壓力消滅在萌芽階段。你需要仔細區分工作主次,確定哪些工作能在特定的一周內完成,哪些工作不能在這一周內完成。對於任何接近超負荷運載的系統來說,不能預計的事情所產生的問題總比還未超負荷的系統多,因為未超負荷還有彈性去處突如其來的問題。
還有一個方法:使慌亂變成興奮。頂級運動員都是這種壓力管理技巧方面的大師。多倫多猛龍隊 (Toronto Raptors) 前鋒、六次入選 NBA 全明星賽的傑梅因‧奧尼爾 (Jermaine O’Neal) 是這樣看待壓力的:「體育競技中的壓力沒有什麼不得了。這種工作本身就是這樣。當舞台更大時,如季後賽,這只會使工作變得更激動人心。感覺就像聖誕前夜的孩子們一樣。當然,也許比賽快要結束前罰球投球時,面對籃板後面球迷們的瘋狂呐喊確實會令你感到有點緊張。但是你要知道,你已經練習過如何一球制勝。所以,獲得這種機會只會令你感到開心。」
如果感到進退兩難,不妨嘗試一些幽默吧。活躍在北美東西海岸的企業教練 (Executive Coach)、心理學博士 Debra Condren 博士說,也許你不是傑瑞‧宋飛 (Jerry Seinfeld),但即使是在緊張的會議中穿插一個笑話,也許會產生很大的幫助。管理者們需要嘗試一些自嘲式的幽默——記住,如果你感到有壓力,那麼你的部下也會感受到壓力,所以,讓他們知道你能夠戰勝這些困境吧。
關於工作壓力的最後一個建議:如果你想發洩,請多加小心。宣洩應該成為一種情緒清理行為,而不能讓同樣的壓力再次將你籠罩。
聖路易士大學的 Grawitch 表示:「如果你走出大廳向一位同事宣洩,這是可行的。但如果你接著又返回大廳向其他人宣洩,那麼你將想不開,其後果可能不堪設想。」
原文:Forbes.com How To Stay Cool On The Job
學者觀點/防範之道 建立公義社會
* 聯合報╱特派記者汪莉絹/北京報導 2010.04.30
中國校園近來十分不平靜,接二連三地發生歹徒闖入殺人的慘案,中國人民大學社會系教授周孝正表示,對社會不滿報復濫殺的案子不是現在才有,唯有建立公平正義的社會,切斷暴力鏈條,才能降低這種偏激極端的報復行為!
周孝正表示,現在的世界並不平靜,恐怖攻擊的行為大至美國「九一一」事件,小至各地的校園慘案,都攻擊不相干無辜者的報復行動,也是社會矛盾的反射。
周孝正指出,歹徒闖入校園濫殺無辜的案件,以前也有,只是曝光較少。他認為,最近接二連三地出現校園慘案,類似案子「紮堆」出現,反映出一種犯罪者的心理和社會心理傳染病。
他認為,這種濫殺無辜的報復社會行動,是隨機的。很多人說要加強校園保衛等,他認為,這都是治標不治本。
周孝正認為,要降低報復社會的偏激行動,首先要切斷暴力鏈,包括在家庭不打孩子、電視和電影降低暴力鏡頭,規範暴力或殺人案件的報導或描述等。
當然,降低社會矛盾也是避免報復社會的偏激行為一再出現的基本手段,特別是縮小貧富差距、改變收入分配不公、司法不公、打擊官員貪腐敗及關注弱勢群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