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29 17:53:44台北光點

上海市博》放眼綜觀中國經濟改革的全新面貌


* 聯合報╱記者陳東旭 2010.04.29

就像兩年前的北京奧運一樣,上海世博會極力打造一個「迎人文世博、尋城市文明」的精神文明環境,期盼上海市民「改陋習、講文明、迎世博」,以與壯麗絢爛的世博場館群相匹配。

穿睡衣 照樣逛大街



* 上海官方呼籲民眾不要再穿睡衣上街(記者陳東旭/攝影)

從上周首日世博會試運行來看,上海市民的素質可真讓人不敢恭維:亂插隊、亂丟垃圾、隨處吸菸,還踐踏草皮、擠破義大利館大門玻璃、破壞福建館內的部分立體地圖等。

怎麼會這樣?上海五、六年來大力宣導人文素養,首選的廿萬市民也具指標意義,卻在一夕破功。

上海市政府這五年來,像要求小學生似的,宣導人民「不要亂插隊、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不在公共場所吸菸、不闖紅燈、不大聲說話、不在街上相互罵娘」;不要在戶外晾曬衣服(尤其是內衣褲),更千萬別再穿睡衣上街了。

改毛病 還要些時間

但部分上海市民依然故我,「這是官方的世博,不是我們的世博」,並直言「世博是某些人更上層樓的台階」。

首日試運行出現的亂象或許不能代表全體上海市民,對年輕一代的上海市民來說,更不盡然公允,因為他們已了解「自覺贏得尊重」,他們知道排隊、左行右立(地鐵站扶梯)、不搶位子、讓位老弱婦孺,才不會遭到白眼。

去年九月來台灣考察的中國最大旅遊網站「攜程網」公關程振堯認為要多宣導、多要求總會進步的。她舉例,多數上海人知道乘自動扶梯要站右邊,但尖峰時段人山人海,很難徹底實施。比較一下全球各地華人的言行舉止,改革開放至今三十年,針對為何今日的中國人如此「特立獨行」的問題,程振堯沒再解釋。

老棚戶 痰蹤處處見



* 世博將近,上海市中心的「老棚戶」是外地人研究上海市的寶貴資料,但官方則認為這是落後的象徵,不會歡迎外人來此取鏡(記者陳東旭/攝影)

海台商林憲忠說,六年多前浦東國際機場剛啟用,航站美則美矣,旅客素質則不敢恭維,站在自動扶梯上動也不動,讓後方趕路的人焦急不已,還有人吵了起來。現在,至少不會吵架了。

市中心棚戶區(破舊住宅區)的素質更糟糕。此處生活條件是舊上海人的寫照,巷窄髒臭,與垃圾箱、公廁為伍,地面滿是隨處可見的痰,電線桿則是掛滿衣物的「萬國旗」。這兒一點都看不到「世博」的影子。

破暗巷 油漆急遮掩



* 
世博開幕在即,部分上海市區仍有未完工的工地,市府乾脆築牆遮醜,展現了政府的效率,說明「找方法而不找藉口」是有根據的(記者陳東旭/攝影)

對施工中的工地與破舊建築,市府想出個辦法:在這些醜陋的工地外立一道牆,漆上油漆,遮掩了一切。

但不論是舊社區、新高樓,逐漸成為國際大都市的上海不能再像以前,大街表面光鮮亮麗,暗巷裡垃圾遍布、汙水橫流。

「大街」與「暗巷」一直在上海這個十里洋場激盪著,名牌大學某教授的學術抄襲,與世博推廣曲抄襲,都屬「暗巷」,或許這些減損不了即將登場的世博會這條「大街」,但這種突兀、欠缺人文、公平與道德的「奇觀」終究是個缺憾。


美國學者:中國網路戰具軍事經濟雙重面向
* 中央社╱華盛頓28日專電 2010.04.29

華府智庫「傳統基金會」中國問題專家史劍道(Derek Scissors)今天指出,中國駭客行動具有經濟面向,對於智慧財產權已經構成威脅,但中國政府顯然正在加強行動。

史劍道指出,中國對於政治網路活動的控管,竊取商業機密資料,對各國企業在華營運的傷害很大。機密外洩就代表商機流失,甚至可能成為當地對手打擊自己的致命武器。

傳統基金會(The Heritage Foundation)今天舉行「中國及網路安全」研討會,除史劍道外,發表專題演講者還包括美國國防大學資訊戰教授庫爾(Daniel Kuehl),及專門研究電子作戰的「老烏鴉協會」(The Association of Old Crows)資訊作戰研究所主任哈定(Joel Harding)。

相對於史劍道所提的經濟面向,庫爾強調,網路軍事行動的特性就是難以區分「前線」與「後方」,意即敵人會在任何地方出現;然而,中國的目標之一,就在掌握更多的網路空間,以劃出敵我邊界,並打贏高科技條件下的局部戰爭。

哈定則認為,美國軍方的「網路司令部」(Cyber Command)不見得能完全因應網路戰,但至少能匯整各軍種的技術及資源,必免之前山頭林立的弊病,同時也能對民眾及國際展現美國因應網路作戰的決心。


洋學位免出國 經建會促設教育城
* 聯合報╱記者許玉君/台北報導 2010.04.29

為積極與國際接軌,解決國內私校招生不足問題,經建會提出設立「教育城」的構想,希望吸引各國名門大學來台設立分校,國內學校也可與國外學校洽談「就地改制」,成為國外學校的「台灣分校」,成為私校退場的其他選項。

經建會表示,以鄰國馬來西亞與新加坡為例,不僅積極招收國外留學生,也加強吸引國外大學在當地設立分校。馬來西亞境內有五所外國大學分校,包括澳州蒙納許大學、英國諾丁漢大學;新加坡則有美國內華達大學、芝加哥大學,及麻省理工學院與史丹福大學提供的雙聯學位。

經建會表示,除爭議性頗大的中國學生來台議題外,教育部或可仿照卡達設立「教育城」的方式,吸引外國著名大學來我國設立分校。

官員強調,推動「教育城」的好處,不光只有與國際接軌一項,同時還能解決國內私校招生不足的問題,招生情況不佳的私校若能利用現有設施與制度,「就地改制」、直接成為「某某大學台灣分校」,也是提供私校退場的選項之一。

經建會還建議,可依照國內未來產業發展趨勢,邀請符合台灣六大新興產業及雲端運算中心、智慧電動車、智慧綠能及發明專利產業等特色的國際知名大學,來台設立分校,由科學園區提供土地,透過學校整體團隊的進駐,說不定能對國際大廠產生磁吸效應,有助於國內產學合作交流與產業創新。

以卡達教育園區為例,位於首都杜哈西南郊區,由卡達基金會興建校舍、提供設備,並邀請不同領域的美國大學設立分校,包括康乃爾大學醫學院、卡內基美隆大學資訊學院、德州大學資源工程學院、維吉尼亞大學藝術學院等。


平民外交官 讓歐銀印象深刻
* 聯合報╱記者王光慈/台北報導 2010.04.29



* 林寶新(左)、鍾克雄(中)、鄭雅穗(右)

外交,台灣人一步一腳印。林寶新、鍾克雄與鄭雅穗不是外交官,也沒有擔任公職,卻自願放棄手邊工作,無償接受歐洲復興開發銀行委託,隻身前往中亞、中東歐輔導企業轉型,做國民外交。

今年六十八歲的美國線藝電子公司前總經理林寶新,是台灣第一個接受歐銀委託的諮詢顧問,首次輔導的國家是很多人沒聽過的「摩爾多瓦」,一個被羅馬尼亞和烏克蘭包圍的內陸國;憑著熱忱,林寶新一口答應,想藉機宣傳台灣。

出發前,林寶新到台北市中華路旗幟店買了一堆小國旗,在摩爾多瓦逢人就送國旗;與廠商開會第一件事,就是把立式小國旗放在桌上,自我介紹第一句話是「I come from Taiwan」,搭配西裝領口上的國旗徽章,時時刻刻宣傳台灣。

神通電腦副總經理鍾克雄,平常公司業務繁忙,為了達成歐銀委託案、打響「MIT」名號,今年二月犧牲春節長假,獨飛卅六小時轉三趟機,到喬治亞共和國教企業撰寫公司年度計畫。 鍾克雄的伴手禮是台灣產的大容量隨身碟,當地企業老闆見識到台灣高科技,不少人打算來台取經兼採購。

放棄五萬美金年薪從美國回台灣教書的鄭雅穗,與元智大學教授盧以詮,在吉爾吉斯輔導資訊產業之餘,成功引荐多位吉國學生來台留學。鄭雅穗希望透過留學生把台灣形象傳遞回去,「讓更多人認識美麗的台灣。」

像林寶新這樣默默為台灣拚外交的「國民外交官」,還有近廿位,每位都在期限內達成使命,提高台灣的能見度。歐銀副總裁曼薛普斯近日親自率團來台訪問,希望招攬更多台灣優秀人才,強化台灣與歐洲的合作關係。


小檔案/台灣 歐銀在亞唯一據點
* 聯合報╱記者王光慈 2010.04.29

歐洲復興開發銀行(EBRD)為政府間國際組織,成立於一九九一年,目的在協助中歐、東歐和中亞等前計畫經濟國家,轉型為市場經濟,現有六十個會員國,除歐洲國家外,還有美、日、加。

我國在一九九一年以觀察員名義加入歐銀,參與歐銀對中、東歐及中亞等卅多個受援國的經濟轉型計畫,至今已在俄羅斯、喬治亞、烏克蘭、克羅埃西亞、匈牙利、摩爾多瓦、吉爾吉斯、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塞爾維亞、蒙古和科索沃等國,成功執行廿一件企業轉型案。二○○六年歐銀來台設立辦事處,是在亞洲唯一據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