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14 11:17:36邱瓊慧

104.12.13《種子會客室》愛情關係的溝通

104.12.13《種子會客室》愛情關係的溝通

Q:人家說談戀愛就是要坦承自己的想法、要勇於溝通,那是不是代表我有任何想法、任何不舒服的感覺,都要跟對方說呢?

A:這是一個好問題,讓我們舉個例子來說明。
假設春嬌和志明正談著一個遠距離的戀愛,春嬌對於志明平常白天都不會跟她聯繫、也不會傳line,以及志明的工作場合總不乏女性的狀況感到焦慮,春嬌到底要不要跟志明說她的感受呢?

我會從幾個方向來思考這個問題,首先我會問自己,怎樣的選擇才能貼近和實踐我理想中的自己?換句話說,一個是焦慮不安、對關係沒有安全感的自己,一個是對關係和對自己有信心的自己,我想成為哪一個人?如果是後者,那就代表前者的狀態,來自於我的不成熟和沒信心,那是我要去消化和處理的不安全感,不是把它丟給對方就能解決的,那些不舒服的情緒,是我要從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必經過程,我要做的是尋找增加自信和安全感的方式,而不只是控訴對方而已。

但對方能不能幫忙?當然可以,進入親密關係是我們重新建立良好依附和安全感的契機,於是這就進入第二層的思考,如果要說,要怎麼說?如果不說,那又代表什麼?

先討論「要說」的選擇。我們說的內容,反映著我們的心態,如果說的內容,只是不斷強調自己的焦慮和不舒服、不斷希望對方能夠更常聯繫甚至轉換工作,我想對方只會聽到指責和要求/壓迫,卻感受不到我為什麼如此在意這些舉動,以及我願意為這個狀況做些什麼。換句話說,這樣的溝通並不會讓彼此更靠近,反而會讓雙方都更挫折。

那該怎麼說呢?如果是我,我可能會這樣說:
「我發現遠距離的愛情,加上我對自己和彼此的關係,沒有足夠的信心,所以當你一整天都沒有傳訊息或跟我聯絡,我會覺得有點失落和緊張,這些似乎是沒有安全感的表現,如果我要改變它,我需要你的協助,如果你能夠傳訊息給我,我會比較容易克服失落和焦慮的打擊,然後我也會嘗試透過其他方式增加我對自己的信心,當我覺得自己很好,我應該也會對我們之間的關係更有信心。」

如果選擇「不說」,那又代表什麼呢?不說的原因不是不在乎,也不該是不相信對方會在乎,而是還沒有想好怎麼說,或是希望先從自己的心態調整起,為著成為一個更成熟的自己,試著面對內心不斷竄出的小惡魔,找到降伏牠們的方法,不被那些自己也覺得幼稚和任性的想法綁架。

可是換一種情況,春嬌介意的是志明每次聊天時,出現不耐煩或常常否定春嬌的言語或態度,春嬌喜歡的是那個可以勇敢為自己發聲的自己,而不是那個委屈隱忍的自己,那春嬌就要在行動上回應那個想做的自己,勇敢地跟志明討論彼此互動的狀況,清楚地指出需要志明改變的態度和拒絕志明的貶抑。

經營親密關係,是一趟豐盛和驚險的旅程,有著各式各樣的風景和挑戰,然而它無異於生命中其他的難題,都是上天在詢問和考驗「我們是誰」的練習,於是不管你要做什麼選擇、用什麼回應,若能對準「成為自己看得起和喜歡的自己」的方向,我相信那個結果就會是經得起考驗的,意即事過境遷後,我們不會後悔的決定。

↑ 瓊慧最近在帶這本書的讀書會, 覺得有很多收穫, 這是情緒取向伴侶諮商大師蘇珊強森博士寫給一般民眾看的自助書籍, 非常適合想要好好經營伴侶關係的人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