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03 02:24:21台北光點

促馬政府改革 學者連名提萬言書


* Don’t say goodbye...五都選舉結果將於年底揭曉,這種建言恐覆於「雷聲大雨點小」
* 聯合晚報╱記者唐孝民/台北報導 2010.03.02

知名政論家南方朔、經濟日報總主筆馬凱、前海基會副董事長洪奇昌與環球經濟評論社社長林建山,針對台灣當前問題,連名提出萬言書,希望為台灣目前麻木、灰心的社會,注入一份知識分子愛社會的動力,掀起社會熱情,對形成執政者壓力,促使政府進行必要的改革。

曾撰文批評馬英九總統「比崇禎還不如」的政論家南方朔,昨日再度於香港明報撰文,以「國民黨02.27再度大敗的警訊」為題,認為馬金體制已黔驢技窮,看衰國民黨在年底五都與2012年的總統大選。

南方朔表示,他的唱衰,沒有惡意,就是寫實,更是基於恨鐵不成鋼的心理。他認為,馬英九上任以來,民調支持度急速下滑,只能怪他自己,怪不得別人。

南方朔說,他看衰國民黨年底五都選舉,以及認為馬英九2012連任大勢不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馬政府與國民黨,至今仍存在著含淚投票的奇怪邏輯,認為台灣選票板塊藍大綠小,選舉失利主要是藍軍支持者熱情沒有被激發,殊不知馬英九與國民黨,失去的不只是藍軍基本盤,就連廣大的中間選民,甚至在2008年投票給他的淺綠選民,都對馬英九的作為,失望透頂。現在的選票板塊,早已經是綠大藍小,絕不會是藍大綠小。

南方朔指出,台灣的選民結構,從來就不固定,馬英九才會在2008總統大選,拿下超高選票。但馬英九上任各項作為,都讓台灣民眾看清馬英九缺乏施政魄力,以及沒有同理心的個人風格,周美青反而比他好。因為沒有同理心,就會予人虛假的既定印象。

他批評內閣沒有朝氣,只會看上面的臉色做事。台灣現在所面臨的迫切問題,政府團隊只注重股市、房市等浮面現象,就像馬英九馬不停蹄的接見,都是作秀。做總統不能如此亂搞,支持者熱情一旦消褪,可是要花很大的努力,才能挽回。

馬凱以經濟學者身分,提出建議。他指出,台灣產業發展、土地利用、人力資源與政府應變機制,都已出現嚴重警訊。包括台灣出口產業押注中國沿海加工出口區,經濟發展偏重高科技產業,弱化我國中小企業與服務業,以及東協加一的關稅壁壘障礙,與台灣人口青壯比率大幅降低,人口紅利轉化成負債等等跡象顯示,台灣經濟的危機已迫在眉睫,政府必須拿出有效的具體政策,才能化危機為轉機。


開發金前座林誠一辭世 享年73歲
* 聯合報╱記者陸倩瑤、施靜茹/台北報導 2010.03.02

開發金前董事長林誠一上周六在宜蘭爬山時,突發心肌梗塞,雖然緊急送醫以葉克膜搶救,前天下午仍因心肺衰竭病逝於台北榮總,享年七十三歲。

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主任王緯書說,林誠一患有心臟冠狀動脈疾病,心臟血管本來就有四支支架,上周突發心肌梗塞,在宜蘭緊急使用葉克膜體外循環機,再轉送台北榮總;可能因心肺功能過度損傷,仍回天乏術。

林誠一曾任誠泰銀行董事長、開發金董事長、合作金庫常務理事及台北第三信用合作社理事主席等職,是金融界重量級人物。

民國六十年代,他是少數公開支持黨外運動的銀行家。

陳水扁主政後,林誠一獲聘總統府國策顧問與總統府資政,當時誠泰銀行首創以政治人物為主角的認同卡,發行「台灣之子」信用卡,為當時的阿扁總統招徠更多粉絲。

民進黨人士說,林誠一與扁家關係深厚,陳水扁擔任國家元首後,許多財團紛紛討賞,林卻沒開過口,阿扁曾對友人說:「他(林誠一)是我唯一不能拒絕的人。」

林誠一注重養生,任職誠泰銀行時,每天從民生東路的家走到誠泰銀行西昌街辦公室,把走路上班當運動。


空頭總司令出書 張金鶚:我常試水溫
* 聯合報記者許佳佳 2010.02.28

被不動產業者又愛又恨地稱為「房市空頭總司令」,只要提到「房地產」三個字,政大教授張金鶚就認真起來,他會積極甚至帶著些許激動與每個有興趣的人討論,彷若把課堂搬到了現場。

張金鶚教書教了20年,他要求學生每堂課都要交心得,還把大一必修課排在周一上午8點到10點,就是訓練學生從大一開始,每周日晚上就要收心,認真地面對自已的專業。

嚴格要求學生,也嚴格要求自己。直到今天,張金鶚表示,他上完每一堂課幾乎都是滿身大汗。20年來如一日,背後就是一種熱情,讓人可以抗壓,持續對專業理念的堅持。

他說,現在市場上許多有關房地產的討論看似豐富,但很多資訊都被簡化扭曲。比如說「有土斯有財」、「高通膨或低利率時代,租不如買」、「買房子看區位就對了」,這些通則禁不起邏輯思考的挑戰,更不應該成為商人推銷給全國民眾的唯一價值觀。

張金鶚認為,不動產投資是件複雜的工程,面對人生中一筆幾百幾千萬元的金額,時機、區位、產品、價格、個人生活型態等,都應該被謹慎地列在買與不買的選擇項目中。每個家庭的需求明明各異,家人共同想法才應是交易時的考量重點,但普羅大眾卻被各式銷售話術牽著往同一個方向走。

張金鶚積極打破許多房地產業者鼓吹的口號,被媒體稱為「平民房價捍衛戰將」,最近新書《張金鶚的房產七堂課》即將上市,希望市場在廣告以外,還能聽到一些專業、真實的聲音。

雖然常被稱為房地產空頭總司令,但張金鶚說,其實他從來不用既定的多空立場來看市場。如果兩三年後房價跌到他認為合理的價位,他甚至也會在政大附近換屋。

他回台灣20年,曾買賣過預售屋、中古屋、辦公套房等好幾種商品,租過房子,還作過短暫的包租公。他說自己不只是關在校園中的教書匠,也常下場試水溫。

張金鶚說,住得舒服,永遠是買房子的主要目的。個人生活型態、階段性財務規畫、產品本身,才是交易考量的關鍵。如果你具備的專業知識不足,靠房地產賺錢只是輔助效用,它不應該被吹成過大的泡沫。因為世界上沒有神話,房地產市場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