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5-07 06:43:32台北光點
自歐盟經驗 預見台灣躍起
* 國民素質成熟,有利於政黨輪替執政,使國家穩健發展、政治平順傳承。這,是國民幸福最厚實的基礎,也是我國參與國際社會最關鍵的力量
* 陳雅莉
■ 國家文化總會舉辦國際論壇 深入論述「文化的力量」
「文化台灣」的營造,為台灣奠基實力、走向國際的重要一步,近幾年來在政府跨部會與民間業者通力合作下,已顯現出部分傲人的成果。有鑑於此,國家文化總會特別總策劃,召集東吳大學政治系歐盟研究中心、歐洲聯盟研究協會、台灣法國文化協會、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藝術與文化政策管理研究所,共同主辦「文化的力量:歐洲經驗與台灣躍起」國際論壇。
此國際論壇也邀請到台灣與歐洲文化界重量級人士,展開為期三天的文化高峰會談與專題演講。國內講者包括副總統呂秀蓮、國家文化總會秘書長陳郁秀、外交部政務次長楊子葆、歐洲聯盟研究協會理事長城仲模、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校長黃光男、文建會第三處處長黃才郎、法藍瓷集團總裁陳立恆等。
獲邀來台的國外講者則包含法國Cultures France視覺表演藝術部主任Fanny Aubert Malaurie、文化多樣性國際網絡組織執行長Garry Neil、英國文化政策權威Tony Bennett教授、德國德勒斯登博物館館長Martin Roth、歐盟執行委員會資訊社會與媒體總署顧問Detlef Eckert博士、法國國家科學院研究員Fiorella Allio等。雙方共同進行一場精采的文化交流,分享台灣與歐洲的文化政策與文化創意產業經驗,也展望台灣未來的文化前景。
■ 推展台灣文化外交
在二十一世紀全球化浪潮中,世界各國均體認到文化力是展現國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透過文化的核心價值,國家的「文化行動」才能展開,並獲得卓越的成就。擁有多樣性的地理環境與人文資產的台灣,尤其是民間,向來總能呈現出豐富而多元的文化活力,若能將這股力量轉化為國家政策的施行,將可在外交、教育、文化創意產業等方面,為台灣開創新局面,並以文化外交提升台灣國際形象。
歐洲聯盟研究協會理事長城仲模表示,在過去,台灣已經創下經濟奇蹟、民主政治奇蹟,近三十年來,台灣的科技產業發展更是舉世聞名,但一個國家要獲得其他國家的尊敬,並非來自軍事武力、經濟或地大物博,而是人民的高水準教育與修養。文化涵養是推展文化外交上面臨的最大挑戰,不過文化外交能提升一個國家的國際形象,是「柔性國力」〈soft power〉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為力求研討內容深度,會議主題涵蓋「文化政策的影響-區域與全球」、「文化首都的打造-歐盟與台灣的經驗」、「文化創意產業-新資本的誕生」、「台灣文化與文化台灣-方向與策略」,預期將能促進台歐與國際文化交流,吸取歐洲文化推動經驗,作為台灣文化政策規劃與實施的借鏡,同時引發台灣社會各界對文化價值的關懷,導正單向的經濟或政治思維,提高學界、產業界對台灣文化政策與文化產業的研究投入與關心,並檢視國內近年來文化施政成果、規劃未來政策的走向及重視台灣文化的力量等。
■ 歐盟經驗值得參考
除了結合政府思維與民間創意之外,更要借重其他國家的經驗,特別是歐盟,對於文化都市的打造、文化旅遊的規劃、教育系統互通機制等成功案例,均顯示出一種新形式的外交突破,也就是文化的力量,對於台灣當前遭受中國處處打壓的困境極具啟發性。
歐盟的文化政策向來強調尊重多元文化,並追求「異中求同」〈Unity in Diversity〉的理想,此思維也成為歐盟國家在制定文化政策時的重要前提。為讓歐洲人民緊密地凝聚在一起,希臘文化部長 Melina Mercouri於一九八五年倡議「歐洲文化首都」〈European Capital of Culture〉計畫。另外,為使歐洲重要文化呈現在世人眼前,在一九八七年又推動「歐洲文化大道」〈European Cultural Route〉政策。
透過政策推動,希望促進各國民眾對歐盟區域內多元文化的深入了解與尊重,而目前這些文化政策對於文化、社會與經濟的影響力亦日漸深遠。顯見歐洲國家在文化政策快速變遷上,創造一個新的社群價值及文化平台,值得台灣參考和借鏡。
國家文化總會秘書長陳郁秀指出,透過此國際論壇所打造出歐盟與台灣的平台,藉由關心台歐文化互動的專家學者互相交流,提出具批判性的見解,將能讓國內社會各界省思台灣文化未來的空間、檢驗及調整台灣文化政策與作為。對台灣而言,歐盟經驗將可給台灣躍起的一個新契機。
■ 創意產業潛力無限
出席發表演講的副總統呂秀蓮也有感而發的說,在歐洲,文化及藝術修養是沒有城鄉差距,可見歐盟的文化整合是統合,而非併吞,強調不同文化之間相互包容與尊重,而非強勢文化壓迫弱勢文化。
她也以蘭嶼為例,當地人樂天知命,生活中以獨木舟、芋頭、飛魚為重心,尤其是達悟人特別尊重飛魚之神與祖先之間的對話,因此文化的真正內涵也就是一個族群生命故事的縮影。而且儘管蘭嶼的人口只有三千人,但從他們的身上可以領會到「即使是土地面積小的小國-台灣,也可以透過文化感染力、穿透力,吸引外來的觀光客。」呂秀蓮強調,更重要的是文化不能斷層,她對台灣文化的期許是傳統與創新結合、本土與國際接軌、人文與科技並重、合乎人道主義的新文化。
二十一世紀是文化創意新世紀。呂秀蓮表示,據統計,加拿大文化創意產值一年達二二○億美元,有六七萬人投入文化創意產業;澳洲文化創意產值一年有三千六百萬美元,占國民生產毛額〈GDP〉的三%;韓國文化創意產值一年約三千萬台幣,占國民生產毛額的六‧五%;台灣文化創意產業年成長率一○%,幾乎是其他產業的兩倍。可見無論是國內或國外都將文化當作經濟發展的重要一環,文化創意產業潛力無限。
* 陳雅莉
■ 國家文化總會舉辦國際論壇 深入論述「文化的力量」
「文化台灣」的營造,為台灣奠基實力、走向國際的重要一步,近幾年來在政府跨部會與民間業者通力合作下,已顯現出部分傲人的成果。有鑑於此,國家文化總會特別總策劃,召集東吳大學政治系歐盟研究中心、歐洲聯盟研究協會、台灣法國文化協會、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藝術與文化政策管理研究所,共同主辦「文化的力量:歐洲經驗與台灣躍起」國際論壇。
此國際論壇也邀請到台灣與歐洲文化界重量級人士,展開為期三天的文化高峰會談與專題演講。國內講者包括副總統呂秀蓮、國家文化總會秘書長陳郁秀、外交部政務次長楊子葆、歐洲聯盟研究協會理事長城仲模、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校長黃光男、文建會第三處處長黃才郎、法藍瓷集團總裁陳立恆等。
獲邀來台的國外講者則包含法國Cultures France視覺表演藝術部主任Fanny Aubert Malaurie、文化多樣性國際網絡組織執行長Garry Neil、英國文化政策權威Tony Bennett教授、德國德勒斯登博物館館長Martin Roth、歐盟執行委員會資訊社會與媒體總署顧問Detlef Eckert博士、法國國家科學院研究員Fiorella Allio等。雙方共同進行一場精采的文化交流,分享台灣與歐洲的文化政策與文化創意產業經驗,也展望台灣未來的文化前景。
■ 推展台灣文化外交
在二十一世紀全球化浪潮中,世界各國均體認到文化力是展現國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透過文化的核心價值,國家的「文化行動」才能展開,並獲得卓越的成就。擁有多樣性的地理環境與人文資產的台灣,尤其是民間,向來總能呈現出豐富而多元的文化活力,若能將這股力量轉化為國家政策的施行,將可在外交、教育、文化創意產業等方面,為台灣開創新局面,並以文化外交提升台灣國際形象。
歐洲聯盟研究協會理事長城仲模表示,在過去,台灣已經創下經濟奇蹟、民主政治奇蹟,近三十年來,台灣的科技產業發展更是舉世聞名,但一個國家要獲得其他國家的尊敬,並非來自軍事武力、經濟或地大物博,而是人民的高水準教育與修養。文化涵養是推展文化外交上面臨的最大挑戰,不過文化外交能提升一個國家的國際形象,是「柔性國力」〈soft power〉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為力求研討內容深度,會議主題涵蓋「文化政策的影響-區域與全球」、「文化首都的打造-歐盟與台灣的經驗」、「文化創意產業-新資本的誕生」、「台灣文化與文化台灣-方向與策略」,預期將能促進台歐與國際文化交流,吸取歐洲文化推動經驗,作為台灣文化政策規劃與實施的借鏡,同時引發台灣社會各界對文化價值的關懷,導正單向的經濟或政治思維,提高學界、產業界對台灣文化政策與文化產業的研究投入與關心,並檢視國內近年來文化施政成果、規劃未來政策的走向及重視台灣文化的力量等。
■ 歐盟經驗值得參考
除了結合政府思維與民間創意之外,更要借重其他國家的經驗,特別是歐盟,對於文化都市的打造、文化旅遊的規劃、教育系統互通機制等成功案例,均顯示出一種新形式的外交突破,也就是文化的力量,對於台灣當前遭受中國處處打壓的困境極具啟發性。
歐盟的文化政策向來強調尊重多元文化,並追求「異中求同」〈Unity in Diversity〉的理想,此思維也成為歐盟國家在制定文化政策時的重要前提。為讓歐洲人民緊密地凝聚在一起,希臘文化部長 Melina Mercouri於一九八五年倡議「歐洲文化首都」〈European Capital of Culture〉計畫。另外,為使歐洲重要文化呈現在世人眼前,在一九八七年又推動「歐洲文化大道」〈European Cultural Route〉政策。
透過政策推動,希望促進各國民眾對歐盟區域內多元文化的深入了解與尊重,而目前這些文化政策對於文化、社會與經濟的影響力亦日漸深遠。顯見歐洲國家在文化政策快速變遷上,創造一個新的社群價值及文化平台,值得台灣參考和借鏡。
國家文化總會秘書長陳郁秀指出,透過此國際論壇所打造出歐盟與台灣的平台,藉由關心台歐文化互動的專家學者互相交流,提出具批判性的見解,將能讓國內社會各界省思台灣文化未來的空間、檢驗及調整台灣文化政策與作為。對台灣而言,歐盟經驗將可給台灣躍起的一個新契機。
■ 創意產業潛力無限
出席發表演講的副總統呂秀蓮也有感而發的說,在歐洲,文化及藝術修養是沒有城鄉差距,可見歐盟的文化整合是統合,而非併吞,強調不同文化之間相互包容與尊重,而非強勢文化壓迫弱勢文化。
她也以蘭嶼為例,當地人樂天知命,生活中以獨木舟、芋頭、飛魚為重心,尤其是達悟人特別尊重飛魚之神與祖先之間的對話,因此文化的真正內涵也就是一個族群生命故事的縮影。而且儘管蘭嶼的人口只有三千人,但從他們的身上可以領會到「即使是土地面積小的小國-台灣,也可以透過文化感染力、穿透力,吸引外來的觀光客。」呂秀蓮強調,更重要的是文化不能斷層,她對台灣文化的期許是傳統與創新結合、本土與國際接軌、人文與科技並重、合乎人道主義的新文化。
二十一世紀是文化創意新世紀。呂秀蓮表示,據統計,加拿大文化創意產值一年達二二○億美元,有六七萬人投入文化創意產業;澳洲文化創意產值一年有三千六百萬美元,占國民生產毛額〈GDP〉的三%;韓國文化創意產值一年約三千萬台幣,占國民生產毛額的六‧五%;台灣文化創意產業年成長率一○%,幾乎是其他產業的兩倍。可見無論是國內或國外都將文化當作經濟發展的重要一環,文化創意產業潛力無限。
上一篇:朱立倫 啟動航空城 桃園再起飛
下一篇:台灣北大與中國北大試比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