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不對稱下的國家暴力 -- 以交通工程三E (工程、教育、執法) 檢視台灣交通安全的惡性循環
從九十九年四月二十三日起,伯軒媽媽因盛情難卻,應邀擔任Facebook 【 安全是唯一回家的路】版主之一,至今是第二十四天,十分詫異發現臺灣交通安全陷入惡性循環,有令人震驚的結構性因素。
【安全是唯一回家的路】版友異口同聲的證實,台灣中南部的號誌燈僅供參考或裝飾,台北人也普遍不理會停、讓標誌甚至速限標
上圖: 統聯車禍疲勞駕駛連環撞
理論上交通工程有三E,工程
上圖: 英國倫敦的Z字型行人穿越道,為保護行人,四線道以上道路分兩段通行,減少行人暴露車道的時間,並增加人車互相覺知的空間。
歐美的學者研究發現,孩童直到十一、十二歲認知能力才會發展成熟穿越道路的技巧。十歲之前,孩子只會單純的複製〈copy〉父母的交通行為; 交通部應效法英國政府,從孩童三歲開始,讓父母、老師、孩童共同接受交通安全
此外,台灣駕照考試缺乏實際道路駕駛,駕照考試在駕訓班閉門造車草率的進行,駕駛完全看不到行人,更別說要駕駛養成尊重行人的習性。
上圖: 行人穿越道路穿著明亮或螢光衣服,比較容易被車輛駕駛覺察。
再來談交通執法(Enforcement),台灣交通罰鍰每年多達兩百億,然而依照目前的「交通違規罰鍰收入分配法」,卻僅有9%強制指定用途改
台灣的車禍肇事成本非常低,近年車禍死亡人數,每年平均約4000人(衛生署或強制險統計),然而奪人性命的肇
圖表: 法務部91-97確定判決、宣告緩刑與實際服刑人數統計
汽車強制險死亡賠償160萬,則是台灣用路人低廉生命公定的行情! 台灣用路人在資訊
依據內政部警政署公布,98年台灣車禍受傷人數高達23萬9260人,超過總人口的1%;交通
周媽媽,您這篇文章真的是很專業而且談到最根本的問題.過去我有在道路設計的文獻上讀過,以歐洲來說英國的行人死亡率是在最低的幾個國家之一,當然可能有其他因素,但以道路設計的角度而言英國確實在充分的保障行人,到處是handrail把人行道和道路絕對分開,若是中等寬度的道路就會加上路中央安全島供行人停等Look left, Look right.除此之外,英國的號誌設計目前就我所知也是只有香港是一樣的,那就是"絕對綠燈"路權的設計,i.e.不會有綠燈的轉彎車與綠燈行人衝突的危險,只要行人綠燈其他方向車流一定是紅燈.另外一方面,英國很少很寬的道路,因為道路一寬就增加了行人穿越時的危險,所以英國很多巷道都是很窄的,日本許多住宅巷道也是故意設計得很窄,因為路太寬駕駛人就很自然地提高車速.
另一方面您提到的統計數據確實令人提心吊膽,而且所謂"24小時之內"之統計數據更是隱埋得更多車禍傷亡的事實.這是一個大部分台灣社會所不願意面對的真相,政府顯然對此問題並沒有太多著墨,儘管許多學者團體不斷的呼籲.10年前我一位香港的朋友來台灣玩,當時她就對台灣的亂象感到不可思議,因為台灣的形象在國外是好的,加上其實香港有很多的台灣的文化,學術出版品,但是如此高度成熟的智力文化輸出國竟然底子裡交通秩序是如此絮亂,令人感到奇怪.不只是香港而已,連澳門的僑生在台灣我都不知該如何跟他們解釋台灣交通亂象的問題.港澳人在經過歐洲人統治後已經保有與先進國家一樣的駕駛文化,港澳人能為何台灣不能,實在是一件很弔詭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