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25 16:08:03台北光點

國際建築時尚形象 台北101已成台灣地標

* 中央社 9/20

台北金融大樓斥資新台幣近600億元打造,自1997年動工,雖發生過公共安全事件,但2003年底、2004年初購物中心開幕、大樓出租後,現今國際建築與時尚形象,成為台灣地標之一。

台北金融大樓(台北101)的打造,歷時7年,包含台北市政府權利金及建置經費各約200多億元,共斥資580 多億元打造。這棟含蓋塔樓與裙樓,硬體目標鎖定成為全球第一高樓的重大建案,註定從一開始就要成為話題女王。

台北101大樓自1997年起動工,不僅興建費時,施工期間的2002年,遇三三一大地震,不幸發生達百公尺高的機具鬆脫掉落,重創行經汽車,造成5人死亡的悲劇。

7年後,終於興建落成的台北101金融大樓,2003年11月,3大事業體之一、位在裙樓的台北101購物中心率先營運;2004年底塔樓的大樓開始出租;最後是2005年初,觀景台終於對外開放。

不論此三大事業體的任何一部份,鎖定營運的目標都是國際化。

然而營運之初,大環境並不理想,使得購物中心櫃位招商與大樓出租的洽商都顯得弱勢。

高聳似寶劍形體的外觀,招來風水師比喻帶煞氣,甚至有報導繪聲繪影隱射鄰近名人隕落與其有關。使得台北101大樓的營運,迫切需要經由軟體營運,塑造101大樓品牌形象。

台北101指出,早期董事長多任職不久,包含初期的胡定吾及任職至開始營運之初的焦佑倫,限於任期的時機與短暫,多僅扮演一棟興建中建築的名義董事長,未能深入參與營運。

直到任職最久、成績最可觀的陳敏薰上任後,台北101的招商績效才為之改觀。

她自2004年5月任職至2009年1月5日(卸任),對台北101誕生後的營運參與最深、最久,這位捲入前總統陳水扁家司法案件、被譽為最美麗、年輕董事長,儘管輿論反差甚大,但她及所率領團隊,確實是將台北101金融大樓打造成為台灣地標的重要力量。

一位年輕貌美、話題多的女董事長,「她」的都會女性、時尚形象,同時低調、積極洽商歐洲精品進駐,逐步轉化了大樓的陽剛殺傷力。

年年舉辦跨年煙火秀、國際時尚秀與登高賽等,把台北101融入國際建築與時尚市場,軟硬體實力都具足了,台北101儼然成了台灣地標。

台北金融大樓出租率已自初期3成多來到逾9成現況,重要外商紛紛進駐,對比最初一坪租金新台幣2500元到3000元間,現在已提高為3000元到3500元水平。

近期將再出租樓層為70多樓到84樓間的高樓層,租金價看3500元起跳,再度強化台北101行情,國際精品也曾捨東京與香港,率先在台北101大樓舉辦時尚秀;值得注意的是近期還有大型出租案即將確認簽約。

購物中心方面,也從早期犧牲營收,低姿態請求國際精品入駐,已進展至國際一線精品與跨足國際市場的台灣主力品牌齊集的國際購物中心。

論品牌實力,不僅愛瑪仕的鐘錶已進駐,LV門市一開幕更吸引熱愛名牌的日籍觀光客排隊購買;今年10月香奈兒鐘表櫃位也將正式開幕;就連倫敦商業設計展也至台北101購物中心展出;台北101購物中心的角色,已非信義計畫區內其他高級百貨可以取代。

再看觀景台,更是國內外觀光客必定走訪之地,她是唯一可以在台北市區鳥瞰台北景觀的最高處,就像是造訪巴黎或東京,必定登上巴黎艾菲爾鐵塔或東京鐵塔一樣。

近年,觀景台有自營品牌 DAMPER BABY系列紀念品,並設置台灣特色產品區銷售代表台灣的珊瑚飾品等設計品,多角化營運台北101與台灣工藝產業商機。

據台北101統計,今年1到7月造訪觀景台人次分別達8.5萬、7.4萬、11.5萬、13萬、12萬、9.8萬、11.4萬人次水平;到了8月,更一舉登上14萬人次水平,且預計今年度營收上看7億元(去年5億多元)。

以去年發生全球金融風暴而言,台北101年營收攀升到74億元左右,其中大樓10多億元、購物中心近60億元、觀景台5億多元;今年4月,並已首度出現單月達到損益平衡、營收微正數佳績;以現行營運規劃,預計2012年可損益平衡。

台北101官股、民股皆有,下一任董事長由誰出任,9月25日董事會將底定。

不論誰擔任台北101董座,除享受台北101大樓現有光芒,也要面對須費時70年,直到2073年,才能攤提總計新台幣580多億元費用的現實。

如何讓台北101更耀眼的營運、甚至邁向穩定獲利,是新任董座未來要面對的嚴峻考驗。


■ 鮑彤:中共首應還政於民、建立共和
* 中央社

在中共即將大舉紀念建政60週年之際,中共已故總書記趙紫陽的秘書鮑彤指出,還政於民、建立共和才是中國第一位的事。

由張偉國編輯的「新世紀」網站刊登鮑彤的署名文章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個沒有共和制度的共和國」,60年來由於公民的選舉權、所有權和其他權利受到有領導、有計劃的侵犯,共和制度至今無法建立。

鮑彤呼籲,中國人有責任為維護自己的權利,為監督和限制共產黨的權力,也就是為建立共和,而共同努力。

他同時指出,中共的領導人也有責任停止侵犯公民權利,還政於民。

鮑彤說,「方今國家尚無共和制度之際,還政於民和建立共和應該是第一位的。」

至於閱兵、慶祝、狂歡、出版幾篇應景文章,他認為都不是第一位的。而驅逐小攤小販,追捕上訪人員,嚴查負面報導,禁止公民集體請願,鮑彤說,這些本來就和「國慶」風馬牛不相及,但願從此不再重演。


■ 歐巴馬再上火線 盼健保改革脫離政治泥淖
* 中央社

美國總統歐巴馬在今天播出的訪問中表示,任何想推動改革的總統都會遭到強烈批評,林肯、小羅斯福或雷根都一樣,但過去40年都未完成的健保改革必須繼續。

針對日前在國會遭議員「嗆聲」,甚至引起前總統卡特(Jimmy Carter)批評是「種族主義作祟」,歐巴馬則是輕描淡寫帶過。他說,現在的媒體環境下,無禮表現才能搶到版面。

歐巴馬本週末展開新一波大規模電視公關宣傳,除接受美國廣播公司(ABC)、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國家廣播公司(NBC)、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等多家全國性電視台訪問,21日還將現身「賴特曼深夜秀」(Late Show With David Letterman),成為首位上該節目的現任總統。

歐巴馬強調,最新研究顯示,家戶健保開支在過去10年間已經增加130%,就算去年遭逢經濟衰退導致通貨萎縮,但健保費用還是增加55%,「一切都顯示非改不可」。

另外,歐巴馬重申,健保改革涉及的費用增加不是加稅,政府也會推出各種稅賦優惠避免民眾負擔增加,「我在選戰期間不加稅的承諾仍然有效」。他同時保證,原先已經納保的民眾,不會因改革方案而失去保障。


■ 美副國務卿:美會滿足台灣合法防衛需求
* 中央社

美國副國務卿史坦柏格(James B. Steinberg)今天表示,美國依據台灣關係法,有義務提供台灣合法自我防衛的防禦性武器。美國會依據整體安全情勢,決定對台出售那些武器。

史坦柏格是在華府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 CNAS)舉辦的中國問題研討會上,被問到美國是否提供F-16C/D戰機給台灣時,作了以上表示。

史坦柏格在研討會上發表專題演說時指出,美國對中國的和平崛起表示歡迎,並期盼美中共同為世界的和平、穩定與繁榮,扮演積極性角色。

史坦柏格在演說中特別提到兩岸關係。他說,美國對兩岸開啟正面對話感到鼓舞,並希望兩岸更進一步商討信心建立機制(CBM)的建立,以確保兩岸更密切而穩定的關係。

被問到兩岸緊張關係的降低,會不會影響美國對台軍售的決定,以及馬英九總統強調,兩岸對話需以實力為基礎,因此亟需美國提供F-16C/D戰機時,史坦柏格說,美國根據台灣關係法的規定,有義務滿足台灣的合法防衛需求。至於要出售那些武器給台灣,美國會根據整體安全情勢,與台灣朋友一起作出評估。


■ 國際青年大使交流計畫 成功讓外交向下紮根
* 中央社╱台北特稿 2009.09.19

許多大學生會利用暑假打工或出國遊玩,但有年輕人選擇到位於南太平洋的友邦去體驗不同的人生。外交部今年暑假創新辦理的「國際青年大使交流計畫」,成功讓外交工作向下紮根。

為配合活路外交理念,並運用台灣在文教與科技方面的優勢深耕邦誼,外交部今年首度推動「國際青年大使交流計畫」。

這項計畫邀請輔大、台大、政大學生組成6個團隊,於7、8月間分別前往太平洋6友邦吉里巴斯、馬紹爾群島、諾魯、帛琉、索羅門群島、吐瓦魯,為當地學生舉辦為期2至3週的暑期夏令營。最後兩團學生已於8月24日分別自馬紹爾與吐瓦魯返回台灣。

多數青年大使團同學未曾造訪亞太友邦國家,藉此行拓展見聞、留下難忘的回憶。亞太各國友邦反應極為熱烈,一致肯定,外交部也計劃明年將開始在23個邦交國推動。

記者專訪6名通過激烈甄選和培訓過程才得以參與這項計畫的學生,他們侃侃而談充滿歡笑與淚水的異國經驗,異口同聲表示,當地人熱情開朗的性格、豐富的南島文化與美不勝收的海島風光最令人難忘。

● 第一類接觸 多元學習活動認識彼此文化

輔大廣告傳播學系三年級的原住民學生根亞平表示,台灣原住民與南島文化淵源甚深,造訪吉里巴斯讓身為賽夏族人的他倍感親切。

他指出,吉國人民以挑眉方式打招呼與原住民相仿,許多用語發音相近,說英文時也都會在句尾加上「gi」當語助詞,「感覺很像看到親人」。

就讀輔大廣告傳播系的廖珮含說,諾魯總統在國宴上誤認一位來自台灣的排灣族女學生為當地人,事後還特別親切問候。

除了文化淵源拉近距離,造訪馬紹爾群島的台大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四年級學生吳奕辰表示,他們以拋磚引玉的互動方式融合學術與文化課程,不但讓馬國學生更了解台灣,也讓台灣有機會進一步認識馬國,兩國青年協力完成文化交流。

吳奕辰說,馬國學生出席率超高,一班25人每天都有9成以上出席,「當地華語志工說如果他們的班出席率有這麼高,就要感動到下跪」。

政大民族所碩士班的賈君安訪問的是平均海拔僅4公尺吐瓦魯。她表示,透過輕鬆有趣的活動帶領與當地學生分享中華文化、傳統歌謠、進行武術教學與舞蹈創作等活動,吐國學生全都熱情參與,每每欲罷不能。

賈君安說,「他們很勇於學習每一樣你要教他們的東西,吸收能力比我們還強」、「我覺得他們藉由跟我們交流,才知道台灣在做甚麼」。

她指出,吐國學生藉由這樣的接觸認識台灣人的熱情友善,開始對台灣產生興趣,甚至激起他們爭取獎學金到台灣念書的意願。

台大政治系三年級的鄭郁儒對於索羅門學生有禮貌、對學習十分有熱忱的表現,印象深刻。她說,有一次索國學生早上4點起來做傳統岩石燒料理給台灣學生吃,但上課時沒有人打瞌睡,一樣反應熱烈,讓她十分佩服。

輔大資訊工程學系四年級陳浩維訪問有「彩虹的盡頭」美稱的帛琉,特地為當地20名菁英學生設計數理、科學等課程,因為較其他南太島國富裕的帛琉有9成以上的人口擔任公務員,而這些學生以後很可能都是政府官員。

曾到菲律賓擔任國際志工的他說:「以國民外交方式把台灣行銷出去,滿有成就感的。」

在諾魯,台灣學生設計的課程也讓諾魯同學捨不得翹課,出席率比一般上課日高出50%。

廖珮含表示,原先準備的音樂課程原本有102人報名,因此帶了110個陶笛。但在歡迎會上卻只來了50幾個人,害他們一直拜託諾魯學生要找同學來。但沒想到後來人數暴增到150人,還有別的學校的人偷偷跑來上課。

她說,台灣學生離開那天是星期五早上,發現有很多諾魯學生來送機。大家哭成一片快死掉,機場還廣播「真的是last call」。後來當地老師寄e-mail說,那天只有15個學生去學校上課,其他沒去上課的學生說,「課程都已經結束了,老師都回台灣了」。

● 第二類接觸 文化差異印象深刻

談到對友邦人民最深刻的印象,6名大學生都覺得是當地慢活與樂天知命的生活態度,尤其是對於感情表達一點都不扭捏做作,熱情程度甚至讓他們有些受寵若驚。

賈君安指出,吐瓦魯人表達情感和他們實際感受是一致的,會毫不保留地表達對他人的喜愛。相較之下,台灣人感情上的表達不明顯也不是很願意,而自己也已經習慣這樣。

賈君安表示,吐國人開心的時候,不管男女、年紀,都要給人一個很大很用力的擁抱,因為他們很真誠看待朋友。她還曾被一個14歲的吐瓦魯小男生捏臉、摸頭,只因為覺得她很可愛。

賈君安說:「我們離開時,那些學生一直跟我們說『很想念你們,趕快回來吧,你們都把我們的心帶走了』。」

根亞平表示,在吉里巴斯真正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情誼以及感情的表達原來可以如此深刻,在台灣就沒辦法做到。

另外,當地人對生命的態度自然豁達也讓台灣學生敬佩。鄭郁儒說,有個女學生外婆過世當天仍舊去上課,只表示外婆年事已高,而稍早也已經將她下葬。因為索羅門人覺得死亡是生命的一個過程,應該樂觀看待。

這樣樂天的性格也表現在吐瓦魯和吉里巴斯人民面對全球暖化造成海平面上升,有一天他們的國家可能被淹沒的危機上。

賈君安表示,雖然吐瓦魯政府已經在思考可能措施以因應這個問題,當地卻幾乎沒人擔心。
她說,吐國94%人口為基督徒,他們樂觀認為上帝不會讓這種事發生,若真的發生了也是上帝的旨意。

根亞平說,雖然吉國人知道氣候變遷的問題,但面對自己國家可能在50年後消失,卻是以「沒那麼容易沉吧?」回應,因為他們都很樂天知命。

● 第三類接觸 順手牽羊叫分享

廖珮含說,「諾魯人民的快樂並不在於物質的享受,在於他們很珍惜、滿足,樂於分享」。
她說,例如當地有一種吃了會讓舌頭變紅色的糖果,下課後台灣學生絕不會只看到一個人的舌頭變色,因為所有人都很樂於分享。

根亞平表示,吉里巴斯也是一個分享社會,甚至被台灣農技團戲稱為「共產社會」。有一次跟一個當地學生回家,發現她家坐滿陌生人,只因為她家有電視和影音播放器。

鄭郁儒指出,索羅門也有類似的制度,稱為「one-talk」,意指「我們說同一種話」。譬如,只要有需要,就可以到朋友開的商店予取予求而朋友不能拒絕。因此索國路上沒甚麼乞丐,很窮的話,親朋好友都會提供支援。

她說,「聽說索國總統還把自己家前的橋切斷,因為太多人要來要東西了」。

吳奕辰表示,馬紹爾的台灣農技團教導當地農民種得最好的是木瓜,因為生長期短、價錢又好,但市面上很少看到。因為農戶雖然窮,豐收的木瓜卻全部拿去送給親朋好友,不會拿出來賣錢。

他說,「當地人結婚時,親朋好友甚至可以把新人家的東西全搬光」。

廖珮含表示諾魯也有類似習俗,她說,「諾魯人會開派對慶祝1歲與21歲禮。其他人都可以到你家把你的東西搬走,壽星如果是女生,甚至人也可以帶走」。

● 交流計畫成果豐碩 雙邊建立深刻情誼

談到此次交流計畫對於自己的影響,鄭郁儒表示,學習到索國人民對生命自然豁達的態度,讓她在面對不開心的事情時,能以「take it easy」的態度來面對。

身為基督徒的賈君安表示,看到吐瓦魯人民在信仰上所得到的,以及信仰在他們生活上的實踐,對自己影響很大,讓她重新思考很多事。

她說:「衝擊很大,收穫很多,衝擊都是好的。跟他們相處上的收穫太多了,多過我們要給他們的。」

以當志工為志向的廖珮含表示,這是她第一次的國際志工經驗,覺得做志工帶給她很大的快樂,受惠者的一個謝謝就會使自己開心很久很久,而且出去了才知道世界有多大。

她說,「除了喜歡諾魯簡單的生活,更喜歡他們簡單的快樂,因為他們沒有太多物質慾望,當他們對於物質的享受降低後,不用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鑽營生活,真的很快樂,相較之下會覺得自己擁有得太多,因此永遠不會忘記要懂得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