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01 06:37:20台北光點

歐盟再提醒中國 「氣候變化事實」不能談判


* 聯合報╱香港特派員李春/香港報導 2009.12.01

早前的中共十七屆四中全會,習近平未出任中國「中央軍委副主席」,引來諸多猜測。最新一期香港鏡報月刊載文,揭開謎底,是習近平主動請求不進。

鏡報月刊第十二期載文說,中共十七屆四中全會籌備中,確有研擬中國中央軍委選舉安排,準備提請習近平出選中國中央軍委副主席,依胡錦濤接班模式遞進。但那次全會結束,結果出人意外,引來很多猜測。

這篇題為「習近平未任軍職之謎」的文章說,中共十七屆四中全會召開前夕,習近平給中共中央全會和胡錦濤寫了一封信,內容大意是他本人到中央工作時間不長,許多情況還較為陌生,做好分工內的工作需要花很大精力,自己尚不具備承擔新工作的能力和條件。


習近平欲辭接班人 不願做亡國之君
* 汪海濤/開放雜誌 2009.9.22

中共建國六十週年前將召開十七屆四中全會,據悉將會有一些人事變動,中共已對外放風,將會推出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問題,但一般中共觀察家認為這些新政無非走過場,不會有甚麼新意。不過,日前北京政壇有消息傳出,中共十七大內定的總書記胡錦濤的接班人習近平,最近向政治局常委會寫信,說不想在中央工作,表達出自己無意接班的意思。據消息人士說,有關習近平的動向九月份的四中全會的人事變動應該可以看出端倪。
         
據消息人士說,習近平此信大約寫於今年六、七月間,消息最近才傳出。習近平此信的大意是:自己來中央工作感到不堪重負、力不從心,想來想去還是覺得適宜在地方工作,希望中央能作出安排,使自己可以集中精力造福一方。此信的弦外之音,是不想當下一任總書記,表示做一名地方大員就心滿意足了。 
     
     習近平是在二○○七年中共十七大進入中共最高領導層的政治局常委會,排名在原被視為熱門的繼任人選-李克強之前,是中共第五代領導人選的競逐中的優勝者。去年三月人大會議,習近平又當選為國家副主席,其路徑與當初胡錦濤內定為接班人後入常委,再任國家副主席相似,接班態勢更為明顯。由於胡錦濤當年在十五大四中全會確任為軍委副主席,在權力繼承上進一步到位,因此習近平在十七大四中全會上能否出任軍委副主席,這將是他能否成功接班的決定性的一步。 
     
     習近平在這場爭奪十八大領導核心的接班之戰,能夠越過胡錦濤的人選-李克強勝出,據悉主要是江澤民和曾慶紅兩人用以平衡胡錦濤的團派力量而力推的結果。江澤民、曾慶紅奉行的是血統論路線,對中共高幹子弟特意栽培,作為元老之子的習近平當然具有優勢。 
     
     習近平接班上位已指日可待,卻傳出他竟有意放棄的消息,頗使人感到意外。知情者分析習近平無意入主中南海可能有如下原因:
    
     第一,中共高層的矛盾積怨很深,權力鬥爭相當激烈,習近平此事較平庸,在權爭漩渦中往往感到吃力,有不堪重負之感;
    
     第二,其父習仲勳曾是中共黨內殘酷鬥爭的受害者,曾被審查、關押、監護前後長達十六年,是從地獄裡走出來的人。據接觸過習家的人說,習仲勳曾把黨內鬥爭如何殘酷講給自己的五個子女聽,而次子習近平幼年亦為此吃過苦。這段慘痛的家史可能給習近平心裡留下陰影,而不太願捲入權力鬥爭的漩渦;
    
     第三,對他有恩的上司項南的遭遇也給他很深影響。習近平一九八五年調福建工作,受到當時的省委書記項南的重用。兩人關係情同父子。但項南因思想開明、大膽推行改革政策,受到黨內保守派打擊報復,在一九八六年中箭落馬。項南的遭遇被指為中共黨內八十年代一宗大冤案。據言習近平對項南的遭遇看在眼中,內心很同情,一直為他稱之為「項公」的項南抱屈,項南一九九七年逝世後,習近平每年大年三十都會在項南遺照前鞠躬以示敬意。項南的遭遇是否會使習近平明白中共權力場是高處不勝寒?

     第四,習近平可能是明白人,他很清醒自己如能在中共十八大即二○一二年順利接班,獨掌大局,但接手的可能是一個已無法收拾的爛攤子,人家江澤民、胡錦濤已順利上岸,自己可能未必有那樣好的命運,弄得不好就是一個亡黨亡國之君,令人不寒而慄,不如急流勇退,只承擔有限責任。 
     
     習近平是否真的會急流勇退?也有另一種看法,有評論家認為,他一步步上升到政治局常委,那已是身不由已,沒有退路了。相信四中全會還是會按部就班,任軍委副主席。全會據說在九月二十日前後開場。不妨拭目以待。


歐盟提醒中國 氣候變化事實不能談判
* 中央社╱江蘇南京30日電 2009.11.30

歐盟委員會主席巴洛索今天說,在即將舉行的哥本哈根會議中,同意中國以共同有區別責任的數字談判,但對氣候變化事實不能談判。

巴洛索所指的事實是,地球必須保持溫度上升兩度以下,否則會有災難性影響。

第12次中歐領導人會晤於在南京金陵會議中心舉行,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和歐洲理事會主席瑞典總理雷恩菲爾德、歐盟委員會主席巴洛索在會後共同舉行記者見。

巴洛索說,在即將舉行的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上,歡迎中國提出一些具體務實的數字,做為減緩的目標,仔細分析中國的建議,同意應該在共同有區別責任,也就是在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之間,在數字上進行談判。

他說,歐盟和中國在其他方面可以進行談判,但是和科學是不可能進行談判,和氣候變化的事實也不可能進行談判。

他強調,面對氣候變化這個非常大的威脅,威脅到地球上的生命,這是為什麼要記住科學帶給他們這個目標,即保持溫度上升兩度以下,要不然會有災難性的影響,所以歐盟要盡可能達成全面性且有效的協議。


美國重返黃金年代?看到跡象
* 聯合報╱編譯陳世欽/報導 2009.12.01

歷經艱苦十年的試煉後,美國能否否極泰來?不見得。不過一些令人振奮的跡象已經出現。

時代雜誌報導,美國人昧於基礎建設、瞬息萬變的全國與全球政局、金融市場與企業管理的重要性而吃盡苦頭,想必已經記取教訓。這可能是美國的醫療健保法案首次得以立案施行的關鍵。

如何整頓華爾街?答案是提高銀行借貸門檻;加強監督,尤其是加強管理衍生性商品;通過新版葛拉斯/史迪格爾法案、禁止任何企業「大到不能倒」。

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經濟學教授塞拉表示:「對投資人而言,如果過去的十年苦不堪言,未來的十年往往會更好。也許十年後,今天敢於投資的人會獲得相當好的利潤。」紀錄顯示,利潤通常會回復到中間值。

股市經常反映政治與經濟趨勢。如果未來發展穩定,市場就會以上漲的行情反映。如果發生預料之外的正面發展,例如一九九○年代網路興起,股市上漲幅度特別大。然而過去十年意外多屬負面,股市相應下跌。展望未來,意料之外的正面發展將再次拉抬股市,它們或許是西方與激進伊斯蘭世界的緊張對峙獲得緩和,以及綠色科技的突破。最重要的是,美國人必須以更認真的態度承擔應負的責任,以解決當下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