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0-22 14:53:36台北光點
建立學習英語的正確觀念》一 培養國際觀!
* 盧穗榮(前國防部特等編譯官/林語堂故居《京華煙雲》英文版講師)
『台灣人的英語極待加強,以因應全球化的趨勢,增強國際競爭力』。從中央政府官員到大學校長到幼教機構負責人,人人都在大聲疾呼。事實的確如此,但問題究竟出在哪裡,卻沒人搔得到癢處。於是Where there is a problem, there is a fortune.〈何處有問題,何處是商機。〉
各種能力鑑定,雙語教育傾巢而出。一時之間,英語教學成了搖錢樹,在景氣低彌的年代逆勢上揚。和英語沾得上邊的,不管二十六個字母是否唸得標準,不論是否弄清楚了英語和國語的差別,全混進了這個市場分一杯羹。黃面孔的當仁不讓,白皮膚的理所當然,個個在台上賣弄了起來。
全國上下作父母的,即使沒本領送子女去西方取經,也會乖乖的將血汗錢雙手奉上,屏息企盼自己的龍子鳳女在一夜之間說起洋腔洋調,光耀門楣。然而多少年來,錢也花了,寶貴的光陰也浪費了,大家的慨歎依舊:『我們的英語為什麼還是這麼糟?』
到底問題出在什麼所在?我們不禁要問。
問題出在台灣的英語教育,到處充斥著似是而非的理論,例如:學齡前開始學英語、快速學習和記憶、多聽就會有進步、看字母的排列順序就知道發音(所謂的自然發音法)、文法考試成績好就是英語能力好、外籍老師比本土老師會教、等等似是而非的觀念,使得不僅學習者,就連教學者也一同受害。
底下謹從學習者的角度來探討學習英語的幾項迷思,希望藉此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
1. 想把英文學好,只要學英文就可以了?
打開電視的CNN頻道,或收音機的ICRT和BBC 的新聞節目,你聽到的除了國內消息以外,還有國際關係、區域安全、地理名稱、國際組織、科技發展、生態環保、人權保護、人道關懷、旅遊美食、藝術時尚等,你是否曾注意過這些議題? 翻開英文報紙雜誌你大概只看得懂哪些版面?如果遇到無法理解的地方,你認為是單純英語的問題,或是常識不足的問題?如果你僅閱讀學校和補習班教授的Classroom English,如果你從未關心過台灣以外或個人利益以外的議題,你的英文很難會有進步。
2. 英文的發音看字母的排列順序就好了?
台灣的英語教學界,有意無意的忽視了英語發音的重要性,以所謂的「自然發音法」一語帶過,害得莘莘需學子們盲目的摸索瞎猜。大家其實全不用猜,隨手取一本字典,英英、英漢皆可,隨興找一個英文字,緊鄰在每個字右邊的,不正是音標嗎?符號、音節、重音位置印得清清楚楚,沒有一本字典例外。而且因為英語系國家的音標並不是只有台灣所常見的 K.K. 和 D.J. 兩種,每本字典使用的音標符號不一,都會在字典前或後,詳細說明各個符號的發音。如果看了字母的排列順序就能把一個英文字的音發出來,編字典的何必這麼費事。
此外,英語發音,除了音標,更重要的是重音節的位置。僥倖猜對了發音,如果弄錯了重音節,外國人仍然聽不懂。隨手取一兩個例子,our/your/sour/tour/pour/four/hour這些簡單的字中都有our三個字母,你都能正確的讀出來嗎?如果是多音節的字,如:politics/political/politician/polity,你都讀對了重音節的位置了嗎? 如果a, e, i, o, u 五個字母都代表母音,請問Europe 的E 發甚麼音?unite 的u發甚麼音?one 的o又發甚麼音?到目前為止,台灣的英語發音教學,依舊停留在「模仿」階段。我怎麼講,你就怎麼唸,差不多就好。很少有人願意花時間查字典、看音標、找重音節。 少了有經驗的老師指導、糾正,大部份的人根本無法自己讀英語。缺乏獨立自主的發音技巧,是學習英語的最大致命傷。有人甚至理直氣壯的說:「不同國家的人說英語,當然會有不同的口音。何須要求標準發音?」
曾有駐台的外國友人搔首問我說,他曾在北京、香港和台灣學過中文,聽、說、讀、寫都不錯,為何卻聽不懂李登輝和陳總統的國語?宋楚瑜和馬英九在競選時,慷慨陳辭,說他們也是吃台灣米長大的台灣人,但是他們的台語,似乎沒甚麼說服力。
發音標準是否重要?你我心裡都知道。
3. 如果學習方法正確,只要三個月,英語就可以朗朗上口?
這裡有一個簡單的推理,如果有一個人在美國土生土長,十八年後高中畢業,我們可以說這個人有高中的英語程度,假設這個人每天僅接觸十小時的英語,十八年總共是65,700小時。以此推算,我們在台灣每週學二小時英語,只要631年就會有高中的英語程度了。或者,按照這個算法,三個月內每天只要讀730小時的英語,也可以得到同樣的效果。要有毅力和恆心,不要急功近利,英文才學得好。
偶爾有人會說:我學了三年英語,卻沒什麼進步。事實上,這些人只是每星期練習兩小時英語,其它時間都在等待奇蹟發生。
『台灣人的英語極待加強,以因應全球化的趨勢,增強國際競爭力』。從中央政府官員到大學校長到幼教機構負責人,人人都在大聲疾呼。事實的確如此,但問題究竟出在哪裡,卻沒人搔得到癢處。於是Where there is a problem, there is a fortune.〈何處有問題,何處是商機。〉
各種能力鑑定,雙語教育傾巢而出。一時之間,英語教學成了搖錢樹,在景氣低彌的年代逆勢上揚。和英語沾得上邊的,不管二十六個字母是否唸得標準,不論是否弄清楚了英語和國語的差別,全混進了這個市場分一杯羹。黃面孔的當仁不讓,白皮膚的理所當然,個個在台上賣弄了起來。
全國上下作父母的,即使沒本領送子女去西方取經,也會乖乖的將血汗錢雙手奉上,屏息企盼自己的龍子鳳女在一夜之間說起洋腔洋調,光耀門楣。然而多少年來,錢也花了,寶貴的光陰也浪費了,大家的慨歎依舊:『我們的英語為什麼還是這麼糟?』
到底問題出在什麼所在?我們不禁要問。
問題出在台灣的英語教育,到處充斥著似是而非的理論,例如:學齡前開始學英語、快速學習和記憶、多聽就會有進步、看字母的排列順序就知道發音(所謂的自然發音法)、文法考試成績好就是英語能力好、外籍老師比本土老師會教、等等似是而非的觀念,使得不僅學習者,就連教學者也一同受害。
底下謹從學習者的角度來探討學習英語的幾項迷思,希望藉此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
1. 想把英文學好,只要學英文就可以了?
打開電視的CNN頻道,或收音機的ICRT和BBC 的新聞節目,你聽到的除了國內消息以外,還有國際關係、區域安全、地理名稱、國際組織、科技發展、生態環保、人權保護、人道關懷、旅遊美食、藝術時尚等,你是否曾注意過這些議題? 翻開英文報紙雜誌你大概只看得懂哪些版面?如果遇到無法理解的地方,你認為是單純英語的問題,或是常識不足的問題?如果你僅閱讀學校和補習班教授的Classroom English,如果你從未關心過台灣以外或個人利益以外的議題,你的英文很難會有進步。
2. 英文的發音看字母的排列順序就好了?
台灣的英語教學界,有意無意的忽視了英語發音的重要性,以所謂的「自然發音法」一語帶過,害得莘莘需學子們盲目的摸索瞎猜。大家其實全不用猜,隨手取一本字典,英英、英漢皆可,隨興找一個英文字,緊鄰在每個字右邊的,不正是音標嗎?符號、音節、重音位置印得清清楚楚,沒有一本字典例外。而且因為英語系國家的音標並不是只有台灣所常見的 K.K. 和 D.J. 兩種,每本字典使用的音標符號不一,都會在字典前或後,詳細說明各個符號的發音。如果看了字母的排列順序就能把一個英文字的音發出來,編字典的何必這麼費事。
此外,英語發音,除了音標,更重要的是重音節的位置。僥倖猜對了發音,如果弄錯了重音節,外國人仍然聽不懂。隨手取一兩個例子,our/your/sour/tour/pour/four/hour這些簡單的字中都有our三個字母,你都能正確的讀出來嗎?如果是多音節的字,如:politics/political/politician/polity,你都讀對了重音節的位置了嗎? 如果a, e, i, o, u 五個字母都代表母音,請問Europe 的E 發甚麼音?unite 的u發甚麼音?one 的o又發甚麼音?到目前為止,台灣的英語發音教學,依舊停留在「模仿」階段。我怎麼講,你就怎麼唸,差不多就好。很少有人願意花時間查字典、看音標、找重音節。 少了有經驗的老師指導、糾正,大部份的人根本無法自己讀英語。缺乏獨立自主的發音技巧,是學習英語的最大致命傷。有人甚至理直氣壯的說:「不同國家的人說英語,當然會有不同的口音。何須要求標準發音?」
曾有駐台的外國友人搔首問我說,他曾在北京、香港和台灣學過中文,聽、說、讀、寫都不錯,為何卻聽不懂李登輝和陳總統的國語?宋楚瑜和馬英九在競選時,慷慨陳辭,說他們也是吃台灣米長大的台灣人,但是他們的台語,似乎沒甚麼說服力。
發音標準是否重要?你我心裡都知道。
3. 如果學習方法正確,只要三個月,英語就可以朗朗上口?
這裡有一個簡單的推理,如果有一個人在美國土生土長,十八年後高中畢業,我們可以說這個人有高中的英語程度,假設這個人每天僅接觸十小時的英語,十八年總共是65,700小時。以此推算,我們在台灣每週學二小時英語,只要631年就會有高中的英語程度了。或者,按照這個算法,三個月內每天只要讀730小時的英語,也可以得到同樣的效果。要有毅力和恆心,不要急功近利,英文才學得好。
偶爾有人會說:我學了三年英語,卻沒什麼進步。事實上,這些人只是每星期練習兩小時英語,其它時間都在等待奇蹟發生。
下一篇:別誤解Tomboy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