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房屋仲介》◎☆◎嘉義台灣房屋◎☆◎
8個投資不宜的區域
【文、圖/企研室】一般購屋行為,無論自用或投資,在蒐集相關資訊階段時,多半都會使用『看漲』或『具潛力』等,具正向意味的關鍵字進行搜尋。而換個角度,不管目的為何,往『看好』方向靠攏,就是遠離『看壞』。也就是說,要避開那些發展條件可能較差,或欠缺未來性的區域。
基於此人之常情,本刊本期特別以反向思考,規劃本篇專題;從多年觀察房市發展的專業角度,告訴您,哪些區域未來不看漲…
儘管金融海嘯造成景氣急凍,相關的衝擊效應也才剛退散沒多久,不過本地房市近年的價量狂飆,相信人們仍記憶猶新。台北市豪宅無疑是領頭羊;去年此時,敦北中泰賓館改建的「文華苑」,一度盛傳將開超過兩百萬之單價,萬眾矚目。
九二、九三年單價水平還在四、五十萬的中正、中山等區,都曾出現預售單價百萬的個案;以往被視為郊區、邊陲,房價相對低廉的內湖、南港,前兩年新案開價都動輒六、七十萬坪以上,內湖甚至真的出現開價百萬者。不只是北市,北縣新店、永和、板橋等人口密集區域,近期新案動輒都開出四十多萬一坪,亦不乏開出五、六字頭超高價者。以上種種,短短六、七年前,根本無法想像。
近年房價狂飆 仍有未漲區
到底是什麼因素,讓這些區域的房價,在短短幾年之間,出現狂飆情事?撇開大環境氣氛因素,或所謂的土地短缺效應,其實上述這些區域,多半有其漲價的『理由』、『正當性』;如重劃地段,或者交通建設等等。
然而,就真的在同一個時刻,卻也有一些區域的房價水平近乎紋風不動,或者曾出現短暫漲勢,卻很快回檔修正。我們能輕易了解,那些價漲的地區因為什麼而漲;至於那些房價難漲,或根本漲不了漲不動的區域,箇中原因又是什麼?且看本期住展眺望為您深入剖析。
一、北海岸地區—交通及區域條件皆不利
說到休閒不動產,多數人會先想到淡水紅樹林。不過其實約二十年前,北台灣就曾掀起一波休閒不動產熱,而風景明媚的北海岸地區,就是根據地之一。
三芝、金山、萬里這幾個更北邊的鄉鎮,真的都曾出現房市榮景,主打的就是景觀及休閒。不過最近這波景氣高點,淡水紅樹林價量再起;幾個北海岸鄉鎮市的房價,卻仍維持個位數字,也未見建商在當地推案。
三芝等區的海岸景緻,絕不輸紅樹林,為何我們後來未曾見到,當地不動產風潮再起?除了讓人心曠神怡的美麗景緻外,北海岸地區房市,其實問題還不少。
首先是交通。紅樹林的炒作風,表面是靠景觀的稀有性,但實際都和交通建設息息相關。八十年代的熱潮,和當時新闢的登輝大道有絕對關係;九二年後重啟榮景,已通車營運的淡水捷運,更是居功厥偉。
而相對地,連最近淡水的三芝,大眾交通至今尚且不便,遑論更深入的金山及萬里。大眾運輸不夠便捷,對觀光商機並不構成影響,但對住宅房市則絕對是負面的。況且這些區域,公共建設不夠完備,生活機能也不算理想。
更重要的,還有北海岸長年海風吹拂。富含鹽分的海風,可是建築物的隱形殺手;輕則外牆受侵蝕而剝落,重則內部鋼筋結構受潮影響,建物安全,遑論入冬後,當地氣溫偏低。以上種種情況,皆不利長期居住。綜合以上各因素,無論是實質條件或炒作題材,都無法提供足夠的火力,讓北海岸房市起死回生。
二、台北市老舊社區—大型街廓改造遙遙無期
九二到九七年這波房市榮景,以北市來說,主要特徵有二:第一是土地短缺議題空前發酵,第二是至今仍為熱門話題,被馬政府列為重點發展項目的都市更新。
都市更新的實務運作繁複耗時,還需有相當公權力介入及法源依據;不過從字面上看,仍容易理解,就是將老舊社區或建物,利用整修或重建的方式,賦予其新面貌。很明顯地,台北市發展源頭艋舺、大稻埕,也就是現今的大同、萬華區部分區塊,自是都市更新議題可『大展身手』的理想舞台。
在都市更新創造的『想像空間』加持下,大同及萬華近年的確出現價格漲勢,水準直逼隔壁的中山、中正區。然而去年下半年後市況趨緩,這兩區隨即修正;由此可知,之前的價格漲勢,隨北市土地短缺議題起舞的成分較高。
台北市其實處處都有老舊街廓亟待更新,不過大同和萬華的情況,顯然更加棘手。如大同迪化街、延平北路二段一帶的舊商業區,或萬華南機場國宅,這類區域要真正脫胎換骨、擺脫舊發展包袱,民間自辦、零星且費時的更新案,實是杯水車薪,類似華光社區這種大街廓式的更新改造,才是真正且唯一的解答。
大同及萬華區兩區都有捷運行經,兩區交界處還有台北車站開發題材;要實質利多,兩區都不缺。不過,要全面性價格提升,大面積、整體,由政府以公權力介入主導的都市更新,仍是必要條件。
只是,過去政府推動長期政策,效率『有目共睹』;一般個案式都市更新,尚且需要至少兩年以上光景,遑論土地及建物產權不清、難追溯,或分割太細、整合複雜度高的大面積舊社區更新。基於現實因素,北市老舊社區房價難以看漲。
三、台北縣五股地區—區域封閉發展腹地有限
九二至九七年這波五年的房市多頭,台北市房價漲勢當然無區能及;不過論推案或供給,則台北縣才是真正爆鉅量的區域。
然而,還是有行政區房市價量『原地踏步』;箇中原因,多是缺乏話題或位置偏僻。但其中有一個區域,說它偏遠,其實不偏遠,因為它還緊臨北市;說它沒話題也不盡然,因為機場及環狀捷運皆行經此處並設站。此區,就是五股鄉。
五股並不像北海岸,有位置偏僻、易達性差的問題;當地房市近幾年未明顯增溫,其實和房市發展的基本條件,也就是地理環境及需求面有關。首先,五股鄉面積不小,然都市計劃卻為狹長型;原因在於,五股北側為觀音山系,東側緊鄰林口台地,全鄉有三分之二面積為丘陵地,確實不利整體發展。
不過,這還不構成大問題。五股緊鄰北市,又有中山高五股交流道聯外,真正讓五股房市難以起飛的原因,可能出在以其命名的五股工業區上。
雖然五股工業區實際範圍還涵蓋三重、蘆洲、新莊及泰山等地,不過論對區域發展的負面效應,還是五股本身最明顯。高污染廠房及重型車輛頻繁進出,對區域環境當然不利;甚至還有附近公共工程廢土,大量傾倒到五股的傳言,這更不利區域質感提升。這些都使得當地房市,幾乎是『外客止步』。
因此,儘管近年傳出當地將有活化工業地的聲音,不過這還僅是只聞樓梯響的階段;機場及環狀捷運線都設有五股工業區站,八里至新店快速道路的八里五股段,更已在去年通車,然這些建設議題,也未替當地房市擦出火花。五股至今實際一般行情,還停留在十四萬,甚至更低,近年漲幅也非常不明顯。
展望五股房市未來,平心而論,雙捷運站周邊如能有土地資產活化利用,或許會有些進展的空間與機會。不過以五股全鄉的角度論,腹地有限、區域質感短期內難以提升,房市單靠內需支撐,都是區域房市行情難以看漲的關鍵因素。
四、桃園楊梅及平鎮山仔頂地區—短期供給太大 勢必修正
就多數地區房市來說,工業區仍是扣分多於加分。工業區固然帶來經濟發展及就業人口,不過污染及大型車輛進出,卻都是房市強力殺手。前段的五股,就是很好的例子。
然而在桃園,或許由於區域定位就是工業發展掛帥,因此幾個工業活動密集的行政區,房市發展都有一定規模。唯一的問題是,藍領階級消費力通常較低,因此包含楊梅、平鎮的山仔頂地區,房市行情都是相對較低的。
除了需求者消費力有限,讓工業區房市行情不易看漲外,可有其他因素,造成區域房價缺乏成長動能?楊梅並不缺話題利多,那就是五楊高架,即中山高汐止至五股段延伸至楊梅之工程。事實上就是此項題材,使得九四、九五年間楊梅供給量暴增;根據本刊統計,幾乎是以一年三千多戶的高速增加。
今年初,五楊高架終於底定,預計民國一○一年完工通車。九三年就定案的五楊高架,拖了近五年才動工,絕對使當初看好而進場推案的建商很受傷。大約九五年中之後,當地房市就出現修正情事,還有低價搶市的直銷侵入。以當地大樓為例,九四年供給高點曾有十餘萬坪開價,現在則是七到八萬一坪成交。
平鎮市西南側的南勢及山仔頂地區,情況也不佳。楊梅還有交通建設題材,山仔頂則僅靠藍領階級需求支撐,沒有明顯的利多題材。幾年前當地透天單價都有十二、三萬坪行情,現在也都修正為個位數字。
尤有甚者,近年台灣有大批外勞進入,從事工業生產;結果形成當地假日外勞群聚。這固然對區域店面有些加分,但對住宅市場及區域質感,顯然是負面的。
綜合以上,楊梅及平鎮山仔頂地區,目前市場仍算供過於求,中期之內,區域房價如無特殊訴求個案外,其他一般建案確實難看漲。
五、桃園大溪—過度倚賴外需 嫌惡設施未除
楊梅地區因為五楊高架,而供給暴量,絕非桃園地區公路工程帶動房市的首例。另一側的二高,就使得風景秀麗的大溪出現推案熱潮。不同的是,大溪的房市供給增加,不是以舊市區為根據地,而是因二高興建而新闢的埔頂重劃區。
由於位置就在二高大溪交流道旁,加上規劃完整,因此當時區域業者便以大台北罕見,且相對低總價的透天厝為號召,及台北到大溪交流道不需一小時的條件,吸引北客前往置產。一時之間,該重劃區推案如雨後春筍。
不過不久之後,北縣林口新市鎮及北大特區兩區供給也大量冒出,加上價格未比桃園多數地區高多少,因此搶走不少原欲南移至桃園置產的消費者;九五年後行庫還以控管風險為由,將桃園多數行政區列為次級放貸區,當然也有影響。
由於埔頂距離大溪市區有段距離,因此全盛時期,就已靠大量外客支撐。當外客量銳減後,無法單靠內需支撐,房市熱度便急轉直下,價格也由原本一坪十來萬,近來都已修正到個位數字。
除了內需不足、外客量減及貸款緊縮因素外,大溪埔頂也有工業區衍生的負面問題。工業生產活動對區域造成的衝擊不多贅述,當地由於工業活動需要龐大電力,結果重劃區中央綠地旁,就大剌剌架設了數個大型電塔。
當地早期推案由於遠離該項嫌惡設施,因此影響還不大;之後推案密集,電塔問題浮現,當地業者以『未來將地下化』的說詞帶過。只是到目前為止,電塔還在地面上;只要這項嫌惡設施繼續存在,當地房市恐怕沒有真正翻轉的一天。
六、桃園新屋—位置太偏毫無題材
上述幾個區域,都曾出現過短暫的榮景,後來的修正及看跌,則是利多題材力道不足,或浮現龐大賣壓所致。不過桃園也有如北縣北海岸這類,完全在近年房市熱潮狀況外的區域。恰巧的是,該區也靠海,那就是新屋鄉。
簡單說,就是因為位居偏僻,又沒有利多題材可製造想像空間,新屋近年房市,依然靠少數內需支撐,供給有限,房價當然沒法成長,至今難以突破雙位數字。唯一例外的,是和楊梅、中壢及觀音交界的頭洲地區,由於有高鐵經過,可由鐵道旁快速道路連絡高鐵桃園站特定區,因此多少製造了話題熱度。
回到現實,新屋本身位置的問題,還是限制區域房市的最大因素;高鐵利多發酵之程度,也相當侷限。各項條件都不算理想,使得新屋房市看漲不易。
七、宜蘭縣—內需格局太強炒作空間小
前段提到,大溪靠著二高設置交流道及新闢重劃區之利,一度區域房市爆紅。不過真要說近年高速公路帶動區域房市,則東部的宜蘭縣,才是最佳典範。始作俑者,當然是國道五號北宜高。
而北宜高通車將屆三年,除了每逢連假就大塞車外,並沒有對宜蘭房市造成太明顯的提升效果。有人說,這是因為通車前兩年,北宜高利多就先發酵過,通車後算是利多出盡,當然不再看到效果。不過事實真是如此嗎?
利多被提前炒作、產生煙幕效果,這是無庸置疑的,不過經過這些年的觀察,我們認為,宜蘭房市『依然故我』,原因不僅於此。
一個區域的房市價量要有成長,投資題材和外部需求雙重烘托,缺一不可。北宜高通車前,的確有西部業者和投資客前往探路,不過有實質投資者卻有限。原因在於,當地房市生態或文化顯異於西岸。當地人對預售屋不排斥,但通常寧可等蓋好再買,對區域行情有牢不可破的既有認知等等,其實都不利投資。
來自外部的自用需求面,也有難克服的現實問題。對當地人來說或許習以為常,不過當地完全沒有下水道建設,逢大雨必淹,公共建設不夠完備,及商業活動侷限等等,都會讓外地客源進駐置產意願降低。
這個『綠色大縣』,除了北宜高,其實還有竹科宜蘭園區等題材;然而房市文化自成一格,內需格局太強、炒作不易,確是區域房市至今『維持原型』的核心原因。礁溪是唯一例外;由於區域房市一向靠北部客源支撐,產品也以可自用、可投資的溫泉套房為主,因此視景氣高低,還有出現價量齊揚的機會。
八、新竹郊區—搆不到實質竹科題材
無論北縣五股或桃園楊梅、平鎮,都是成也工業區,敗也工業區。不過如果工業區冠上『科技』二字,或變成『園區』,則號稱少污染的電子產業,似乎真的將負面效應降至最低。特別近年電子代工產業,佔國內GDP比例甚高,因而造就出一批批的科技新貴;這些人的消費力真的相當可觀,因此不僅是基本需求,還是高檔需求。
科技園區帶動房市的效果,我們早在新竹及竹北市兩大都會區一再見證。不僅是新竹市、竹北市,連外圍的竹東鎮、湖口鄉及新豐鄉,也都雨露均霑,一度也因為同樣的題材,區域房市充滿想像空間。
去年九月爆發的金融海嘯,造成全球需求銳減;靠電子業出口撐經濟的台灣,當然『傷很大』。新竹市、竹北市房市,自然受到明顯衝擊。
然而金融海嘯終會過去,電子產業還會是台灣經濟成長重要動力;長遠來看,新竹及竹北房市是短空長穩。然而現在回頭看竹東、新豐及湖口房市,嚴格說來,因竹科而受益的程度有限;雖然確實出現新供給,但價格未有明顯漲勢。去年下半年大利空衝擊,上述三區之房價行情,也比兩大市區更早修正。
基於這些因素,我們認為,實質仍多靠內需,也確實缺少足夠話題的竹東、新豐、湖口三區,未來房價頂多是持平,看漲機率並不高。
結語—房價不看漲 並非不能進場
無論看漲或看跌,基本上都是對後市進行所謂的預測,根據的是既有的經驗法則,並參考現在或未來的發展題材,進行研判。
以楊梅、大溪或宜蘭為例,都曾出現過炒作情事,是否未來就沒有機會再現榮光?這也很難說。如果宜蘭本身的區域公共建設完備,西部人不再一有連假就往宜蘭跑,或許外客進駐置產意願提升,區域房價就可能有上漲機會。
而回歸本質,一個區域房價看漲或看跌,對賺取買賣價差的投資客來說,當然至關重大;然對自用消費者而言,喜歡、認同該環境,或量力而為等原則,其實更重要。也就是說,儘管不看漲,但不代表不能進場;有人生於斯、長於斯,對當地有感情,仍選自己的出生、成長地購屋置產,這時候,無關乎看漲或看跌。
本刊集結、提出不看漲地區,重點在於,其房價難以看漲,其實多是人為因素造成。利多題材炒作造成短期供給過量,後來的價格修正,是必然會發生的;而政府政策的反覆或謬誤,讓民間期待落空,當然更是讓一個區域發展及房市停滯不前,行情原地踏步的關鍵因素。
更多房地產即時分析及建案詳細資料,請上「住展房屋網」
上一篇:首次購屋族的投資必勝法
下一篇:現代房屋應有的品質