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文化 生命的盡頭,到了 你,還相信什麼?
「人是朝向死亡而存在」──德國哲學家 海德格
是誰,在推動宇宙的輪軸?
當繁花落盡、春華不再,
在創造與崩毀之間,
究竟是從開始走向結束,還是從結束邁向開始?
書名:《微光時刻》
作者:思翔綺
開數:25開 299頁
出版社:秋雨文化
感動推薦
牙醫師 作家 環保志工 李偉文
禮儀師教父 徐福全教授
輔仁大學心理學系 夏林清教授
富邦文教基金會董事 陳藹玲
臺灣知名散文家、畫家及電視影集製作人 雷驤
媒體人 鄭弘儀
生命,沒有終點。
死生相鄰。生的目的於死,死的目的在生。──英 麥芮狄士
這是一本不像小說的小說,一字一句流淌出生命的本質。
作者柔軟的筆,帶點淡藍色的憂傷,敘說生與死、機會、緣份間的微妙關係。
主角「安然」,是一位禮儀師,穿梭在生死交界,在一場又一場的往生儀式中,看盡人情冷暖,卻仍近乎固執的相信,愛與諒解,可以包容一切。
生活的每一個刻,都充滿變化,死亡與新生交錯。
作者思翔綺堅定的相信,在這個即將崩壞的年代,只要有愛和包容,吸納每一個變化、傷痕,就是生命給的最盛大且美好的禮物!
法國哲學家──摩里克說:「奪去我們摯愛的,不是死亡,死反而替我們保留了它。在可懷念的年輕中,替我們留存了永久不變的面貌痕跡。」
這句話,正是為《微光時刻》這本看似平實的小說,下的最好的註解。
【作者簡介】
思翔綺
清華大學外語系畢業
曾任翻譯、出版社編輯到總編輯等工作。
出版兒童繪本故事、報導文學書籍。
喜歡閱讀宗教類書籍、文字創作、繪畫。
在出版界工作多年,卻老是三心二意想要逃離;鍾情文字美學,卻每每疏於提筆為文;喜愛繪畫藝術,卻習慣望著窗外發呆。直到有一天,在極度恍神中,想起自小至今始終在做的一件事,就是閱讀、思考生命與存在,至此得以把生命裡這三件老是愛做不做的事情串聯對焦起來。從出版界撤守之後,開始嘗試將腦海裡一幅一幅故事的畫面,以文字為顏料重現出來。作品有《好朋友─愛,從我開始》(繪本)、《做對的事》。
【目錄】
楔子
第一章 泡沫
第二章 火焰
第三章 芭蕉
第四章 夢幻
第五章 影子
【內文試閱】
張安然向來都是一個好聽眾,總是微笑的聆聽別人的談話,還會很認真的在一些有趣的點上,適時的為說話者添料加工,讓一旁的聽眾增加了更多的想像空間,說與聽的氣氛因此總能維持在一定的熱度上。說話的人彷彿受到鼓舞一般,說得就更盡興了。
眼前的雅綾在張安然的眼神表情與話語鼓舞下,酣暢淋漓的聊著當年二十歲不到的自己,隻身居留美國的經歷。雖然父母妥善安排了照料的人,但是離鄉的孤獨心境,想念父母兄姊的無奈,在她敏感的內心鏤刻了無數成長的痛楚痕跡。不過隨著時間拉長了記憶的距離,所醞釀出的內在成熟已逐漸降低了疼痛的程度,此刻面對標誌著歡愉符號的張安然,雅綾竟也半調侃起過去的自己,彷彿不這麼做就會煞了風景。當年那些因不了解異國文化習俗而造成的難堪與驚徨,原本是內向敏感的雅綾揮不去的夢魘,現在竟被她當成笑話來調侃。難得的情緒釋放,讓雅綾的表現有些失控,偶爾忍不住的一長串爆笑聲,會驚起四周訝異的眼神漂流。
「小綾真的不一樣了,是內在的部分,屬於性格表現方面的。」張安然隨著雅綾的興致遊走,像是發現新大陸般的告訴自己。
瞧著窗外銀白的天色漸漸轉為金黃,雅綾這才發覺自己的話匣子已開唱近半天,好友安然也盡責的聽講半天了,卻忘了詢問他的近況。
「對了,阿然,你呢?這些年來你都在做什麼?瞧我光顧著講自己。」
「有什麼關係?難得今天聽你說的話,比這輩子加起來的還多。」張安然帶點調侃的安慰她。「我大學畢業,當兵回來以後,在一所高中當行政人員。你也知道嘛,我一直對人際溝通方面比較感興趣,行政工作主要的就是溝通協調、流程安排與掌控,很適合我。這份工作相當穩定,雖然有時候也有很忙的時候,不過一年兩年過去,掌握了節奏與經驗後,一切就變得駕輕就熟了。然後七年過去,我對這些例行的工作突然感到很厭倦。就像小時候打陀螺一樣,一開始,陀螺會先繞著一個點轉。很快的,等它平衡以後,就會在原地繞著自己的軸旋轉。然後呢? ……由於摩擦力的關係,陀螺會逐漸變慢,最後靜止不動。在我看來,這就像生命由生到死的過程,也可能是我與這份工作之間的關係。我覺得好可怕。擔心自己在這份工作待久了,會像陀螺一樣,逐漸靜止下來。這樣的工作要持續一輩子嗎? 」
「剛好這時候我爸爸生了重病,隨時都在死亡關頭,我感到很恐慌。我是獨生子,有責任安養父母到百年,在此之前總覺得生活應該以安穩為要,不宜任意的變動 ……」
「你爸爸過世了?」雅綾突然插話,面露擔心。
「沒有,在鬼門關前走一遭,幸好後來病好了。不過爸媽現在都搬到南部居住,臺北潮濕的天氣讓我媽的關節炎吃不消。」將冷掉的剩餘咖啡一飲而盡,張安然又繼續說:「但是就在當下,我發現我對於死亡這件事是多麼茫然,而死亡卻又這麼的靠近我。所以我就想,何不趁此機會好好的認識她。萬一將來真有一天要面對這個現實,我才不會手忙腳亂,能從容的做好該做的事,盡子女最後的孝道。我開始找資料來讀,才發現這當中的學問還真大,也很有意思,便興起
了轉行的念頭。」
「記得以前念書時,孔子不是說『未知生,焉知死』嗎?」雅綾掩飾不了心中的不安。
「沒錯,那是一種積極的處世哲學,教導我們要關注眼前的生活,而不是汲汲營營於張羅死後的世界,或凡事求神問鬼。但是我認為並不違背啊,儒家不是說慎終追遠嗎?慎終指的是慎重的辦理父母的喪禮,而不是避談死亡。但是許多人卻往往因為害怕談論死亡或跟死亡相關的事物,以致於真正在面臨親人往生時,卻手足無措,沒有自己真正的想法,都是別人說了算,甚至任殯葬人員漫天開價。往生者家屬也通常認為反正這是最後一次幫往生者盡心意,多花點錢也沒
關係,有做總比沒做來得安心。」
「所以你換了工作?」彭雅綾彷彿在詢問,又像是在幫張安然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