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13 00:00:57紫玉藍鑽(浪漫之心)
日本動漫...現在真的有種在走下坡的感覺
動漫不是日本獨有的,但是日本動漫卻有著濃厚的日本特色。當日本動漫在歐美動漫的基礎上發展起來時,日本固有的文化就在這一領域發揮著它的影響、滲透和改造功能,使其迥異于西方動漫而打上了日本文化的烙印。
一、開放的題材
當你看到三國英雄以動畫的形式出現在熒屏上時,可能容易理解:日本文化和中國文化本來就息息相關,從中國文化吸取題材很正常,更何況三國故事在日本几乎家喻戶曉,老少皆知。可是,當動畫版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悲劇愛情故事出現時,你就不得不驚嘆于日本動漫的取材范圍之廣,視野之開闊了。
此外,齊藤千穗的《花冠安琪兒》以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為背景,水木杏子的《小甜甜》則會把你帶進20世紀初的蘇格蘭,還有池田理代子的《凡爾賽玫瑰》、大和和紀的《紐約美女》、上原希美子的《瑪麗安
、冬木琉璃香的《星座宮神話》等都將觀眾和讀者帶入了異國文化之中,領略異域的廣闊和神奇。
我們已經知道,日本文化有封閉的一面,也有開放的一面。它的封閉性表
現在不管在哪個領域,都要堅守所謂的民族特色;而開放性則表現在它的“拿來主義”上,只要是自己沒有的或者落后的,都要從其他民族汲取過來,為我所用。正是日本文化的這種開放性,使得日本動漫能在全世界取材,題材廣泛新穎的日本動漫也能因此贏得了全世界的觀眾。
同時,發達的翻譯業和出版業使得別國有價值的新書出版后沒几天即可在日本的書架上找到日文版,漫畫家通過這些資料很容易掌握作品的背景材料;另外,即使對一個小問題也會較真的日本人,在治學方面思維嚴謹、言之有據也是出了名的。
倚仗著這兩大優勢,日本的漫畫家敢于選擇異國題材,准確的呈現出異國風情,而不會因此出現知識背景方面的“硬傷”受到行家里手的嘲笑和指責,反而因其形神畢肖而贊譽聲不絕。日本的漫畫家們甚至把漫畫的取材范圍拓展到了其他專業領域,像料理領域、體育領域、法醫領域和財經領域等,這都是歐美漫畫家不曾做到的。
二、回歸人類情感
西方動漫頗多科幻題材,太空飛船馳騁天際,機器人靈巧機智,外星人興風作浪,一幕幕天外奇觀,一派派未來世界的圖景,令人眼花繚亂,神飛天外。日本動漫雖也不乏科幻題材的大作,例如改編成動漫畫的田中芳樹的小說《銀河英雄傳說》等,宮崎駿的《風之谷》和《天空之城》亦頗具科幻色彩,但是相較之下,日本漫畫關注更多的卻是人們的情感生活,大量的熱血少年動漫畫和浪漫少女動漫畫就是例証。
外國人和日本人打交道,都會有這樣一個感覺:不知道他們到底在想什么。可是對于日本人來說,自能感覺得到彼此之間微妙的關系,而作出恰到好處的反應。對日本人這種喜怒不形于色的特點,本尼·迪克特的解釋是:“流露感情是一種恥辱,因為這會‘暴露’自己。”正因為日本人的感情是不輕易外露的,所以在人和人交往的過程中,彼此體察對方的感情和想法就成為他們生活的重點,久而久之,他們的感覺器官就被訓練得異常發達。反映在文學藝朮上,就是對感情世界刻畫得異常細膩。日本漫畫家在漫畫創作中,更加關注人們的情感生活也就不難理解了。看看那些描寫少男少女淒清故事的動漫畫《橙路》、《他和她的故事》等,男女主人公情竇初開時細膩復雜的內心情懷被刻畫得真實而生動,使觀眾和讀者遠離現實的喧囂,完全進入一個純感性的世界,品味情感的苦辣酸甜。純真的少年,浪漫的愛情,美麗的圖畫……這一切構成了日本言情動漫的主要元素。
在有關日本的宗教一章中,我們已經了解到,日本人的世界觀、人生觀是現實的,他們講求實際,關心現世生活的享受,不考慮未來,不相信轉世,不上天,不入地,因此,日本的動漫畫自然不會偏重表現未來世界的科幻題材了。
三、團體英雄
在集體主義根深蒂固的日本,對團體英雄的頌揚也是日本動漫著力表現的內容。從《聖斗士星矢》到《龍珠》,從《足球小子》到《灌籃高手》,一個個熱血少年組成的偶像團體,活力四射,炫人耳目。
這和美國漫畫中獨行俠似的英雄形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宣揚和崇尚個人主義的美式英雄常常依靠使用高科技武器來戰勝敵人,而日式英雄卻更多是依靠個人頑強的意志和戰友間的緊密合作來贏得勝利。畫面上刀山火海,英雄們在生命瀕危的一刻牢記肩負的使命和戰友的囑托,咬緊牙關,鋌而走險,終于轉敗為勝,轉危為安,圓滿地完成了使命。觀眾和讀者在緊張之余也被他們的頑強意志所感動,同時也受到了集體主義精神的熏染。
日式英雄們所表現出來的頑強的意志力使我們自然地想到日本特有的“人情”,即自我磨練。
日本人從小就受到極其嚴酷的訓練,以適應種種艱苦的環境。當遇到真正重要的事情時,肉體的需要就被徹底地置于從屬地位,而意志力就是戰勝任何艱難困苦的法寶,這就是日本精神。日本人對意志力的狂熱迷信,在日本動漫塑造的“英雄: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
日本文化在迷信意志力的同時,也堅信團體的力量,少年動漫畫強調團體的重要性,少女動漫畫則常常有某少女被小團體遺棄因而楚楚可憐的情節,這都深深地滲透著日本文化中的集體主義情結。
四、憂鬱之美
中國人喜歡大團圓的結局,一部《竇娥冤》雖也是感天動地的大悲劇,贏足了觀眾的眼淚。但是作者關漢卿還是在悲劇的最后設計了一個讓人欣慰的結局:竇娥的爹爹竇天章做了官,竇娥冤魂告狀,結果沉冤得雪,惡人得懲。觀眾的悲憤情緒得以緩解,對生活不至于太絕望。
而這大概不符合日本人的胃口。他們欣賞的是櫻花瞬間的燦爛和鋪天蓋地的落英隨風而逝的淒美。他們不怕毀滅,而是從容地欣賞毀滅,痛并快樂著。就像他們拍戰爭片,拍的不是總攻時吹響的號角,不是勝利時全軍將領的歡呼,而是在極陰郁的背景下,士兵們行軍的艱難、戰場上的血肉橫飛,
血腥的死亡場面。這在我們看來,簡直是最佳的反戰影片。
可日本人欣賞的就是這種類型的戰爭片,也許悲慘的景象大家一樣的會看得落淚,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我們心頭涌動的是憐惜,他們心頭涌動的卻是敬佩。戰爭的淒慘會讓我們厭戰和反戰,卻會讓他們油然而生一種崇高感和悲壯感。
《天使禁獵區》、《絕愛》、《東京巴比倫》那樣在很多人看來頹廢而唯美的作品恰恰符合了日本人的這種審美需要。
結語: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日本動漫從制作到內容無不滲透著日本的民族特色,濃郁的日本風格也為它贏得了更多人的喜歡。
其实,日本动漫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白热化阶段,想想,虽然日本是全球公认的漫画制造国但日本漫画大多数都是有点翻版的感覺,現在我觉得日本漫画真的有點没有以前的好了,哎~~不然有些人也不用一直回顧以前的漫画了
現在的動漫是基本上商業化了~~作者已經不再像以前一樣是主要因為喜歡才畫漫畫,金錢為其次~~~~更多的已經完全是為了賺錢而畫的了~~~也有很多的出版社不再連續的出版漫畫~~
一些拖太久的漫畫就直接封殺~~不再出版~~轉像其他的新作品~~因為出版社的競爭太大~~~為了處于最出色的階段~~出版社已經不再為了讀者著想了!
現在真的有種在走下坡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