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0-30 15:30:26台北光點

英官方預測╱氣候暖化 全球經損232兆 代價較兩次大戰更高

* 這張攝於去年八月的照片,顯示覆蓋格陵蘭大部分面積的大冰床之一角。科學家指出,全球暖化正導致北極冰層變薄,隨著海水溫度上升及北極冰層融化,預料海平面在本世紀末時,將上升三呎(約九十一公分)。為了修補南極洲的臭氧層破洞,二十餘國在一九八九年共同簽署「蒙特婁破壞臭氧層物質管制議定書」,將五種氟氯碳化物(CFCs)及三種海龍列為管制物質,但這些國家沒有想到,他們用來取代CFCs的其他含氯氣體,會成為導致全球暖化的主要污染源之一(美聯社)

* 編譯陳成良/綜合二十九日外電報導

英國三十日即將公布的一份重要研究報告警告,各國政府若未能在未來十到十五年間採取堅決行動因應全球暖化的衝擊,全體人類將付出比兩次世界大戰與經濟大蕭條還要慘重的代價,包括六兆九千八百億美元(約台幣兩百三十二兆三千六百億元)的經濟損失、未來恐將因水旱災頻仍而造成兩億多人流離失所,全球景氣也將受拖累而一蹶不振。

這份研究由前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史登主持,首開由重要經濟學家分析全球暖化之先河。研究報告厚達七百多頁,英國觀察家報搶先刊出報告摘錄。

報告指出,人類為全球暖化付出的代價將超過第一、二次世界大戰與一九三○年代的「經濟大蕭條」,並將使廣大面積的土地無法再供人類居住。即使各國立即停止污染地球,過去所累積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仍將使暖化效應持續三十年之久,接下來一百年海平面仍將不斷升高。

後京都議定書新協定 迫在眉睫

史登預測,各國政府總共需約斥資一千八百四十億英鎊(約台幣十一兆六千一百六十四億元),相當於全球每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的百分之一,來對抗全球暖化效應,否則將付出這個金額的五至二十倍代價。

全球暖化問題迫在眉睫,史登因此建議,明年各國就應簽署京都議定書之後的新協定,而非按照預定計劃到二○一○年才協商。史登籲請世界各國建立國際標準,不僅要讓溫度不要再扶搖直上,也要減少大氣層的碳含量。

史登指出,對抗全球暖化需各國政府攜手合作,不能單靠一國片面努力。舉例來說,即使英國立即關閉國內所有發電廠,減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額度,在十三個月內就會被中國增加的排放量填補。

報告中指出,全球暖化的效應,從亞馬遜雨林瓦解、格陵蘭冰床融解到印度季風的改變,舉世都可感受到其衝擊,因此國際社會必須合力採取堅決行動,才能解決問題。

課徵環保稅 各國政府不容逃避

有鑑於對抗全球暖化效應的開銷龐大,觀察家報說,這份研究報告的重點議題之一,是探討各國課徵「環保稅」的問題。英國週日電訊報則說,英國已草擬出環保稅方案,希望藉由稅制來改變人們的行為習慣,以減少全球暖化的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