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1-10 17:23:57周利妠(伯軒媽媽)
在生命的終點凝視幸福的真諦
有人問達賴喇嘛: 「什麼事情讓法王您感到最幸福最快樂?」
達賴喇嘛回答:「吃得好,睡得好。注意,因為我們不僅僅要建立知識,也要培養內心的美好品質,所以在經過教育的洗禮後,你將不僅僅是一個博學之士,也會是一個善良且慈悲為懷的人。」
我們之所以感到不滿、空虛、恐懼,是因為我們懷著不落人後的期望與執著;假如我們無法用禪定、心理學的方法保護心念,過去與憤怒遺留的習氣加上令人厭惡的外在環境,將促使憤怒升起;換句話說,我們就是自己的敵人,報復傷害的對象,其實是我們自己。
如果了解痛苦的本質,能培養忍辱之心,一個僧恨、憤怒的人即可能轉變為積極良善的人。
佛教是心的科學,它教我們如何轉化心念,如果沒有修持禪定,我們的心容易散亂。禪定有兩種,一是分析式禪定--「觀」,另一種是專一式禪定--「止」。透過修「止」可以凝聚心的能量。觀有兩種,一種是觀慈悲或信心,將心念轉化為慈悲的本質;另一種則是了悟無常與空性,止息痛苦不再執著。
大乘佛教以「為了所有情眾生而尋求証悟解脫」而發心,這種完全利他的心態,即是所謂的菩提心。追隨大乘佛教傳統的人容易自認,他們的傳統比較偉大優越,因而看不起小乘佛教的教義。另一方面,一些小乘佛教的擁護者則認為,大乘佛教的思想受到污染,不是純正佛教傳統的一部分,達賴喇嘛認為這兩種觀念都有待修正。
達賴喇嘛點醒有情眾生,一個人必須修持小乘佛教的教義作為基礎,再修持大乘佛教之經典教授,也就是經由特定的修持技巧,才能依循次第地發展無限廣大的利他心。為了根除昏闇迷惑的習氣,必須先消滅心之污染,而持戒是第一個步驟。
達賴喇嘛被密乘認證為觀世音菩薩的化身,他於一九五九年帶著藏人流亡至印度,由於堅持以和平方式為西藏爭取自由,一九八九年榮獲了諾貝爾和平獎。流亡印度其間四十餘年,達賴喇嘛以淺顯易懂的英文將佛教的教義遍傳世界,澤被歐美眾生。
達賴喇嘛語重心長的叮嚀:「你一旦接受了一個宗教,應該認真誠懇。不過,如果你太嚴肅、心胸狹隘,那麼你就有稱為基本教義派的危險。」又說:「具有不同心理傾向的人,需要不同的宗教。單單一種宗教無法滿足每一個人的需求。就一個社會而言,我們顯然需要數種宗教、數種真理,即所謂的多元文化論。」「這是克服數個宗教、數個真理,與一個宗教、一個真理之間對立的方法。就社會層面而言,需要數個宗教、數個真理,否則難以解決其中的矛盾牴觸。」緣於911事件,美國興兵攻打阿富汗,不但引起諸多回教國家的反感,也為二十一世紀的動盪埋下不安的種籽,尊重多元文化之迫切性由此可見一斑。
佛教是無神論的,達賴喇嘛說:「修行佛法可以用簡短的一句話作結,那就是:『如果你無法幫助他人,那麼至少不要傷害他人。』」
◎本文係台長為「幸福的修煉」一書所寫的推薦文,原載於博客來書店網站: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186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