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7-29 14:35:56仝瓦共體
是追還是趕?
07/07/28 15:50 記者:記者楊正敏
今年七月十一日鹿林天文台觀測員林啟生與大陸廣州中山大學的學生葉泉志,使用鹿林天文台四十一公分望遠鏡,發現一顆新彗星,編號C/2007 N3,命名為「鹿林」,是第一顆在台灣本土觀測、命名,並經兩岸合作發現的彗星。
在鹿林彗星發現的同時,相距不到二度的鄰近位置,有另一顆小行星飛馳而過,鹿林巡天計畫經過搜尋比對,確認是一顆阿波羅型近地小行星,也是台灣首次發現近地小行星,亦為海峽兩岸的第一顆。
中央大學副校長葉永烜說,地球過去曾遭許多天體撞擊過,未來勢必也無法避免,愈早發現對地球有威脅的天體,愈加了解結構與運作,就能愈早因應。
鹿林天文台台長林宏欽說,七月十一日觀測到這兩個天體,初步觀測結果顯示,應不會對地球造成威脅。
他指出,鹿林彗星軌道應是拋物線,現在的位置在木星到土星間,寶瓶座方向,距離地球約五點五天文單位(AU),相當於八點二五億公里,因距離很遠,亮度很暗,大概十九等,有很短的彗髮圍繞著中心微亮的彗核。
依國際小行星中心的預報資料,彗星會在二○○九年二月廿七日距離地球最近,大概六千萬公里,林宏欽認為,屆時亮度約接近六等,在獅子座附近,在光害低的鄉間,應可以用雙筒望遠鏡看到。
他說,由於鹿林彗星的軌道呈拋物線,可能一去不回,後年應是民眾一生中唯一一次可以觀測的機會。
2007NL1的近地小行星,則距離地球三千萬公里,以每日一點五度的速度運動,繞太陽一周約一點四年。
林宏欽說,阿波羅型近地小行星,軌道可能和地球相交,有碰撞的危險,一向受到天文學家高度重視,但目前資料顯示,2007NL1對地球沒有直接威脅。
中央大學二○○二年十一月廿五日用鹿林一米望遠鏡意外發現鹿林一號 (LULIN1)小行星,二○○五年發現第二顆小行星,為紀念中大創校九十周年,名為中大九十(NCU90)。
葉永烜指出,中央大學於二○○六年三月開始啟動「鹿林巡天計畫」,每個月平均發現超過十五顆小行星。
今年七月十一日鹿林天文台觀測員林啟生與大陸廣州中山大學的學生葉泉志,使用鹿林天文台四十一公分望遠鏡,發現一顆新彗星,編號C/2007 N3,命名為「鹿林」,是第一顆在台灣本土觀測、命名,並經兩岸合作發現的彗星。
在鹿林彗星發現的同時,相距不到二度的鄰近位置,有另一顆小行星飛馳而過,鹿林巡天計畫經過搜尋比對,確認是一顆阿波羅型近地小行星,也是台灣首次發現近地小行星,亦為海峽兩岸的第一顆。
中央大學副校長葉永烜說,地球過去曾遭許多天體撞擊過,未來勢必也無法避免,愈早發現對地球有威脅的天體,愈加了解結構與運作,就能愈早因應。
鹿林天文台台長林宏欽說,七月十一日觀測到這兩個天體,初步觀測結果顯示,應不會對地球造成威脅。
他指出,鹿林彗星軌道應是拋物線,現在的位置在木星到土星間,寶瓶座方向,距離地球約五點五天文單位(AU),相當於八點二五億公里,因距離很遠,亮度很暗,大概十九等,有很短的彗髮圍繞著中心微亮的彗核。
依國際小行星中心的預報資料,彗星會在二○○九年二月廿七日距離地球最近,大概六千萬公里,林宏欽認為,屆時亮度約接近六等,在獅子座附近,在光害低的鄉間,應可以用雙筒望遠鏡看到。
他說,由於鹿林彗星的軌道呈拋物線,可能一去不回,後年應是民眾一生中唯一一次可以觀測的機會。
2007NL1的近地小行星,則距離地球三千萬公里,以每日一點五度的速度運動,繞太陽一周約一點四年。
林宏欽說,阿波羅型近地小行星,軌道可能和地球相交,有碰撞的危險,一向受到天文學家高度重視,但目前資料顯示,2007NL1對地球沒有直接威脅。
中央大學二○○二年十一月廿五日用鹿林一米望遠鏡意外發現鹿林一號 (LULIN1)小行星,二○○五年發現第二顆小行星,為紀念中大創校九十周年,名為中大九十(NCU90)。
葉永烜指出,中央大學於二○○六年三月開始啟動「鹿林巡天計畫」,每個月平均發現超過十五顆小行星。
記者:陳昶佑
(法新社華盛頓七日電)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今天說,美國天文學家觀測到有史以來最壯觀的超新星,這個由重恆星爆炸引發的宇宙閃光,亮度為太陽的五百億倍。
這項觀測超新星爆炸的任務獲得太空總署支持,自去年秋天展開,任務負責人之一的費里本柯發布聲明公布這項發現說:「在所有觀測到的恆星爆炸中,這次可以稱王。」
費里本柯率領加州漢密頓山里克觀測站與夏威夷毛納基凱克觀測站的研究團隊進行研究,他說:「看見這麼亮、持續這麼久的爆炸,我們都很震驚。」
太空總署仙陀羅X光觀測站全面觀測計劃負責人、伯克萊加州大學學者浦里說,這顆超新星名為SN2006gy,可能是由「超重恆星死亡」引發。
爆炸引發的恆星亮光秀延續了七十天。
通常當一個大型恆星因核心停止產生核能,在自身的重力向內壓縮下崩潰時,便會產生超新星,但天文學家認為,這次爆炸可能是因為輻射伽瑪射線引發粒子改變,導致能量降低所致。
最少要比太陽大上八倍的恆星,才會爆炸成為超新星,但報告說,SN2006看來體積更大,約為太陽的一百五十倍。
研究團隊的聲明說:「天文學家認為,許多第一代的恆星都是這種重恆星,而這種新的超新星可能因此提供我們罕見的機會,讓我們一窺首批恆星如何死亡。」
聲明說:「不過,要發現這種重恆星並目睹它的死亡,可說是前所未見。」
天文學家認為,兩億四千多萬光年外的恆星爆炸,也可能對較接近地球的地區產生影響。
生成SN2006超新星的恆星,在爆炸前顯然排出大量物質,學界懷疑這個恆星的質量與銀河系內另一個重恆星船底座伊塔星類似。
太空研究團隊針對這份將刊登於「天文物理期刊」的研究發現發布聲明說,這引發一個可能,亦即伊塔星「可能即將爆炸為超新星」。
未參與研究的巴爾的摩太空望遠鏡科學研究所人員李維歐說:「我們不確定伊塔星是否很快將爆炸,但我們最好密切關注以防萬一。」
他說:「伊塔星爆炸,可能成為現代文明史上最精采的一場恆星秀。」
(法新社華盛頓七日電)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今天說,美國天文學家觀測到有史以來最壯觀的超新星,這個由重恆星爆炸引發的宇宙閃光,亮度為太陽的五百億倍。
這項觀測超新星爆炸的任務獲得太空總署支持,自去年秋天展開,任務負責人之一的費里本柯發布聲明公布這項發現說:「在所有觀測到的恆星爆炸中,這次可以稱王。」
費里本柯率領加州漢密頓山里克觀測站與夏威夷毛納基凱克觀測站的研究團隊進行研究,他說:「看見這麼亮、持續這麼久的爆炸,我們都很震驚。」
太空總署仙陀羅X光觀測站全面觀測計劃負責人、伯克萊加州大學學者浦里說,這顆超新星名為SN2006gy,可能是由「超重恆星死亡」引發。
爆炸引發的恆星亮光秀延續了七十天。
通常當一個大型恆星因核心停止產生核能,在自身的重力向內壓縮下崩潰時,便會產生超新星,但天文學家認為,這次爆炸可能是因為輻射伽瑪射線引發粒子改變,導致能量降低所致。
最少要比太陽大上八倍的恆星,才會爆炸成為超新星,但報告說,SN2006看來體積更大,約為太陽的一百五十倍。
研究團隊的聲明說:「天文學家認為,許多第一代的恆星都是這種重恆星,而這種新的超新星可能因此提供我們罕見的機會,讓我們一窺首批恆星如何死亡。」
聲明說:「不過,要發現這種重恆星並目睹它的死亡,可說是前所未見。」
天文學家認為,兩億四千多萬光年外的恆星爆炸,也可能對較接近地球的地區產生影響。
生成SN2006超新星的恆星,在爆炸前顯然排出大量物質,學界懷疑這個恆星的質量與銀河系內另一個重恆星船底座伊塔星類似。
太空研究團隊針對這份將刊登於「天文物理期刊」的研究發現發布聲明說,這引發一個可能,亦即伊塔星「可能即將爆炸為超新星」。
未參與研究的巴爾的摩太空望遠鏡科學研究所人員李維歐說:「我們不確定伊塔星是否很快將爆炸,但我們最好密切關注以防萬一。」
他說:「伊塔星爆炸,可能成為現代文明史上最精采的一場恆星秀。」
上一篇:高考奇才还是职业考生?
下一篇:葉公好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