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28 14:44:22台北光點
金融風雲》外銀併購大軍 來台搶人才搶客戶
* 僑銀營業部被花旗買下後,成為花旗(台灣)營業部,掛上「Citibank」招牌,正好與中信銀城中分行打對台,兩大消金銀行捉對廝殺(記者屠惠剛/攝影)
* 記者/林巧雁、李淑慧、葉慧心、邱金蘭
位在京畿鬧區的中國信託商銀城中分行,客戶熙來攘往,營業大廳坐滿等候的人群,盯著大廳裡的顯示板跳出號碼牌,等著臨櫃辦事。站在中信銀,目光順著穿過車輛川流不息的馬路望過去,面對著中信銀的是華僑銀行,去年以前顯得門可羅雀。
中信銀員工過去常得意地說:「我們這邊像是熱鬧的菜市場,對面(僑銀)卻像還沒開門營業。」
今年,這個景況開始改觀。僑銀去年被花旗銀行併購,改掛上印有「Citibank」的藍底白字招牌。最近京畿衝著花旗這響徹國際的名氣而走進原僑銀分行的民眾,愈來愈多。
「嗯,以前民眾到我們銀行來,主要是來存、提款,現在問財富管理的民眾好像變多了。」穿上嶄新花旗制服的原僑銀員工,提出他的觀察心得。
■ 短短一年 攻城掠地
外銀在台灣的分行家數從不到百家,到目前合計已達約300家,密度從「點」連成「線」,土、洋銀行已從遠距離的「都市戰」,進入近身肉搏的「街頭巷戰」。
曾經不把公營銀行放在眼裡,獨領國內金融業風騷多年的民營銀行,這一切都看在眼裡,暗自緊張起來。消費金融龍頭銀行中信銀,內部正研擬策略,包括將全台分行陸續改裝為財富管理分行等,準備迎戰來勢洶洶的外商銀行。
花旗併僑銀,不是外銀併購國銀的首宗案例。在這之前,英商渣打銀行看好台商客源,已買下位於竹科大本營並深耕科技業多年的新竹商銀,之後又有荷蘭銀行標下台東企銀、滙豐銀行吃下中華銀、新加坡星展銀行買下寶華銀,短短一年間,五大國際性銀行如同在台大會師,大肆攻城掠地。
不只中信銀警覺,95年9月29日渣打銀行宣布併購竹商銀,當天下午3時,位於台北市吉林路上的兆豐銀,立刻召集幹部開會,下令在三天內提出因應對策,包括如何提升資訊系統,「網」住客戶。
■ 讓本國銀行如此緊張的外銀,到底有多厲害?
問問外銀的客戶,就能得到清楚的答案。明基電通集團與外銀往來20年,平常負責打交道的財務副總游克用,直指外銀擁有兩大強項:全球據點資源與專業的財務工具。
他說:「企業國際化過程中,必須要有外銀的戶頭,尤其應收帳款的收現,一定要選擇全球客戶往來方便的銀行。」國際型人才不足的本國銀,根本趕不上台灣科技業全球化的腳步。
游克用說,例如他想要知道西班牙子公司銀行戶頭的存款餘額,透過外銀的電腦連線馬上就一目瞭然,再把多餘的資金匯到另一家欠缺現金的子公司。「透過外銀轉匯,就不會造成某家子公司有閒錢,另一家子公司卻要高利借錢的情況。」
■ 國際轉匯 一天搞定
外銀國際通路的確很強,第一銀行工會理事長宋介馨說,倫敦、印度的客戶從訂貨、開狀,匯款至出貨,「渣打銀行一天就能搞定,一銀就沒有辦法,必須透過其他銀行轉,時間可能要花上一周」。
最令國銀害怕的是,外銀擁有兩岸三地的通路據點,可滿足資金流通需求,將客戶通通一網打盡。
去年台灣對中國投資逾100億美元,成長三成多;對中國出口逾1,000億美元,從中國進口200多億美元,靠著無孔不入的金流,建構兩岸綿密的經貿網絡。
「台灣企業有一點實力的,都在中國布局,外銀提供兩岸三地的服務,對企業金融客戶是很大的吸引力。」富邦金控總經理龔天行分析,「(台商)這塊大餅,大家都想吃。」渣打、滙豐在中國據點已超過40家,花旗銀在中國的據點明年就超過60家。宋介馨說:「客戶在越南就給越幣,在上海就給人民幣,這些外銀都能做到,但本國銀行沒有人民幣,手腳都被綁住了,怎麼與外銀競爭?」
「外銀在財務工具上,也比國銀強很多。」游克用說,例如要做長天期的外匯避險,外銀比較容易設計產品來配合,外匯部位也夠大,本國銀這方面的開發能力,仍然很弱。
風控更進一步落實在外商銀行經營的細節上。例如外銀會強迫員工休年假,要求員工在休假期間連續一周不准進辦公室,一切交給代理人,除照顧到員工的生活,另一層用意就是防止該職務長期被特定員工或主管把持,代理人可利用代理期間,發現不尋常的端倪。
■ 很像一個中央廚房
兆豐投信董事長蔡友才表示,國銀比較不怕私募股權基金(PEF)來併購,原因之一就是PEF沒有全球通路優勢,也不像外銀具有形同「中央廚房」的金融商品平台,能提供賣到全球各個市場的產品。
就是這種強調風險控管、在商言商的經營模式,讓外銀可以在績效與風控之間,求取平衡,獲得穩定的利潤。根據立委辦公室做的一項分析,2004到2005年外銀每個營業單位平均營收,是國銀的三至四倍,平均稅前盈餘是國銀的五至九倍。
即使2006年雙卡風暴侵台,外銀每一單位平均營收,仍是國銀的4.8倍;當國銀虧錢,外銀每一單位平均仍賺4,700多萬元。
從獲利數據來看,相當於外銀一家分行營收就可抵國銀三家分行,如果花旗能將每家僑銀分行都轉化跟花旗一樣戰鬥力,66家花旗的分行,將等同於198家國銀分行,比國泰世華、中信銀等老字號本國銀行的分行還多?怎不叫國銀擔心?
【2008/04/15 經濟日報】
* 記者/林巧雁、李淑慧、葉慧心、邱金蘭
位在京畿鬧區的中國信託商銀城中分行,客戶熙來攘往,營業大廳坐滿等候的人群,盯著大廳裡的顯示板跳出號碼牌,等著臨櫃辦事。站在中信銀,目光順著穿過車輛川流不息的馬路望過去,面對著中信銀的是華僑銀行,去年以前顯得門可羅雀。
中信銀員工過去常得意地說:「我們這邊像是熱鬧的菜市場,對面(僑銀)卻像還沒開門營業。」
今年,這個景況開始改觀。僑銀去年被花旗銀行併購,改掛上印有「Citibank」的藍底白字招牌。最近京畿衝著花旗這響徹國際的名氣而走進原僑銀分行的民眾,愈來愈多。
「嗯,以前民眾到我們銀行來,主要是來存、提款,現在問財富管理的民眾好像變多了。」穿上嶄新花旗制服的原僑銀員工,提出他的觀察心得。
■ 短短一年 攻城掠地
外銀在台灣的分行家數從不到百家,到目前合計已達約300家,密度從「點」連成「線」,土、洋銀行已從遠距離的「都市戰」,進入近身肉搏的「街頭巷戰」。
曾經不把公營銀行放在眼裡,獨領國內金融業風騷多年的民營銀行,這一切都看在眼裡,暗自緊張起來。消費金融龍頭銀行中信銀,內部正研擬策略,包括將全台分行陸續改裝為財富管理分行等,準備迎戰來勢洶洶的外商銀行。
花旗併僑銀,不是外銀併購國銀的首宗案例。在這之前,英商渣打銀行看好台商客源,已買下位於竹科大本營並深耕科技業多年的新竹商銀,之後又有荷蘭銀行標下台東企銀、滙豐銀行吃下中華銀、新加坡星展銀行買下寶華銀,短短一年間,五大國際性銀行如同在台大會師,大肆攻城掠地。
不只中信銀警覺,95年9月29日渣打銀行宣布併購竹商銀,當天下午3時,位於台北市吉林路上的兆豐銀,立刻召集幹部開會,下令在三天內提出因應對策,包括如何提升資訊系統,「網」住客戶。
■ 讓本國銀行如此緊張的外銀,到底有多厲害?
問問外銀的客戶,就能得到清楚的答案。明基電通集團與外銀往來20年,平常負責打交道的財務副總游克用,直指外銀擁有兩大強項:全球據點資源與專業的財務工具。
他說:「企業國際化過程中,必須要有外銀的戶頭,尤其應收帳款的收現,一定要選擇全球客戶往來方便的銀行。」國際型人才不足的本國銀,根本趕不上台灣科技業全球化的腳步。
游克用說,例如他想要知道西班牙子公司銀行戶頭的存款餘額,透過外銀的電腦連線馬上就一目瞭然,再把多餘的資金匯到另一家欠缺現金的子公司。「透過外銀轉匯,就不會造成某家子公司有閒錢,另一家子公司卻要高利借錢的情況。」
■ 國際轉匯 一天搞定
外銀國際通路的確很強,第一銀行工會理事長宋介馨說,倫敦、印度的客戶從訂貨、開狀,匯款至出貨,「渣打銀行一天就能搞定,一銀就沒有辦法,必須透過其他銀行轉,時間可能要花上一周」。
最令國銀害怕的是,外銀擁有兩岸三地的通路據點,可滿足資金流通需求,將客戶通通一網打盡。
去年台灣對中國投資逾100億美元,成長三成多;對中國出口逾1,000億美元,從中國進口200多億美元,靠著無孔不入的金流,建構兩岸綿密的經貿網絡。
「台灣企業有一點實力的,都在中國布局,外銀提供兩岸三地的服務,對企業金融客戶是很大的吸引力。」富邦金控總經理龔天行分析,「(台商)這塊大餅,大家都想吃。」渣打、滙豐在中國據點已超過40家,花旗銀在中國的據點明年就超過60家。宋介馨說:「客戶在越南就給越幣,在上海就給人民幣,這些外銀都能做到,但本國銀行沒有人民幣,手腳都被綁住了,怎麼與外銀競爭?」
「外銀在財務工具上,也比國銀強很多。」游克用說,例如要做長天期的外匯避險,外銀比較容易設計產品來配合,外匯部位也夠大,本國銀這方面的開發能力,仍然很弱。
風控更進一步落實在外商銀行經營的細節上。例如外銀會強迫員工休年假,要求員工在休假期間連續一周不准進辦公室,一切交給代理人,除照顧到員工的生活,另一層用意就是防止該職務長期被特定員工或主管把持,代理人可利用代理期間,發現不尋常的端倪。
■ 很像一個中央廚房
兆豐投信董事長蔡友才表示,國銀比較不怕私募股權基金(PEF)來併購,原因之一就是PEF沒有全球通路優勢,也不像外銀具有形同「中央廚房」的金融商品平台,能提供賣到全球各個市場的產品。
就是這種強調風險控管、在商言商的經營模式,讓外銀可以在績效與風控之間,求取平衡,獲得穩定的利潤。根據立委辦公室做的一項分析,2004到2005年外銀每個營業單位平均營收,是國銀的三至四倍,平均稅前盈餘是國銀的五至九倍。
即使2006年雙卡風暴侵台,外銀每一單位平均營收,仍是國銀的4.8倍;當國銀虧錢,外銀每一單位平均仍賺4,700多萬元。
從獲利數據來看,相當於外銀一家分行營收就可抵國銀三家分行,如果花旗能將每家僑銀分行都轉化跟花旗一樣戰鬥力,66家花旗的分行,將等同於198家國銀分行,比國泰世華、中信銀等老字號本國銀行的分行還多?怎不叫國銀擔心?
【2008/04/15 經濟日報】
下一篇:貧民窟旁 印度打造金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