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7-24 00:09:15i AM..
最快樂的國家two
丹麥人一旦失業,最高可領取原薪資八成的失業救濟金(編按:台灣最高新台幣二萬六千元)。若半年內找不到適當工作,則可接受職業訓練,學費由政府全額支付。在安全網之上,丹麥人民得以無慮的發展自我。二十出頭、擔任秘書工作的卡蜜拉(Camilla)自信的說:「在丹麥,人們可以選擇任何自己喜歡做的工作,而且絕對不會失敗。因為,社會福利制度會接住我們,丹麥的制度是世界上最棒的制度!」
在這國度,富人與弱勢的被尊重度,無二。因為,他們主張「人人平等」,這是他們核心的價值。
丹麥的平等主義,有個生動的傳說:西元九世紀,丹麥人圍攻巴黎,當年負責斡旋的法國密使問丹麥人:「你們是誰?君主叫什麼名字?」他們回答:「我們是丹麥人,我們沒有君主,沒有王子,我們都是君主,……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主人,每個人對彼此都忠心不二。」
丹麥人民之父葛隆維(N.F.S.Grundtvig)在一八二○年曾寫下一首民謠,至今丹麥人人會唱:「也許別人的山裡有更多的礦藏,但在丹麥,即使窮人的小屋裡,麵包也不少……。這裡沒有人擁有太多,更少人擁有太少。」沒有人擁有太多,更少人擁有太少。這話,道盡丹麥的特色——平等。
根據二○○六年聯合國「人類發展報告」,丹麥貧富差距為世界第二低,僅次於亞塞拜然。在已開發國家是全球最低。
丹麥基本上沒有窮人,一如《國家地理雜誌》所述:「因為每個丹麥人,都出生在同樣的起跑點上。」這具體落實在丹麥上述的社會福利與教育兩方面。
這裡,求學無憂。 老人想學上網,政府到府安裝教學
在教育方面,「高品質、實用性佳、免費或是低價的學制,幫助我們達到平等的目標。」丹麥副總理兼經濟部長本特.本特森(Bendt Bendtsen)接受本刊專訪時指出。
貫徹平等精神,丹麥各級學校不選模範生,十二歲以下沒有成績單,老師與家長鼓勵孩子發展天賦,不鼓勵比較。
公立學校從小學到大學學費全免,不但如此,讀書還可以領錢。十八歲以上學生可領生活津貼,金額多少視學生是否居住家裡而定。如果不是住在家裡,一個月約可領新台幣二萬四千元。
早在一八一四年,丹麥便規定七年國民義務教育,領先法、英、美。十九世紀初,丹麥人民之父葛隆維倡導設立民眾高等學校,主張教育的精神是要創造「自由而平等之人」,不但廢除入學與畢業考試,也開放大門,讓全民皆可入學,學校的董事則由學生選舉產生。
駕車在日德蘭半島上,越過一座座丘陵與河谷,穿過草原、馬群、樹林間蜿蜒幽靜的鄉村小路,我們找到丹麥三所最古老的民眾高等學校之一,成立於一八六六年的Testrup Hjskole。
黃色栗樹、紅色野藤與橘色楓葉,狂艷的團團圍住這個學校;古老牆面上,十九世紀中葉的學生,工整的刻下他們的名字。大鬍子校長岳恆.卡爾森(Jrgen Carlsen)敞開雙臂迎接我們。這個學校學生以青少年居多,偶見銀髮族。目前丹麥各地有八十二所民眾高等學校,一○%到一二%的丹麥人就讀過民眾高等學校,從青年到耄耋老者都能找到自我學習的機會。例如二○○六年的老人課程就高達一百九十一種。
一個國家的質感,不在於人民平均學歷,而在於人民對學習的熱情。
終身學習」在這個國家不是口號。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丹麥平均每人借書率為世界第二高,而丹麥每百人寬頻使用率是OECD國家中第一。隨時讀書、學習對丹麥人而言,就像血液裡的DNA。哥本哈根機場執行長尼爾斯(Niels Boserup)接受本刊專訪時指出:「學習,是丹麥人快樂的秘密之一。」
可以終身學習,是因為學習沒有學費的障礙。在丹麥,即使讀私立學校,政府也補助七五%經費,因此在丹麥,進私立學校不是象徵貴族,而是去學習特殊才能如藝術、體育。
如果一位行動不便的老人想學上網,可向政府申請到府教學,如果想裝設電腦,政府不但予以補助,更會盯著電腦公司到府安裝,直到老人能使用為止。「原則上,我們擁有這麼多的(學習)機會,是『非常自然』的。」國會議員彥斯.隆德(Jens Christian Lund)說:「我們需要去上課,在這方面,你永不嫌老。」
這裡,壯有所用。 職業不分貴賤,沒人後悔「入錯行」
當黑夜將近二十小時的冬季來臨,那也是丹麥人的學習季節來臨了。
丹麥是有名的「club國家」,尤其入冬後,人們充分利用黑暗時刻參加各類學習俱樂部。在彷彿童話故事般的新港(Nyhavn),一整排寶藍、鵝黃、橘紅、淺綠色的老木屋前,我們與丹麥最大報《Jyllands-Posten》編輯歐亞尼(Arne Panduro)見面。歐亞尼聊起,他報名了飛行學校,冬日時分,同學先共聚上一百個小時約三至四個月的飛行理論,到了春夏則遨遊藍空。飛行在丹麥是非常廣泛的活動,普通上班族,假日搖身一變成為飛行員,學習者從十七歲到六十歲都有。
本篇文章摘自: 商業周刊第 1001 期
作者:劉佩修、賀先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