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2-23 08:08:43台北光點
華郵:兩岸協商CECA 兩國統一重要一步
* 中央社
美國「華盛頓郵報」今天報導,台灣與中國正在協商的「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CECA)」,將使台灣更依賴中國,而這項兩岸貿易協定「代表兩岸朝向可能統一的重要一步」。
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在國際版第9版以半個版面刊出這篇發自北京的報導,內容首先指出,台海兩岸協商中的CECA,允許貨物、資金與服務在兩岸間自由流通,使中國與民主自治的台灣更加互相依賴。
報導指出,儘管台灣方面淡化這項貿易協定的政治影響,中國方面則已經高談兩岸的終極統一。
這篇文章引述多位兩岸學者的評論,其中廈門大學台灣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非指出,當兩岸由敵對轉為和緩關係,這項經濟協定將是重要里程碑,「朝向兩岸完全經濟整合,也是朝向最終統一的必要條件」。
報導說明兩岸政府自1949年分離,中國持續宣稱台灣為不可分離的一省,台灣則維持完全民主自治。美國依據1979年國會制訂的「台灣關係法」,有義務協助台灣自衛,對抗中國可能發動的軍事攻擊。
但報導強調,美國對台灣的這項承諾,本質上是模糊的,而美國長期對台軍售觸怒中國,中國對台灣部署超過1000枚飛彈,分析家審慎注意中國運用言詞與佈署飛彈的策略,來評論兩岸之間的緊張情勢。
報導指出,台灣的馬英九總統去年五月就任後,採取與中國改善關係的路線,一改前任陳水扁總統支持台灣獨立並經常觸怒中國與美國的做法。
馬總統在競選時承諾兩岸直航常態化,包括客運、貨運與郵政,以及兩岸間每6個月舉行高層對話。報導說,諸多企業與廠商強力支持馬英九的這項政策,反對黨與學界則強力批判。
國立台灣大學經濟教授林向愷指出,無論這項兩岸經貿協定採用什麼名稱,它都將等同於「實質上的統一」。台灣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洪財隆形容這項協定為「帶刺的玫瑰」,將深化台灣對中國的依賴。
報導指出,馬總統20日接受「台北時報」(The Taipei Times)專訪時似乎宣示,推動CECA勢在必行,但報導也指出,當台北時報記者問到這項協定是否將使外界認知台灣屬於中國?馬總統沒有直接回答。
馬總統當時表示,國際社會將怎麼看待這項協定,要看個別國家的立場,「有些國家支持我們,我們的友邦不認為簽署這項協定就代表台灣成為共產中國的一部分」。
馬總統在專訪中強調,政府將減少政治與意識形態干擾,以經濟措施來解決經濟問題,目前並沒有看到共產中國企圖強迫台灣做不願接受的事,「如果他們這樣做(強迫台灣),我們不會接受」。
華郵這篇報導指出,馬總統與政府最近的說法似乎顯示這項協定已成定局,經濟部國貿局副局長徐純芳的說法卻相對審慎。她說:「何時簽訂CECA屬未知數,目前台灣內部還有很多反對聲浪。台灣是自由民主國家,人民沒有共識之前,政府不能貿然行事。」
報導說明兩岸經濟持續互相依賴的歷史背景,強調馬總統進一步鬆綁台灣的經貿限制,包括人民現在可以直接從中國上海旅行到台北,不再需要轉經第三地。
但這篇報導也指出,台灣經濟面臨衰退,尤其去年第四季國內生產毛額(GDP)呈現萎縮8.36%的歷史紀錄,馬政府希望來自中國的投資能提振台灣經濟。
台灣區石油化學工業同業公會執總幹事謝俊雄向華郵表示,台灣的石化產品半數銷到中國,但中國自南韓進口石化產品的關稅即將取消,這讓台灣的產品陷於不利局勢。因此他說,業界主張兩岸儘快簽訂自由貿易協定,「我們已經呈送一封緊急信給政府,希望政府快點推動這項協定」。
他強調,企業界的訴求很簡單,就是台灣受到跟其它國家不平等的對待,「我們需要爭取平等對待,否則未來可能有近半數台灣產品根本賣不出去」。
■ 紐時:司法調查扁案在台灣引發不安
* 中央社
「扁家弊案」在台灣吵得沸沸揚揚,「紐約時報」今天報導,這起前總統的司法案件已讓台灣社會搞得心神不寧,對中國司法制度也可能產生些許影響。
報導指出,審理前總統陳水扁的案件,對台灣這個堪稱亞洲最自由與充滿活力的民主國家而言,已經成為一項困難測試。
紐時說,一群檢察官及法官必須決定造成台灣政黨分裂最嚴重的政治人物未來命運。陳水扁迄今堅持清白,強調匯往海外的巨款都是政治獻金,而非賄款。
報導還說,除了台灣之外,扁案在中國同樣受到廣泛報導。自從陳水扁離開總統職位後,台灣社會異常且公開地討論扁案,恐引發中國在刑事調查時也能注重個人法律權利的相關辯論。
紐時引述紐約大學法學教授孔傑榮(Jerome A. Cohen)談話指出,本案已把刑事司法,尤其是刑事訴訟放到台灣的地圖裡,樂見中國也能有如此體系。報導還說,扁案也讓外界開始討論台灣於1930或1940年代,仿效德國司法體系制定的司法偵查或羈押制度的合宜性,有些規範恐與現行國際標準存在落差。
另有人質疑這是一起政治案件,但報導引述馬英九總統上週訪談時所言,強調檢方調查陳水扁及其家人案,始於陳水扁仍在位之時,否認調查此案是出於政治動機。
若比較當年美國總統福特未經審判即特赦因水門案下台的總統尼克森,台灣目前的司法體系,只允許犯罪嫌疑人在判決有罪後才能執行特赦。
因此有人聯想陳水扁是否以認罪交換立即特赦,不過,紐時說,阿扁的委任律師並未就此與司法單位溝通。
■ 施批馬 無心推反貪腐法案
* 記者范正祥/台北報導
● 反貪運動 非針對某人或政黨
施明德昨在總統府前凱道旁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紀念碑前靜坐,靜候紅衫軍違反集遊法宣判,在獲悉台北地院作出無罪判決之後,施明德痛批馬英九毫無積極作為,反貪腐法案迄今仍躺在立法院動不了。
施明德表示,這次的判決將宣示廿一世紀的台灣是否又會出現新的政治犯,聽到無罪的判決,他百感交集,不是喜悅,也不是哀悼或痛苦,而是一種走過歷史沉重的感覺。
施明德希望這個判決,不只是個「先例」,而會成為一個「判例」,不要因為被指控涉的這十六位都是有名、有社會聲望地位者,才獲判無罪,希望集遊法不要成為弱勢者懲罰的工具,希望這次無罪判例,能夠讓以後所有弱勢者的群眾運動都不再受到集遊法的懲罰與制裁。
隨後,施明德話鋒一轉表示,反貪腐運動不會、也不該因為陳水扁的坐牢,就認為成功了。他說,反貪腐不是針對某個個人或是某個政黨,反貪腐應該制度化、法制化。
● 馬光說不練 對不起人民
他拉高分貝嚴厲批評,馬總統是「積極的不作為」!他指出,二年前大家提出的反貪腐法案,包括財產來源不明罪,這些法案至今竟然都還躺在立法院!馬英九說要完全執政、完全負責,結果反貪腐的法案一步都沒有動。
施明德說,馬英九日前還說,濫權比貪污更嚴重、更可惡,但這位總統大人卻是積極不作為。國民黨在國會占四分之三席次,反貪腐案一步都沒有動,馬英九對得起人民嗎?對得起所說的話嗎?「請總統先生反躬自省」!
■ APEC推動亞太自貿區進程仍在研究階段
* 中央社
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資深官員相關會議今天繼續在新加坡舉行,不過有關推動亞太自由貿易區的進程,在東南亞國家協會會員國等經濟體抱持觀望下,仍處於研究的階段。
由於全球經濟持續低迷,APEC自16日起在新加坡舉行兩天的APEC資深財經官員會議、以及其它相關小組會議,與會21國代表就如何應付這場金融風暴,協助企業和勞工渡過危機等課題交換意見。
APEC貿易暨投資委員會(CTI)主席闕麗雅(Elizabeth Chelliah) 在APEC資深官員會議結束後向媒體簡報有關貿易暨投資小組討論內容時指出,從2007年起,APEC的21個會員經濟體就同意推動經濟整合成為亞太自由貿易區,這是一個長期的願景。
闕麗雅說,目前有關推動亞太自由貿易區的課題,有幾個議題和藍圖正在進行,必須進行許多的背景研究;而APEC CTI正在協助每個會員經濟體在推動這項長程目標時,了解什麼是真正必需的。
闕麗雅表示,亞太自由貿易區對APEC的21個經濟體與區域的影響及獲益是什麼?還有區域內經濟體間有甚麼共同點?有甚麼差異?要如何縮小差異?都是要研究的課題。
不過,與會官員透露,亞太自由貿易區迄今仍沒有太大的進展,主要仍是東協(ASEAN) 和中國大陸仍對此懷有疑慮所致,它們希望由東協加三逐漸擴大的東亞經濟共同體能優先進行,而且讓APEC繼續維持不具拘束性的組織較佳。
由於美國並未被東亞經濟共同體的計畫納入,因此宣佈加入由新加坡、紐西蘭、智利和汶萊四國發起的自由貿易協定「跨太平洋策略性經濟夥伴協定(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Trans-Pacific SEP;簡稱P4)」。受此激勵,澳洲、秘魯和越南也宣佈要加入,八國預計3 月開會討論。
闕麗雅表示,P4並未被APEC納入架構中,因此這些國家會在APEC場外討論相關的課題,但內容她並不清楚。
台灣積極想要參予區域經濟整合,但是卻仍卡在中國的態度。資深官員會議與會官員說,要解決這個僵局,中國要求台灣先與中國簽署「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CECA)」才行。
■ 兩岸簽CECA?學者:中國意願高
* 中央社 2/20
總統馬英九表示,兩岸簽署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CECA)是他的競選政見,當然要實現;中國涉台學者則說,中國的意願很高,兩岸今年內有可能簽訂CECA。
總統馬英九日前接受台灣媒體專訪時表示,兩岸簽署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CECA)是他競選時的政見,他當選之後當然要實現,至於內容以及用什麼方式來簽,大家可以表示意見。
對於兩岸能否簽署CECA,熟悉台灣問題的北京大學教授牛軍認為,「我覺得北京方面意願很高,今年有可能簽訂。」
牛軍分析,「這種機會(台灣產業界盼簽CECA)不是經常可能,機會不知道什麼時候又會消失……」,因此北京應該會想要抓住這個機會。
他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表示,事實上,兩岸之間很多事情都是意願的問題,不是實質的問題。
就像台灣爭取在今年成為世界衛生大會(WHA)觀察員一事,牛軍認為,「按照這個趨勢,應該不是大問題,應該可以。」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當代中國政治研究所所長黃嘉樹也表示,中國對於兩岸簽署CECA「肯定非常希望往前推,大陸的意願肯定是積極的。」
學者認為,中國最高領導人胡錦濤去年底發表的對台政策綱領性談話「胡六點」中就已擺明了兩岸要在「一個中國」的架構下簽署這方面的協議。
■ 高孔廉與北京香港官員討論兩岸三地政治關係
* 中央社 2/20
正在香港訪問的台灣海峽交流基金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高孔廉,今天先後會晤了北京駐港官員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官員,就兩岸三地關係交換意見。
高孔廉應亞太台商聯合總會的邀請,中午自台北來港,這是他首次以海基會高層身分訪港,並且以香港為單一訪問地點。
高孔廉抵港後,下午與中國駐香港聯絡辦公室台灣事務部部長唐怡源在某酒店會晤,台灣駐港代表楊家駿也在場作陪。
高孔廉事後向中央社記者說,在會晤中,唐怡源表示,雖然兩岸已經「三通」了,但他們仍希望台、港的政治關係可以繼續提升,包括官員往來、經貿關係更加密切。
稍後,高孔廉接受香港政制與內地事務局局長林瑞麟的宴請。據了解,林瑞麟事前向高孔廉發出正式宴會邀請函,這是該局首次向台灣政界人士發出類似邀請函。
據引述,林瑞麟在會晤中說,海基會與中國方面進行的協商,對緩和兩岸關係有很大幫助,他們樂於見到這種發展。
林瑞麟還說,儘管「三通」對香港的貨運和客運業務帶來影響,但他覺得兩地還有合作空間,因為兩地經貿互補性很高,文化又接近,而且資訊容易取得。
晚上,高孔廉在台灣新聞局駐港機構光華新聞文化中心發表專題演講,題為「台海新局與兩岸經貿發展」。
在演講中,高孔廉介紹了兩岸「兩會 (台灣海基會與中國海協會)」過去兩次的談判成果,並強調這些談判成果包括開放中國民眾赴台旅遊將會逐漸發酵。
他說,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上任後,對兩岸採取開放政策;而兩岸也需要多管道接觸,無論是官方的或民間的都可以。
高孔廉並說,今年5月兩岸兩會將可能舉行第3次協商,屆時也會簽訂協議。
美國「華盛頓郵報」今天報導,台灣與中國正在協商的「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CECA)」,將使台灣更依賴中國,而這項兩岸貿易協定「代表兩岸朝向可能統一的重要一步」。
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在國際版第9版以半個版面刊出這篇發自北京的報導,內容首先指出,台海兩岸協商中的CECA,允許貨物、資金與服務在兩岸間自由流通,使中國與民主自治的台灣更加互相依賴。
報導指出,儘管台灣方面淡化這項貿易協定的政治影響,中國方面則已經高談兩岸的終極統一。
這篇文章引述多位兩岸學者的評論,其中廈門大學台灣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非指出,當兩岸由敵對轉為和緩關係,這項經濟協定將是重要里程碑,「朝向兩岸完全經濟整合,也是朝向最終統一的必要條件」。
報導說明兩岸政府自1949年分離,中國持續宣稱台灣為不可分離的一省,台灣則維持完全民主自治。美國依據1979年國會制訂的「台灣關係法」,有義務協助台灣自衛,對抗中國可能發動的軍事攻擊。
但報導強調,美國對台灣的這項承諾,本質上是模糊的,而美國長期對台軍售觸怒中國,中國對台灣部署超過1000枚飛彈,分析家審慎注意中國運用言詞與佈署飛彈的策略,來評論兩岸之間的緊張情勢。
報導指出,台灣的馬英九總統去年五月就任後,採取與中國改善關係的路線,一改前任陳水扁總統支持台灣獨立並經常觸怒中國與美國的做法。
馬總統在競選時承諾兩岸直航常態化,包括客運、貨運與郵政,以及兩岸間每6個月舉行高層對話。報導說,諸多企業與廠商強力支持馬英九的這項政策,反對黨與學界則強力批判。
國立台灣大學經濟教授林向愷指出,無論這項兩岸經貿協定採用什麼名稱,它都將等同於「實質上的統一」。台灣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洪財隆形容這項協定為「帶刺的玫瑰」,將深化台灣對中國的依賴。
報導指出,馬總統20日接受「台北時報」(The Taipei Times)專訪時似乎宣示,推動CECA勢在必行,但報導也指出,當台北時報記者問到這項協定是否將使外界認知台灣屬於中國?馬總統沒有直接回答。
馬總統當時表示,國際社會將怎麼看待這項協定,要看個別國家的立場,「有些國家支持我們,我們的友邦不認為簽署這項協定就代表台灣成為共產中國的一部分」。
馬總統在專訪中強調,政府將減少政治與意識形態干擾,以經濟措施來解決經濟問題,目前並沒有看到共產中國企圖強迫台灣做不願接受的事,「如果他們這樣做(強迫台灣),我們不會接受」。
華郵這篇報導指出,馬總統與政府最近的說法似乎顯示這項協定已成定局,經濟部國貿局副局長徐純芳的說法卻相對審慎。她說:「何時簽訂CECA屬未知數,目前台灣內部還有很多反對聲浪。台灣是自由民主國家,人民沒有共識之前,政府不能貿然行事。」
報導說明兩岸經濟持續互相依賴的歷史背景,強調馬總統進一步鬆綁台灣的經貿限制,包括人民現在可以直接從中國上海旅行到台北,不再需要轉經第三地。
但這篇報導也指出,台灣經濟面臨衰退,尤其去年第四季國內生產毛額(GDP)呈現萎縮8.36%的歷史紀錄,馬政府希望來自中國的投資能提振台灣經濟。
台灣區石油化學工業同業公會執總幹事謝俊雄向華郵表示,台灣的石化產品半數銷到中國,但中國自南韓進口石化產品的關稅即將取消,這讓台灣的產品陷於不利局勢。因此他說,業界主張兩岸儘快簽訂自由貿易協定,「我們已經呈送一封緊急信給政府,希望政府快點推動這項協定」。
他強調,企業界的訴求很簡單,就是台灣受到跟其它國家不平等的對待,「我們需要爭取平等對待,否則未來可能有近半數台灣產品根本賣不出去」。
■ 紐時:司法調查扁案在台灣引發不安
* 中央社
「扁家弊案」在台灣吵得沸沸揚揚,「紐約時報」今天報導,這起前總統的司法案件已讓台灣社會搞得心神不寧,對中國司法制度也可能產生些許影響。
報導指出,審理前總統陳水扁的案件,對台灣這個堪稱亞洲最自由與充滿活力的民主國家而言,已經成為一項困難測試。
紐時說,一群檢察官及法官必須決定造成台灣政黨分裂最嚴重的政治人物未來命運。陳水扁迄今堅持清白,強調匯往海外的巨款都是政治獻金,而非賄款。
報導還說,除了台灣之外,扁案在中國同樣受到廣泛報導。自從陳水扁離開總統職位後,台灣社會異常且公開地討論扁案,恐引發中國在刑事調查時也能注重個人法律權利的相關辯論。
紐時引述紐約大學法學教授孔傑榮(Jerome A. Cohen)談話指出,本案已把刑事司法,尤其是刑事訴訟放到台灣的地圖裡,樂見中國也能有如此體系。報導還說,扁案也讓外界開始討論台灣於1930或1940年代,仿效德國司法體系制定的司法偵查或羈押制度的合宜性,有些規範恐與現行國際標準存在落差。
另有人質疑這是一起政治案件,但報導引述馬英九總統上週訪談時所言,強調檢方調查陳水扁及其家人案,始於陳水扁仍在位之時,否認調查此案是出於政治動機。
若比較當年美國總統福特未經審判即特赦因水門案下台的總統尼克森,台灣目前的司法體系,只允許犯罪嫌疑人在判決有罪後才能執行特赦。
因此有人聯想陳水扁是否以認罪交換立即特赦,不過,紐時說,阿扁的委任律師並未就此與司法單位溝通。
■ 施批馬 無心推反貪腐法案
* 記者范正祥/台北報導
● 反貪運動 非針對某人或政黨
施明德昨在總統府前凱道旁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紀念碑前靜坐,靜候紅衫軍違反集遊法宣判,在獲悉台北地院作出無罪判決之後,施明德痛批馬英九毫無積極作為,反貪腐法案迄今仍躺在立法院動不了。
施明德表示,這次的判決將宣示廿一世紀的台灣是否又會出現新的政治犯,聽到無罪的判決,他百感交集,不是喜悅,也不是哀悼或痛苦,而是一種走過歷史沉重的感覺。
施明德希望這個判決,不只是個「先例」,而會成為一個「判例」,不要因為被指控涉的這十六位都是有名、有社會聲望地位者,才獲判無罪,希望集遊法不要成為弱勢者懲罰的工具,希望這次無罪判例,能夠讓以後所有弱勢者的群眾運動都不再受到集遊法的懲罰與制裁。
隨後,施明德話鋒一轉表示,反貪腐運動不會、也不該因為陳水扁的坐牢,就認為成功了。他說,反貪腐不是針對某個個人或是某個政黨,反貪腐應該制度化、法制化。
● 馬光說不練 對不起人民
他拉高分貝嚴厲批評,馬總統是「積極的不作為」!他指出,二年前大家提出的反貪腐法案,包括財產來源不明罪,這些法案至今竟然都還躺在立法院!馬英九說要完全執政、完全負責,結果反貪腐的法案一步都沒有動。
施明德說,馬英九日前還說,濫權比貪污更嚴重、更可惡,但這位總統大人卻是積極不作為。國民黨在國會占四分之三席次,反貪腐案一步都沒有動,馬英九對得起人民嗎?對得起所說的話嗎?「請總統先生反躬自省」!
■ APEC推動亞太自貿區進程仍在研究階段
* 中央社
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資深官員相關會議今天繼續在新加坡舉行,不過有關推動亞太自由貿易區的進程,在東南亞國家協會會員國等經濟體抱持觀望下,仍處於研究的階段。
由於全球經濟持續低迷,APEC自16日起在新加坡舉行兩天的APEC資深財經官員會議、以及其它相關小組會議,與會21國代表就如何應付這場金融風暴,協助企業和勞工渡過危機等課題交換意見。
APEC貿易暨投資委員會(CTI)主席闕麗雅(Elizabeth Chelliah) 在APEC資深官員會議結束後向媒體簡報有關貿易暨投資小組討論內容時指出,從2007年起,APEC的21個會員經濟體就同意推動經濟整合成為亞太自由貿易區,這是一個長期的願景。
闕麗雅說,目前有關推動亞太自由貿易區的課題,有幾個議題和藍圖正在進行,必須進行許多的背景研究;而APEC CTI正在協助每個會員經濟體在推動這項長程目標時,了解什麼是真正必需的。
闕麗雅表示,亞太自由貿易區對APEC的21個經濟體與區域的影響及獲益是什麼?還有區域內經濟體間有甚麼共同點?有甚麼差異?要如何縮小差異?都是要研究的課題。
不過,與會官員透露,亞太自由貿易區迄今仍沒有太大的進展,主要仍是東協(ASEAN) 和中國大陸仍對此懷有疑慮所致,它們希望由東協加三逐漸擴大的東亞經濟共同體能優先進行,而且讓APEC繼續維持不具拘束性的組織較佳。
由於美國並未被東亞經濟共同體的計畫納入,因此宣佈加入由新加坡、紐西蘭、智利和汶萊四國發起的自由貿易協定「跨太平洋策略性經濟夥伴協定(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Trans-Pacific SEP;簡稱P4)」。受此激勵,澳洲、秘魯和越南也宣佈要加入,八國預計3 月開會討論。
闕麗雅表示,P4並未被APEC納入架構中,因此這些國家會在APEC場外討論相關的課題,但內容她並不清楚。
台灣積極想要參予區域經濟整合,但是卻仍卡在中國的態度。資深官員會議與會官員說,要解決這個僵局,中國要求台灣先與中國簽署「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CECA)」才行。
■ 兩岸簽CECA?學者:中國意願高
* 中央社 2/20
總統馬英九表示,兩岸簽署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CECA)是他的競選政見,當然要實現;中國涉台學者則說,中國的意願很高,兩岸今年內有可能簽訂CECA。
總統馬英九日前接受台灣媒體專訪時表示,兩岸簽署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CECA)是他競選時的政見,他當選之後當然要實現,至於內容以及用什麼方式來簽,大家可以表示意見。
對於兩岸能否簽署CECA,熟悉台灣問題的北京大學教授牛軍認為,「我覺得北京方面意願很高,今年有可能簽訂。」
牛軍分析,「這種機會(台灣產業界盼簽CECA)不是經常可能,機會不知道什麼時候又會消失……」,因此北京應該會想要抓住這個機會。
他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表示,事實上,兩岸之間很多事情都是意願的問題,不是實質的問題。
就像台灣爭取在今年成為世界衛生大會(WHA)觀察員一事,牛軍認為,「按照這個趨勢,應該不是大問題,應該可以。」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當代中國政治研究所所長黃嘉樹也表示,中國對於兩岸簽署CECA「肯定非常希望往前推,大陸的意願肯定是積極的。」
學者認為,中國最高領導人胡錦濤去年底發表的對台政策綱領性談話「胡六點」中就已擺明了兩岸要在「一個中國」的架構下簽署這方面的協議。
■ 高孔廉與北京香港官員討論兩岸三地政治關係
* 中央社 2/20
正在香港訪問的台灣海峽交流基金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高孔廉,今天先後會晤了北京駐港官員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官員,就兩岸三地關係交換意見。
高孔廉應亞太台商聯合總會的邀請,中午自台北來港,這是他首次以海基會高層身分訪港,並且以香港為單一訪問地點。
高孔廉抵港後,下午與中國駐香港聯絡辦公室台灣事務部部長唐怡源在某酒店會晤,台灣駐港代表楊家駿也在場作陪。
高孔廉事後向中央社記者說,在會晤中,唐怡源表示,雖然兩岸已經「三通」了,但他們仍希望台、港的政治關係可以繼續提升,包括官員往來、經貿關係更加密切。
稍後,高孔廉接受香港政制與內地事務局局長林瑞麟的宴請。據了解,林瑞麟事前向高孔廉發出正式宴會邀請函,這是該局首次向台灣政界人士發出類似邀請函。
據引述,林瑞麟在會晤中說,海基會與中國方面進行的協商,對緩和兩岸關係有很大幫助,他們樂於見到這種發展。
林瑞麟還說,儘管「三通」對香港的貨運和客運業務帶來影響,但他覺得兩地還有合作空間,因為兩地經貿互補性很高,文化又接近,而且資訊容易取得。
晚上,高孔廉在台灣新聞局駐港機構光華新聞文化中心發表專題演講,題為「台海新局與兩岸經貿發展」。
在演講中,高孔廉介紹了兩岸「兩會 (台灣海基會與中國海協會)」過去兩次的談判成果,並強調這些談判成果包括開放中國民眾赴台旅遊將會逐漸發酵。
他說,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上任後,對兩岸採取開放政策;而兩岸也需要多管道接觸,無論是官方的或民間的都可以。
高孔廉並說,今年5月兩岸兩會將可能舉行第3次協商,屆時也會簽訂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